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深刻認知財政新常態

  • 發佈時間:2015-03-13 05:46:00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我國始終沒有建立起隨財政收入下降而自動削減財政支出的機制。實際上,與財政收入增速的下滑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財政支出的增速均未有實質性削減。

  ○ 高於經濟增速的財政收入增長,都係某一發展階段的特殊現象。只有與經濟增速相適應的財政收入增長,才是生活中的常態。

  ○ 當前所説的過緊日子也好,過苦日子也罷,實際上要過的都是財政的正常日子,緊日子和苦日子則是我國財政的新常態。

  對於當前經濟形勢的分析判斷,當然離不開財政形勢。作為最具綜合性的經濟指標之一,財政形勢還是一個重要的觀察點。

  按照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口徑計算,2014年全國財政收入140349.74億元,比2013年增長8.6%。相對於同期7.4%的GDP增速而言,似乎還説得過去。然而,透過這一表面現象深入到其背後的實質內容,則不免令人警覺起來。

  8.6%的財政收入增速,是在採取了包括部分金融機構增加上交利潤等一系列特殊措施的背景下實現的。倘若坐視財政收入增勢下滑而不主動出手採取特殊措施,則不僅達不到這樣的增速水準,而且,極可能完不成2014年全國財政收入增長8%的預算指標。此其一。

  回望“十一五”時期,全國財政收入年均增長21.3%,比同期GDP增速高出近10個百分點。即便進入“十二五”之後,2011年,全國財政收入增速也曾經一度達到25%。從25%下滑至2014年的8.6%,只有3年時間。下滑的勢頭如此之快,在世界財政發展史上絕對是罕見的事例。此其二。

  今年以來,下滑速度進一步加快。1月份,全國財政收入增速只有3.4%。不僅低於同期GDP增速,而且,如果注意到以往年間財政收入運作的常態是“前高後低”,今年還要力爭全面完成將減稅4000億元左右規模的“營改增”,並且要對小微企業實施進一步減稅。在此條件下,完成今年全國財政收入增長7.3%的預算目標的難度可想而知。此其三。

  長期以來,在一系列體制因素的制約下,我國始終沒有建立起如歐美國家那樣的隨財政收入下降而自動削減財政支出的機制。實際上,與財政收入增速的下滑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無論去年還是今年以來,財政支出的增速均未有實質性削減。由財政收支增速反差而帶來的巨大壓力,絕不可小覷。此其四。

  放眼全局而不計局部得失,必要時寧肯以財政收支的不平衡來換取經濟社會的穩定發展,一直是改革以來我國在財政政策選擇問題上始終遵循的基本原則。基於實現保增長的需要,在過去的一年中,財政通過減收增支的一系列擴張性行動做出了努力。今年,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和通貨緊縮威脅步步緊逼的嚴峻形勢,積極財政政策加力增效勢在必行。無疑,這又將進一步加大減收增支的壓力,使得今年的財政運作陷入更緊狀態。此其五。

  上述種種,均係當前財政形勢趨於嚴峻的表現。對此,我們既不可掉以輕心,更需以新的理念和新的視角做出新的判斷。跳出財政收支的視野局限而將其放在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背景下加以審視,如下的認識或結論可能是適當的:

  第一,經濟決定財政,這是一個早已為人們熟知的基本規律。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濟已經步入發展的新常態。人口紅利減少、勞動力成本上升,大力發展服務業的調整又不可避免地導致社會勞動生産率增速以及經濟整體增速的放緩。換言之,隨著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並進入個位數增長的階段,財政收入的增速自然會相應減低。

  第二,持續多年的中國財政收入高速甚至超高速增長現象,是從1994年開始的。在此之前,我們也曾經歷過持續多年的財政收入增速下降。一減一增、先減後增,30多年間所走出的這一“V”狀財政收入運作軌跡,告訴我們兩個基本事實:其一,1994年之後的財政收入持續高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是對以往財政收入增速持續下降的矯正,具有相當的補償性質。既然是補償,那麼,這種高速便不會是無止境的。在補償到達某一節點之後,增速必然要回歸正常軌道。其二,1994年之後的財政收入持續高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歸結為1994年財稅改革的産物,具有相當的改革紅利性質。既然是改革紅利,那麼,這種紅利效應的釋放便不會是持續放大的。在紅利效應釋放一段時間之後,它肯定要步入遞減狀態。這即是説,財政收入的持續高速增長,特別是高於甚至遠高於經濟增速的財政收入增長,都係某一發展階段的特殊現象。只有與經濟增速相適應的財政收入增長,才是生活中的常態。

  第三,當前中國財政收入的主體是稅收收入。在中國的現行稅制體系下,70%以上的稅收收入來自增值稅、營業稅和消費稅等間接稅。這樣一種“向間接稅一邊倒”的稅收收入格局,意味著我國稅收收入的絕大部分要作為價格的構成要素之一附著于價格之中。它既與商品和服務的價格綁在一起,隨價格的漲跌而升降,隨價格的輕微變化而劇烈動蕩,那麼,當經濟高速增長時,稅收收入的增速便可能高於經濟增速。當經濟增速放緩或低於以往增速時,稅收收入的增速便可能低於經濟增速。故而,只要我國的現行稅制體系以及由此決定的我國現實稅收收入格局不改變,中國經濟增速下滑帶來稅收收入和財政收入增速的更大幅度的下滑,當屬意料之中的事情。

  第四,算宏觀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賬,以財政的加力增效求得整體利益實現,當然是財政值得且必須付出的代價。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為實現宏觀目標而對可能遭遇的壓力和可能面臨的困難心中無數。相反,盡可能全面而詳細地分析影響財政收支形勢的各種因素,以此為基礎,對可能面臨的各種風險早做預案並採取積極主動的行動加以防範,則有助於相關的決策和措施更趨穩妥、更加可靠。也即是説,鋻於本輪積極財政政策是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和財政形勢發生轉折性變化的背景下啟動的旨在拉動經濟的擴張性行動,本輪積極財政政策理應走出一條與以往大不相同的新路子。

  可以認為,當前財政收入增速下滑以及由此形成的財政收支嚴峻形勢,並非僅僅是我們不得不被迫接受的現實,而且是經濟發展規律的作用使然。當前所説的過緊日子也好,過苦日子也罷,實際上要過的都是財政的正常日子。或者説,相對於以往相對寬鬆日子的“舊常態”而言,緊日子和苦日子則是我國財政的新常態。

  面對這一切變化,我們必須全面調整理念、心態、戰略和政策,學會在新常態下生活,學會與新常態共處,以不同於以往的、主動適應並引領新常態的一系列行動,把當前財政日常工作和財政政策操作的著力點落實到步入財政新常態的軌道上來。

  (作者係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