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啥樣的“健康”魔法迷住了咱爸咱媽

  • 發佈時間:2015-03-17 07:29:45  來源:長春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開到家門口的保健品店

  ■熱情難卻的體驗式行銷

  ■頻頻奏效的洗腦式課程

  長春晚報記者 孫霄 溫傳斌

  攝影 石天蛟

  “他平時很愛鍛鍊,明明身體就挺硬朗,可還愛買這些包治這個專治那個的玩意兒,天天和那些保健品推銷員、養生專家見面,退休金砸進去將近10萬元,而且舊的還沒用,新的就買回來了,結果都是放那兒積灰。最後呢,這保健還沒見啥效果,人先走了……”坐在一次都沒用過的磁療床上,80歲的汪女士説著説著,眼淚就流了下來。她的屋子裏,各色保健品堆得滿滿噹噹,都是已故的老伴袁先生買的,結果,這滿屋子的“神器”“神藥”,也沒為袁先生多留住幾年生命……

  在央視“3·15”晚會上,“王大媽”沉迷于購買保健品的焦點曝光,引起了很大關注,本報的熱線也接到不少市民投訴,堆成小山的藥品盒子、磁療設備、按摩器材,我家也有這樣的“王大媽”。天天參加各種健康講座、現場,這個老人可能就是你的爸媽、爺爺、奶奶……保健品經營者是怎麼讓老人們心甘情願地掏錢的?該怎樣做才能讓家中的老人走出這種消費陷阱?本報記者展開了一系列專訪。

  我家也有央視曝光的“王大媽”

  記者調查發現,像央視曝光“王大媽”沉迷于購買保健品問題,長春也比比皆是。昨日,市民王女士打來電話告訴記者,她的爺爺就喜歡購買保健品,而且有些保健品宣傳的功能神乎其神,全家人誰看了都不信,但爺爺偏偏深信不疑。

  王大爺家住西解放立交橋附近,如今已經89歲高齡,雖然年歲已高,但身體卻十分健康,就肺部有點兒小毛病。幾年前老伴兒離世後,王大爺開始與兒女一起生活,此後保健養生成了他的生活經,尤其是在買保健品上,從來都不吝嗇。像最低100多元一小瓶的治療高血壓的、幾百元的電子按摩筆、甚至千元以上的保健治療儀器等應有盡有。王女士無奈地説:“爺爺每月養老金能有2000多元,平時跟兒女一起生活,用不上什麼錢,但這2000多元根本剩不下,差不多都買了保健品。”

  王女士還注意到,平時跟爺爺一起聊天的老人,也都常常討論哪個保健品、治療儀器好,哪有講座等等,而且“花錢買健康”似乎成了附近一些老人深信不疑的觀念。“我們根本沒法説,有時説深點兒,他就生氣了,説花的都是自己的錢,不用我們管。更可氣的是,一些聽都沒聽過的保健品,經過宣傳簡直成了包治百病的神藥,如此誇大宣傳,你説能信嗎?”王女士氣憤地説。

  王大爺平日裏生活很節儉,但一提起買保健品,出手之大方令人咂舌,花個千八百元從來不心疼。記者了解到,這也是當下許多老年人的真實寫照。面對一些老人“瘋狂”的舉動,不少子女都苦勸無果,束手無策。這不,王女士一家人就因為爺爺買保健品的事煩惱不已。

  沒抵擋住“熱情” 糖沒降下來火卻上來了

  近日,本報聯合市消協,面向全市開通了維權投訴熱線,也接到了多起關於老年人掉進保健品行銷“大坑”的維權請求。

  “對那些説能治這個病那個病的保健品,我以前是不相信的,也沒怎麼買過。可是,那天碰到的銷售員實在太能説了,不停地跟我推薦這個産品,最後我不知怎麼的,稀裏糊塗地就動搖了。”打進維權投訴熱線的市民平女士向記者訴説道,她家住朝陽區朝陽橋一帶,在緊挨著她家小區的街上,接連開了兩家經營各種保健類食品、器材和生活用具的商店。去年9月,平女士在一次健康講座上認識了其中一家店的營業員,結果就在她數次熱情的攻勢下買了東西。

