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將廢舊資源吃幹榨凈

  • 發佈時間:2015-03-18 01:32:43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再生資源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于2009年10月27日正式成立。

  目前,聯盟已有78家再生資源行業龍頭企事業單位加入聯盟,並擁有由9位院士領銜的高端專家隊伍,在成員單位的共同努力和院士專家的悉心指導下,聯盟各項工作成效顯著。

  2011年1月24日,由聯盟參與制定的《再生有色金屬産業發展推進計劃》(工信部聯節[2011]51號),正式由工信部、科技部、財政部聯合發佈,該《規劃》是推動“十二五”時期我國再生有色金屬産業規範發展的指導性文件。

  2012年5月8日,由再生資源聯盟參與制定的《廢物資源化科技工程十二五專項規劃》(國科發計[2012]116號),正式由科技部、發改委、工信部、環保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該《規劃》是指導“十二五”時期我國再生資源、工業固廢、垃圾與污泥等廢物資源化科技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將指導和推進全國廢物資源化科技創新,同時也是“十二五”期間國家科技計劃(支撐計劃、863計劃、973計劃)項目立項的重要依據。

  此外,聯盟還先後組織承擔了4項國家科技計劃項目,在項目組織實施過程中嚴格按照科技部相關要求,不斷總結經驗、創新管理方法、完善管理手段,形成了一套高效、實用的組織管理模式,為項目順利完成提供了有效保障。具體項目有: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廢舊機電産品和塑膠資源綜合利用關鍵技術與裝備開發”、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典型廢舊金屬綜合利用及廢舊機電産品再製造關鍵技術與應用研究”、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電子廢棄物清潔化處理與利用技術研究及示範”等等。

  文·本報記者 付麗麗

  時下,對都市裏的年輕人來説,手機更新換代已經成了家常便飯。而換下來的手機要麼隨手丟棄,要麼躺在家裏睡覺。

  “其實廢舊手機很多零部件由金、銀、銅等貴金屬製成,如果能夠加以提取,對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意義重大。”

  3月13日,中國再生資源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副理事長(簡稱“聯盟”)李士龍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説。

  普通民眾也許很少知道,小電器中含有大量稀有金屬等,被稱為“都市礦山”。日本的一項研究表明,從1噸廢棄手機中能提取到至少150克黃金、100公斤的銅以及3公斤的銀,三種重金屬再加上其他金屬,總價值應該接近5萬。而每噸金礦石則只能提取到5克黃金,相差30倍之多。

  工信部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2月,我國共有手機用戶12.4億,平均15個月更換一部新手機,全國每年廢棄手機約1億部,而回收率還不到1%。

  “這是一種多大的資源浪費啊。”説起這些,李士龍感到很痛心。

  作為再生資源聯盟的副理事長,他覺得有義務更有責任做些什麼。

  兩年時間,産值近5億元 一項技術成就一家企業引領一個行業

  相關資料顯示,廢舊手機和電池如果被填埋處理,裏面含有的金、水銀、鉛、鎘等重金屬成分就會直接污染土壤及地下水。而如果被簡單焚燒,其産生的氣體會污染空氣,致人中毒,嚴重危害人體健康。

  “廢棄二次電池中剝離出的失效正極材料中鎳、鈷、錳的含量均超過10%,如果直接廢棄是巨大的資源損失,其含有的重金屬滲入土壤和地下水,後果不敢設想。”李士龍説。

  為此,聯盟組織專家就廢舊手機電池資源化利用開展了一系列技術研發,不僅解決了廢舊手機等小電子電器嚴重污染環境的問題,而且可以回收大量的國家緊缺的戰略性金屬資源,使危害固體廢物得到無害化處理。

  李士龍介紹,該技術在佛山邦普鎳鈷技術有限公司湖南生産基地實現産業化,從2010年投産至2011年兩年時間裏,累計産出硫酸鎳、氯化鈷等電池相關材料超過10000多噸,産值近5億元,在取得經濟價值的同時也為我國環保和迴圈經濟事業做出了較大貢獻。

  的確,一項技術可以成就一家企業。2008年12月,常州翔宇資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該公司以聯盟組織研發的“廢線路板全組分高值化清潔利用關鍵技術”為支撐,針對廢舊線路板成份複雜、富含稀貴—重金屬、難處理的特點,以清潔處理工藝和産品高值化為技術導向,建立廢線路板物理預處理、貴—重復合金屬化學(電化學)分離與産品高值化、過程廢氣和廢水控制與資源化治理一體化示範生産線。經過短短幾年的發展。目前已成為我國廢家電回收利用領域知名企業。

  “技術研發出來只是部分成功,真正要做的是技術的應用,使技術能切實落地,為企業帶來效益。”説到這裡,李士龍頗有幾分自豪。

  從96%到99.9% 國內首次解決再生銅直接制桿全流程難題

  基於國家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的需要,2009年10月27日,聯盟在北京正式成立,以廢有色金屬、廢舊機電産品再製造、廢舊電子電器、廢舊高分子材料等再生資源領域作為研究重點。

