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城市濕地公園之惑

  • 發佈時間:2015-03-17 06:29:36  來源:四川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深閱讀

  在我國,城市濕地公園出現不足10年,還沒有成型的建設、管護經驗。濕地公園進城,從建設初期的選址困難,到建成後定位模糊、管理壓力大,在為城市帶來綠色和生機的同時,也帶來諸多的困惑。

  靠城遠點還是近點

  選址的困惑

  3月6日一早,什邡市退休職工梁言華就帶著相機去了位於城東的21支渠濕地公園。趁著候鳥遷徙季節,他想多拍幾張照片。談起21支渠濕地公園,什邡市民都認為“這是個多好耍的地方”。

  早在2012年,什邡市就開始籌劃在城區組建一個城市濕地公園。當時,三家設計單位給出了三個選址方案。經過多次討論,選中了如今的方案,即沿著東支21渠,將南北長達1.9公里的渠道及沿線整合修葺,建成面積達645畝的濕地公園。

  什邡市住建局一位工作人員透露,選擇現行方案,是因為公園建成後,將與什邡的醫院、學校等形成配套。其他方案,最遠的離主城區大約20公里,被否定了。如果選址太遠,城市濕地這一稱呼就名不副實,市民需要就近遊樂休憩的場所。

  除了距離的遠與近,城市濕地公園的另一個選址之困,在於自然稟賦。

  根據此前住建部和國家林業局下發的文件,城市濕地公園必須要佔地超過500畝,同時必須具有天然濕地類型。“天然濕地的形成必須要有特殊的條件。”成都城市河流研究會項目經理李明玖表示,要具備天然濕地類型,必須要有河、湖和灘塗。學界公認,穩定的水源對於濕地的發育、物種多樣性的維持都有著決定性的作用——水源保證濕地面積和水體更新;為物種生長提供空間,維持生態系統平衡;水流帶來的泥沙,保證濕地的發育。

  省水利廳、省水文局、省都江堰管理局提供的資料顯示,什邡並不是資源豐沛的地區——多年每人平均水資源佔有量1432立方米,僅為全國每人平均水資源量的65%。21支渠的主要水源是都江堰人民渠和石亭江洛水段的前進渠取水樞紐,21支渠公園每年的生態用水量超過1000萬立方米,相當於什邡每人省出25立方米的水。

  上述什邡市住建局工作人員則表示,什邡市區貫通南北的筏子河,河道太窄,水流較快,在城區沒有發育成集中連片的沖積扇,選址條件並不具備。

  是市政公園還是保護區

  身份的困惑

  “首先要弄清楚城市濕地公園是市政公園還是保護區的一種類型?”在重慶大學教授袁中興看來,城市濕地公園如今面臨的一系列問題,在於其定位不清、身份模糊。

  兩種角色的背後,還涉及到管理部門和管理理念的變更。濕地進城之前,“娘家”一直是林業系統。由於城鄉二元管理體制客觀存在,原本在鄉下歸屬林業系統管理的濕地,進了城市之後歸口園林系統管轄。目前,除成都、達州、廣元外,其他市州林業和園林管理仍屬不同部門,各説各話,各有各的打算。

  在沒有進城之前,濕地公園作為保護區和公園之間的一種過渡形態存在;進城之後,更強調對市民提供服務,保護職能大為弱化。袁中興説,根據相關法規,傳統意義上的自然濕地,是未開發利用土地;而城市濕地公園多半選址在建設用地、農業用地之上。林業與園林部門基於土地性質的認知不一,在管理許可權、管理模式的選擇上無法統一。

  省林業勘察設計院風景園林所所長楊保國説,相較于城市公園更多從“服務市民”著眼,傳統意義上的濕地公園則顯得靈活許多。“如果生態系統承載能力不夠,或者某一區域不夠,多半會選擇直接升級為保護區。”

  省住建廳風景園林處相關負責人説,城市濕地公園進城後,其服務功能大大提升,“建了就要對外開放,不然修建的意義在哪?”

  收費還是免費

  管理的困惑

  省住建廳風景園林管理處處長李根芽介紹,在我國,城市濕地公園並無成型的建設、管護經驗。

  對於已建成的城市濕地公園而言,最現實的問題則是,如何控制人流量,保證濕地形態、生態系統的完整。面對與日俱增的生態壓力,不少城市濕地公園管理方選擇了不同的路徑來控制客流量。

  邛海濕地公園則先行一步:2013年9月1日起,三期項目(邛海煙雨鷺洲濕地)正式對遊客收費,外地遊客為55元/人,西昌本地遊客為10元/人。2014年12月,西昌市政府正式宣佈:從2015年春節起,五期、六期也全部實施封閉收費管理,西昌市民平日10元/次、節假日20元/次。