  “她知道我有糖尿病後,又是安慰,又是給我講保健知識,顯得可貼心了。”平女士告訴記者,她知道自己的糖尿病很難痊癒,醫院都沒有根治的辦法,一開始並不想買什麼保健品。可營業員熱情地説個沒完,根本不給她開口拒絕的機會,最終平女士還是被説動了,花1700多元買了3盒聲稱有修復胰島功效的保健軟膠囊。“它也沒説能根治,只是修復胰島的話,我覺得還真有可能做到。糖尿病並發癥很多,生活特別不便,我想著哪怕能稍微緩解一下我的病情也好啊。”平女士説,可讓她失望的是,3盒藥吃了一盒半,沒感覺有什麼功效,仔細一看説明書,發現上面的內容和營業員説的並不一致。在平女士出示的藥盒上,記者看到,正面寫著“國食健字”的字樣,背面功效中寫著“輔助降血糖”而不是“修復胰島”。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上,記者查詢到了這款軟膠囊産品,被分類為保健食品。“我最生氣的是她誇大宣傳,我平時就在打胰島素降糖,如果她一開始不説能修復胰島,只説是輔助降血糖的藥,我根本就不會買!”平女士氣憤地説。

  覺得自己被忽悠了的平女士回到了保健品店想要退貨,可營業員再也不見當初的熱情,以已拆封為由,只答應賠給平女士3盒奶粉。而平女士覺得這軟膠囊根本不是商家宣傳的功效,是欺騙行為,應該把3盒的錢都退給她。雙方為此事僵持了幾天后,該保健品店突然關了門,那名營業員也只留下了一個聯繫電話,每次通話時,都對平女士説沒有時間,就這樣把事情拖了下來。平女士沒降下來血糖,反倒上了火。截至發稿時,記者幾次撥打該保健品店招牌上的營業電話,以及平女士提供的營業員電話,但一直無法接通。

  “所謂修復胰島的功能,其根本目的也包含了輔助降糖,但只標明瞭輔助降糖功能的保健品,卻不一定具備修復胰島的功能。”一位內分泌科醫生告訴記者,僅僅存在於店家口頭宣傳中的修復胰島功能是不可靠的。市消協秘書長鐘萍表示,經營者售賣保健品時,在實際功效之外宣傳其他醫療功能,涉及虛假宣傳,應該給予消費者退款和賠償。但是,鋻於藥品和保健品的功效因人而異,沒有醫生、專家的定論作為依據,商家當初的口頭宣傳也沒有留下證據,消費者想要維權會有一定的困難。對此,中國消費者協會曾指出,保健品説到底不是藥品,不是醫療器械,千萬不要輕信、購買那些宣稱具有治療或者輔助治療作用的保健品。

  剛進店遇“纏”字訣 退貨時遇“拖”字訣

  在處理平女士等人的投訴時,記者發現,並不是老年人群體都缺乏醫療保健知識,很多消費者曾對保健品消費持有理性態度,但年齡的增長與疾病帶來的痛苦和恐懼,特別是保健品經銷者花樣百齣、熱情而令人難以拒絕的體驗式行銷攻勢,最終攻克了他們那層理性的心防。

  16日,記者來到平女士家附近,發現平女士曾去過的保健品店已關門謝客。“你想找這家人?我還想找呢!我媽花了好幾千塊錢買的磁療墊子,根本沒效果。在他家買過東西的人多了去了,現在小區裏還有不少老頭老太太天天來這門口守著。”同為附近居民的畢先生告訴記者,他的母親也買了不少聲稱有降糖、磁療功效的産品,自己根本勸不住。