  “當時科技部將聯盟的重點定位為這四部分內容,主要是考慮到這些領域資源浪費比較嚴重,問題很多。”李士龍説。

  以再生金屬行業為例,再生金屬産業規模巨大。比如説銅,目前我國銅需求存在巨大缺口,每年銅需求在1000萬噸,而每年大約存在700萬噸缺口。

  據了解,2012年電纜行業銅導體用量為540萬噸(約佔世界銅導體總用量的1/3),其中再生銅桿約佔1/2(270萬噸)。如果品質問題不解決,直接關聯到千家萬戶電纜的節能、環保和安全用電問題。

  為此,由李士龍組織,以中國工程院院士黃崇祺為技術總指揮,江鎢新材公司牽頭研發“廢雜銅直接制桿技術”課題。項目組刻苦攻關,啃下一塊又一塊“硬骨頭”。熔煉系統方面,項目組採用高效除雜提純新技術獲得高品質銅水的辦法,解決了再生銅直接再生制桿的技術核心,確認了先進的技術路線;輔機系統,鑄機冷卻水、軋機乳化液、銅桿還原清洗液的溫度、壓力和流量全都實現自動控制,保證生産過程技術參數穩定,從而保證了銅桿品質的穩定性等等。

  “該技術實現了含銅量96%以上的紫雜銅,經火法精煉,直接再生製造出含量高於99.90%的電工用銅桿。”李士龍説。

  2014年,課題順利通過科技部驗收。該技術在國內首次真正解決再生銅直接制桿全流程的難題;具有短流程、資源綜合利用率高、節能顯著、綠色環保、成本低等優點。

  在聯盟,像這樣的技術還有很多。廢鋁易拉罐保級還原、廢舊採煤機械設備關鍵零部件再製造、含鉑族金屬廢催化劑資源再生、廢鍍鋅板煉鋼煙塵再生利用、廢鎢合金材料回收利用技術等等,並已建成多條技術示範生産線。

   全球最大稀土産地,利用率僅為10% 戰略性金屬資源處理得當可無限迴圈使用

  聯盟成立之初,其工作就受到兩院院士以及長江學者等一批權威高層專家的支援和參與。兩院院士徐濱士、黃崇祺、左鐵鏞、錢易、張文海、張懿、邱定蕃、孫傳堯、沈保根(按年齡排序)等擔任聯盟專家委名譽主任。某種程度上講,在再生資源領域聯盟承擔了國家智庫的角色。

  稀土是二十一世紀戰略資源,廣泛應用於國防軍工和高技術領域。我國是稀土資源大國,但存在行業産能擴張過快、儲量驟減、資源浪費嚴重等問題。有數據顯示,中國稀土儲量僅佔世界總儲量23%。按照目前的開採速度,二十多年後,世界上最大稀土産地—內蒙古包頭白雲鄂博將無稀土礦可採;再過二十年,離子吸附型稀土資源也將開採殆盡。

  “同時,由於各種原因導致的稀土礦開採回採率較低、稀土二次資源高值化利用技術水準不高,使得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日益加劇。”中國科學院院士沈保根説。

  據介紹,以全球最大的白雲鄂博稀土礦為例,在“以鐵為主,綜合利用”思想的主導下,稀土的利用率僅為10%左右,其餘90%的稀土進入尾礦壩或者隨風飛揚流失。另一方面,由於尾礦壩形成的“稀土懸湖”不僅像一把懸挂在附近居民頭頂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而且水資源和放射性污染已經有蔓延到黃河流域的趨勢,這才是目前最為緊迫的生態環境危機。

  針對上述情況,2014年12月,沈保根院士聯合左鐵鏞、邱冠周等院士向科技部提交國家重點專項報告,建議在我國已有的稀土冶煉分離和稀土二次資源再利用産業基礎上,進一步發揮産學研合作優勢,力爭在冶選尾礦、工業固廢、城市礦産為代表的多種形式的稀土二次資源再利用方面,形成我國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特色領域,注重核心技術的研發,引領全球稀土再生産業,努力實現稀土再生資源化的迴圈利用體系。

  “針對稀土二次資源和其他礦業固廢各自特點,建立再生稀土高值化綜合利用研發平臺,分別在包頭、廣東、廣西、雲南、安徽、江蘇等地建立示範性生産線,催生新型集約化稀土相關産業群,使我國稀土再生和稀土尾礦再利用技術和産業達到國際先進水準,解決嚴重制約我國稀土産業長期可持續發展的若干重大問題。”沈保根説。

  不僅如此,在《國家戰略性金屬再生利用創新驅動科技重點專項》報告中,除稀土之外,他們還就鉑、鈀、銅、鋁、鉛、鋅等發展目標、重點任務以及示範推廣提出了具體的發展措施。

  “戰略性金屬的自然資源不可再生,而戰略性金屬二次資源只要回收和處理技術得當就可以無限迴圈使用。因此,把戰略性金屬再生利用技術列入國家重點科技專項進行研究,對保障國家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李士龍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