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醫保目錄大調在即 業界:超八成藥品價格或下降
- 發佈時間:2015-03-13 07:39: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藥價改革聯動醫保支付方式調整
國家醫保目錄大調在即
業界預計改革後超八成藥品價格下降
□記者 李唐寧 楊燁 北京報道
《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從權威人士處獲悉,國家醫保目錄調整已進入窗口期,相關部門正統籌考慮藥品價格機制改革,研究新的醫保目錄製定辦法。
“醫保目錄調整呼聲很高。新藥開發和醫療技術都在不斷進步,因此目錄確有調整需要。但是現在遇到一個新情況,就是藥品的價格決定機制要改革,這就提出了新的問題。”上述權威人士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在此背景下醫保藥品支付目錄和標準的修訂,就不再是簡單地擴容,因為它和醫療價格是連在一起的,“藥品價格不再行政定價了,醫保目錄的問題就需要統籌考慮,我們正在和有關部門深入研究,將來可能會有很大變化,會有新的辦法”。
記者了解到,按照慣例,醫保目錄約五年調整一次,今年進入再次修訂的時間窗口。中國在1999年建立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制度,次年制定了第一版醫保目錄,並於2004年進行了修訂。2009年12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佈了2009年版《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將《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中的治療性藥品全部納入藥品目錄甲類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現行醫保目錄的修改已經成為兩會上熱議的焦點。多位代表委員表示,現行目錄已經施行五年時間,該版本已不能適應醫保覆蓋面增加、醫療消費需求增加的要求。全國人大代表、貝達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丁列明表示,應規範醫保藥品目錄更新調整週期,完善醫保藥品目錄遴選的科學評價機制。“由於調整間隔太長,新藥上市後只能等待下一次的目錄調整才可能有機會進入。
這顯然不適應當前新藥研發上市速度和民眾對更佳治療效果的追求。而在美國、法國,新藥從上市到進入報銷目錄只要六個月,德國、英國僅為一個月。”他説。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原院長趙平認為,現行醫保目錄産品結構不合理,其中藥品大部分為普通藥,大病、疑難病用藥較少,眾多醫藥企業為了進入醫保目錄在尋租過程中使盡渾身解數,再加上醫保藥品審核過程漫長,自主研發的成本太高,創新藥品很少。
全國人大代表、亞寶藥業董事長任武賢也認為,應儘快更新下一版國家醫保目錄,完善國家醫保目錄更新評審機制。建議遵循1999年政策,每兩年對國家醫保目錄進行整體調整,並逐步完善至發達國家水準。同時擴大目錄覆蓋範圍,保證臨床必需藥品的報銷資格,提高患者臨床必需的創新藥品可及性。
事實上,藥品價改的基本思路已經確定,包括取消藥品政府定價,通過醫保控費和招標採購,藥品實際交易價格由市場競爭形成,基本取消原政府制定的最高零售限價或者出廠價格。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不失時機加快價格改革。改革方向是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大幅縮減政府定價種類和項目,具備競爭條件的商品和服務價格原則上都要放開。取消絕大部分藥品政府定價,下放一批基本公共服務收費定價權。
一位業內人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目前凡是進入醫保目錄的藥品都有政府定價和最高限價,醫保報銷時,按照發改委確定的價格,按比例報銷。但未來取消藥品定價後,理論上藥企想怎麼定價就怎麼定價。“比如一個藥品本來賣10塊錢,報銷7塊。改革後賣到100塊,醫保是不是也得按照百分比給報銷70塊呢?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他表示,醫保目錄的調整機制需要隨之改變、統籌考慮。
“現在有一個研究方向,只要進入醫保目錄的藥,我們就按照一個確定的價格乘以相應比例給報銷,而不管這個藥到底賣多少錢。因此,本次醫保目錄的調整有聯動的問題,只有取消藥品政府定價的文件出臺了,才能討論支付標準怎麼定,具體怎麼支付也需要各個部門協商一致,現在仍在討論中。”上述業內人士説。
對於這一思路,任武賢認為,藥品的價格決定機制改革後,超過八成的藥品價格會自動下降。“監管層擔心放開限價後藥品價格會飆升,我認為不會,因為超過80%的藥品是有競爭的,只要一競標,價格都會被壓下來。只有10%的藥品本身成本高,需要跟政府有一個議價的過程。”
任武賢表示,希望新的醫保支付辦法在確定時,不要把這10%的藥品報銷標準壓得過低。“80%的低價藥品利潤保證企業活下去,剩下10%是研發創新,它關乎企業未來的發展壯大。”他認為,我國目前仍缺乏獨立的、權威的藥物經濟學評價機構和評價指標體系,沒有完善具體的針對循證醫學和藥物經濟學研究證據的衛生技術評估辦法、標準和流程,要使新版醫保目錄更加合理,應著力改善這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