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7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創新引領增長 中德"工業4.0"合作推動企業升級改造

  • 發佈時間:2015-03-16 08:04:00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北京3月14日電 綜合本報駐外記者報道: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更加突出強調創新驅動,提出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外國政府、科研機構、企業等近年來日益重視中國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紛紛將中國作為重要的合作夥伴。與此同時,華為等一批中國創新企業迅速崛起並成功“走出去”。國外專家學者等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不僅對技術、産品、服務及商業模式進行創新,還大力發展教育、支援科技創新,創新將助力中國經濟在新常態下保持長期中高速增長。

  中德“工業4.0”合作推動企業升級改造

  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和産業革命呼之欲出,德國制訂了“工業4.0”戰略,目標是實現人、機器和産品的智慧連結。中國擁有完整的製造業體系,但面臨轉型升級的挑戰。在兩國每年經貿額已超過1600億美元的基礎上,如何進一步提升合作潛力?去年10月,《中德合作行動綱要》出爐。它涵蓋中德合作20多個細分領域,共110多項,是迄今為止中德之間內容最豐富的一份共同文件。這些項目中最亮麗的明珠則是中德“工業4.0”合作。

  今年2月,中德“工業4.0”推動聯盟落戶青島,中德研究機構和優秀企業將圍繞資訊採集分析、方案設置、人才培養、學術交流、應用示範等開展交流合作。計劃到2017年有1至2家工業企業成為“工業4.0”示範企業,到2020年有近10家工業企業完成“工業4.0”升級改造。

  全球最大的漢諾威消費電子、資訊和通信博覽會即將開幕,中國作為本屆展會的合作夥伴國,將派出600多家企業參加,被稱為該展會歷史上“最大最強的夥伴國”。德國業內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他們非常期待了解中國工業數字化的最新動態,希望加強交流、擴大合作。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專家阿沙—瑪利亞·夏爾馬説,“工業4.0”把眾多工業和經濟部門貫通起來,將釋放巨大能量,德中加強合作對各自都大有裨益。

  研發合作讓更多企業看好中國市場

  “芬蘭與中國自1986年起在科技研發領域一直保持著十分密切的合作關係。”芬蘭國家創新局資訊部主管安娜·帕爾卡莫對本報記者説,芬華創新中心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由芬蘭貿易與工業部和芬蘭國家創新局發起,與中國地方政府和學術機構建立合作關係,2005年正式在上海浦東成立辦事處,支援和幫助芬蘭的高科技創新企業進入中國市場。2013年,芬華創新中心在北京成立辦事處。“這對於芬華創新中心是重要的舉措,因為北京有很多世界著名的科技園。”

  芬蘭國家創新局是專門為創新領域的科研和創新性發展項目提供資金支援的政府組織,中國是其重要的合作夥伴。帕爾卡莫介紹,該局與北京市政府簽署了合作項目,旨在通過清潔技術等提高環境品質,建設美麗北京。

  “中國作為芬蘭的創新合作夥伴,為芬蘭企業發展以及科研提供了新機遇。”帕爾卡莫説,中國在創新領域有著極大的潛力,相信在未來會有更多的研發項目,也會有更多的芬蘭企業願意進入中國市場。

  英國高度重視對華創新合作。在英國華威大學裏,有一個製造集團,名叫華威製造集團,是歐洲最大的高校製造集團。該集團主席庫瑪對本報記者説,華威製造集團正在加強與中國的交往,與中國在研發和創意等領域加強合作。“事實上,華威製造集團在材料、製造技術、數字技術、經營和企業管理、服務和行銷以及醫療保健等領域都開展應用科研,與中國有著很大的合作潛力。”

  “未來,我們要做制定規則的弄潮人”

  十幾年前,拉丁美洲的電信市場基本是歐美企業的天下,瑞典的愛立信、芬蘭的諾基亞、美國的摩托羅拉主宰市場,各國的電話網路制式也都由這些電信巨頭説了算。“這對於拉美商貿發展是一個阻礙,比如你在拉美各國出差卻不能使用同一部手機。”華為哥倫比亞公司總經理綜合系統部部長劉松告訴本報記者,“統一拉美網路制式,讓這裡的人生活更便利,走在時代的前沿,這就是我們十多年來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記者在多國採訪時看到,如今拉美地區各大主要運營商都在與華為公司合作,使用華為的技術建立通信網路。繼4G(第四代行動通訊技術)之後,華為又欲率先將5G帶入眾人視線。

  “一般認為2G、3G、4G都是服務於通信,然而5G不僅僅是未來通信的基礎,也是未來數字世界的使能者。”華為巴西代表趙宇寧對本報記者表示,“拉美是一個非常特殊的重要市場。現在拉美制式已經與全球主流相同,但在頻譜上仍有其特殊性。我們要做的就是,在參與5G標準制定的過程中考慮拉美區域頻譜的特殊性,為2020年建立商用網路打下基礎。”

  早在6年前,華為已經開始研究5G技術,至今在全球7個國家建立了9個研發中心。“現在我們的技術已經獲得國際認可,所以開始積極參與國際主流標準的制定,在全球化競爭中實現變被動為主動。”劉松表示,“在過去,我們更多的是主流的跟隨者;而在未來,我們要做制定規則的弄潮人。”

  對全球創新人員而言,中國就像一塊磁鐵

  近年來,科技創新合作已逐漸成為中美關係發展中的一大亮點。美國俄勒岡大學政治學教授薩特米耶爾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美科技創新合作的內容相當豐富,與中國開展科技創新合作已成為美國“自身需求”。

  中國美國商會與貝恩諮詢公司近期聯合開展的一項調查顯示,由中國本地設計、開發或定制的産品及服務創造的營收額,佔1/3美國公司在華營收總額的50%以上。很多公司把中國作為其全球基地。以研發密集型産業以及資源工業産業為例,大約有一半的美國公司在華設立研發中心,這其中,近四成企業不僅將這些研發中心用於服務中國市場,還用於服務更廣闊的新興市場。

  專家們普遍認為,中國對科研創新的重視和投入,在硬體上保證了創新環境的吸引力。薩特米耶爾認為,中國政府大力支援科學研究,其基礎設施已達到世界標準,這對研究創新人員而言,就像是一塊磁鐵,極富吸引力。

  全球最大的專業服務機構之一畢馬威發佈的數據稱,中國目前有超過1300個外國研發和創新中心,其中相當一部分是由美國企業投資設立。美國羅盛諮詢公司認為,中國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研發投資地”。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州立理工大學波莫納分校商學院博士講師克莉絲汀·彭斯表示,中國不僅對産品、服務及商業模式等各個環節進行創新,還大力發展教育支援科技創新,創新驅動戰略的深入實施,將助力中國經濟穩定增長。

  (本報記者管克江、商璐、黃培昭、顏歡、廖政軍)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