  收費引發網友大面積吐槽。一個西昌當地論壇發起的網路調查,參與投票的1800多名網友中,反對邛海濕地公園門票漲價的超過了93%。西昌市林業局高級工程師楊軍有苦難言:西昌前後花了30億元,在今年初才榮升為國家級濕地公園,“整個公園每年的管護成本就超過1300萬元,不收門票的話,實在撐不下去。”作為目前地球上三大生態系統(森林、海洋、濕地)中最為脆弱的一環,如果不提價限制遊客人數,“邛海之前的建設、修復和保護成果可能付之東流。”

  省住建廳和省林業廳相關負責人則透露,我省正在著手探索對城市濕地公園和濕地本身進行補貼,“減少市政管理支出。”

  然而,這一做法並沒有讓城市濕地公園的管理者們安心。楊軍坦言,補貼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在為市民提供服務與維護生態之間如何找到平衡點更為關鍵。

  無條件開放還是限制開放

  開放的困惑

  四川農業大學一位要求匿名的教授表示,目前城市濕地公園還面臨一大困局,即不少城市為了追求“城市品位”和“城市形象”,不顧自身條件,盲目建設城市濕地公園,“往往實際效果與原先的初衷南轅北轍。”“生態産品非要走進去才能享受嗎?”李明玖持同樣觀點。他認為,不少地區不顧自然條件的制約,動輒將濕地引入城市的做法並不可取。濕地的主要作用是調節氣候,提供生態産品。人造濕地,對於當地降雨、氣溫等氣候影響不容小覷,而為了保障濕地景觀削減生産、生活用水的做法也值得商榷。

  省森林資源監測中心主任張文表示,生態産品生産區分佈和人類聚集區分佈很難實現一致。如果不從根源上解決城市人口過度集中和城市生態産品稀缺的現狀,用收費去解決城市濕地公園目前存在的問題,都只是權宜之計。不如在建設前劃定濕地公園的功能分區,“哪些地方適合對外開放,哪些地方需要限制開放,做好標注,後續的管護煩惱會小一點。”

  張文介紹,參照歐美經驗,濕地公園即使進城,也要建在距離主城區20至35公里的郊外,遠離城市工業區、集中居住區。其開放程度也是十分有限,“只對科研單位等有限的群體開放,市民想走進去遊玩觀賞,基本不可能。”

  □本報記者 王成棟

  記者眼

  從“成都造”到“成都研發”

  □本報記者 欒曉景 趙若言

  “跟我擁抱的大熊貓只有7個月大,一開始它十分激動,我就告訴它,別擔心,我一定會在這裡投資的。小傢夥一下子就平靜了下來。”3月10日,在3M中國西部技術中心的揭牌儀式上,英格·圖林幽默地講述。

  作為3M公司董事會主席、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英格·圖林來成都不是為了抱大熊貓,而是將其中國第5個技術中心落子蓉城。

  為何將技術中心放在成都?

  英格·圖林坦言,隨著區域經濟活力的不斷提升,成都正成為匯集科技、商貿、醫療、金融和交通、通信樞紐的西部戰略開發重鎮。企業佈局成都,早已不止於人力成本上的考量。如今,吸引他們的,是開放的載體、地域輻射優勢、龐大的市場,豐富的人力資源及良好的政務環境。

  深耕成都的,也不僅是3M。作出類似選擇的,還有西門子、英特爾和諾基亞。

  2014年11月5日,西門子宣佈,繼2013年9月,西門子數字化企業平臺的樣板工廠西門子工業自動化産品成都生産研發基地(SEWC)投入運營後,開始啟動二期項目的規劃。

  2014年12月3日,英特爾公司宣佈,將在未來15年內投資16億美元,對英特爾成都工廠的晶圓預處理、封裝及測試業務進行全面升級,並將英特爾最新的“高端測試技術”引入中國。這是英特爾自2003年進入成都以來的最大單筆投資。

  引進最新技術,比投資金額上升更具亮點。“高端測試技術是英特爾獨有的、最新測試技術,將助英特爾成都工廠全面升級,更有助於中國ICT(資訊通信技術)産業持續創新並推動區域經濟發展。”英特爾公司執行副總裁、技術與製造事業部總經理比爾·郝特如是説。

  諾基亞也選擇了成都。諾基亞在中國只有兩家研發中心,一家在杭州、一家在成都——後者員工超過800人,計劃中,規模還將繼續擴大。“和京滬相比,成都人才的性價比更高、穩定性更好。”

  3月10日,與英格·圖林同時登場的,還有3M百餘個前沿科技産品與技術解決方案。就在今年,這些高大上的前沿科技都將進駐其西部技術中心。可以想見,不僅是3M,不僅是西門子、英特爾和諾基亞,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高科技含量産品,不僅是成都製造,更是成都研發。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