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22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天量貨幣為何難解中小企業“渴”

  • 發佈時間:2015-03-15 20:29:38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李延霞 姜琳 吳雨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讓所有市場主體都能分享金融服務的雨露甘霖。

  在貨幣存量高達124萬億元之時,中小企業為何依然頻頻“喊渴”。優惠政策,為何企業感受不明顯?中小企業享受金融滋潤,還需邁過哪些關隘?

  “錢”,是多還是少?

  124萬億,不少人用“天量”來形容我國當前的貨幣存量。“按理説,銀行不差錢,為什麼貸款就這麼難?”北京龍傑網大文化傳媒公司董事長朱國勇告訴記者,因為資金短缺,費了不少勁才從銀行貸到200萬元。“這對兩三千萬元的版權購置來説,還差很遠。作為國家鼓勵發展的文化創意産業都是如此,其他行業可想而知。”

  層層加碼、不斷推高的融資成本已是小微企業不能承受之重。“銀行給小企業的貸款除了利率上浮外,還往往捆綁收取財務顧問費、諮詢費、擔保費等,企業不願意交就難拿到貸款,這已是公開的秘密。”全國人大代表、廣東進田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賴坤洪説。

  企業融資難,與銀行業“喜大厭小”的經營理念相關。銀行熱衷於大項目大企業,對服務小企業不擅長也很難顧及。“銀行的激勵機制與貸款規模和創收利潤掛鉤,服務幾十個三農和小微企業,還不如服務一個大企業,銀行很難有積極性去做小微業務。”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向松祚説。

  惠政不少效果為何不明顯

  定向降準、全面降準、降息,針對企業融資問題政策調控不斷出手,但是企業卻反映效果並不明顯。

  好政策為何沒有帶來好效果?“政策調整的初衷是好的,但傳導到商業銀行再到企業,需要一個過程,不能急於求成。”全國人大代表、人民銀行濟南分行行長楊子強表示,問題是小企業的總體經營狀況不佳,而資金流向永遠是盈利高、風險低的領域。“不能一説到融資難,就把板子打到銀行身上。沒有人去分析企業的經營狀況,現在小企業每年多少生生滅滅,銀行不敢放貸也可以理解。”某國有銀行江蘇分行的一位業務經理坦言,雖然國家鼓勵信貸投向小微領域,但好的項目太難找了,新增貸款很多還是流向了國有企業甚至是地方融資平臺。

  這就是一個硬幣的兩個方面。銀行的天性就是賺錢。在中小企業發育不健全,競爭力較弱情況下,僅靠金融政策引導很難奏效。“要發揮財政政策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減稅讓利,為中小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王軍説。

  還需要突破哪些關隘

  “營業收入在2000萬以下的小微企業最難。可能需要10年到20年的時間來走完初創階段,除了企業自身要努力外,這個時候確實需要政府扶一把。”全國人大代表、濟南聖泉集團公司董事長唐一林説。

  全國政協委員周新生建議,對金融支援小微企業實行差異化的監管政策,比如小微企業貸款不納入存貸比限額管理,避免在流動性收緊的環境下,銀行對小微企業放貸動力不足;單列小微企業不良貸款控制率等。“這些扶持政策要細,才能真正落地。”唐一林説,“對銀行小微企業貸款額度的規定不能只看總量,而要看單筆貸款額。現在很多貸款是借給小微企業的名義給了大中型企業。單筆額度千萬元以上,是給小微企業的嗎?”“草根”經濟發展,要靠“草根”金融的扶植。除了激勵大銀行“放低身段”外,更重要的是建立“門當戶對”的金融體系。

  治標更要治本。“當前貨幣總量不算少,問題是流動性不足,相當一部分資金沉澱在産能過剩行業,‘僵屍企業’成為吸金黑洞,擠佔小微企業的信貸資源。因此要儘快進行産業結構調整,壓縮過剩産能,促進經濟轉型升級。”楊子強表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