  “您好,請問您有什麼需要嗎?”記者到了另一家還在營業的保健品店,剛走進門,營業員就忙不迭地笑臉想迎,並熱情地邀請記者接受免費的講解和體檢服務。在屋裏,講解用的桌椅、體驗用的保健器材等一應俱全,顯得挺“專業”。

  “這幾家店賣東西的方式差不多,營業員態度熱情,特別能説,知道你身體有哪些毛病後,就針對問題,對你‘科普’個沒完,店裏能免費做各種檢查、按摩、磁療,最後再給你推薦産品時,特別難拒絕。”附近居民李先生説。附近其他街道上還有幾家此類店面,平時,這些保健品店還會組織健康知識講座、培訓班等,還送贈品,吸引了很多老年人。在現場,除了商家的誇張宣傳外,老年人們互相交流各自的身體情況後,又會加重對健康的擔憂。李先生自己就是一位醫生,他身邊年紀較大的親人、鄰居,原本在他的影響下,對健康、保健等方面消費比較理性,但聽過幾次課後,還是會深受氣氛影響。“現在,我到左鄰右舍家裏一看,都有這幾家店的産品,央視曝光的老年人買保健品案例,真的就在我們身邊。”李先生説。

  老年人“癡迷”保健品

  多因擔憂健康

  在現實生活中,老年人購買保健品都有哪些“瘋狂”的行為呢?對此記者採訪了幾名家裏有老人的市民。

  “我父親一聽説哪兒有健康講座就往哪兒去,有時甚至坐公交車40分鐘都要去聽,幾年下來,家裏的各種膠囊、膏藥、項鍊、手鍊、鍋等保健産品數都數不過來,最可氣的是,有時買回來的一看就是三無産品,但父親還深信不疑。”市民姜女士説。

  “剛開始就是去聽聽講座,家裏的老母親説好不買任何東西,但後來每次去聽都要買點兒保健品回來。家裏人一説退款,母親就強烈反對,説買點兒保健品還要受子女約束,弄得老人很傷心。最讓人費解的是,一些推銷人員時不時還到府看望老人,老人對待他們比自己子女都親,最後的結果就是花上萬元買了保健床墊。後來一查,根本就不值那些錢,網上同樣的床墊也就幾百元,可老人覺得錢花得值。”市民陳女士無奈地説。

  市民郭女士回憶説:“母親身體沒啥大毛病,就是有點兒高血壓,去年母親經過一個業務員介紹,説花不到300元就能去南方一個海邊城市度假,還聽説附近有很多老年人都去了。於是母親報了名,稱在家沒事,正好去散散心。此事遭到家裏人一致反對,可母親就是不聽勸,最後還是去了。誰承想,去度假是假,賣保健品是真,前前後後共花了6000多元,而且吃起來都沒有效果。”

  這些老年人的“瘋狂”行為是因何造成的?這保健品為啥能讓成千上萬的老人輕易就深信不疑呢?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陳丹昨日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稱:“其實一些老人被忽悠、花重金買保健品的事並不鮮見,在我接觸到的這類事中,老人多是參加了一些推銷講座,推銷人員大打親情牌,對老人噓寒問暖,再加上誇大保健療效,老人們往往不好意思拒絕購買。”

  陳丹認為,目前老年人癡迷保健品,很大一部分問題來自於心理。一方面是健康的恐懼感嚴重影響著老人的心理健康,一些不法人員往往會利用這種心理進行推銷,把保健品説成救命的“神藥”。另一方面是老人得不到家裏人的關心和陪伴,一些單身的老人更是需要得到關懷排解寂寞感等等。問題一齣現,就讓不法人員鑽了空子,這些不法人員利用這種“渴望被關懷”的心理對老年人進行感情投資,一旦老人心理上得到滿足,那麼購買保健品就變成理所應當的事了。

  那麼老年人的子女該怎麼做呢?陳丹稱,家人應給予老年人更多的精神關懷,多注意老人的心理需求,多陪陪老人,並採取正確的勸導來對抗這種不健康的心理問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