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農村“空心化”帶來的挑戰和機遇

  • 發佈時間:2015-03-13 05:45:36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如何推動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3月12日,三位來自農業領域的代表委員齊聚中國經濟網演播廳,暢談“三農”發展話題。

  當前,一些農村出現的“空心化”現象引發人們擔憂。對此,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農村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李成貴認為,過去那種星羅棋佈的村莊架構,是和傳統農耕社會的生産力以及生活、生産條件相適應的。對於農村“空心化”現象,沒有必要恐慌,但是要正視它,積極採取措施。

  全國政協委員、福建農林大學園藝學院副院長賴鐘雄認為,農村“空心化”對農業現代化既是挑戰又是機遇。一方面,如果農村沒有了人,農村的社會基礎就會被削弱;另一方面,農業現代化需要規模化經營,農業勞動力的大量轉移,為農業現代化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遇。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張曉山認為,農村“空心化”是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必然現象。當前,中國社會正處於轉型期,隨著現代化、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速,農村出現了“三減一增”的局面,即村莊人口總數、行政村個數和自然村數量逐步減少,村莊平均人口規模不斷增加。

  張曉山代表指出,“我國糧食産量實現‘十一連增’,如果沒有人種地的話,這些東西怎麼出來的?如果光看到農村‘空心化’,不看到先進生産力也是不全面的。”

  新農村建設到底下一步怎麼辦?李成貴委員認為,必須因地制宜、循序漸進,以更加積極的態度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在這個過程當中,要注意三點:一是不能忘了鄉愁;二是必須以農民為主體;三是不能違反客觀規律。

  賴鐘雄委員認為,要解決農村“空心化”的問題,有幾種方式:一是通過培育各種行業組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把農村社會基礎修復或重建起來。對極度“空心化”的農村,在時機成熟的時候,可以逐步地、審慎地進行合村並組。二是要對農民進行培訓,也可以引進其他領域的人才。三是,要提供比較好的軟硬環境,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

  李成貴委員指出,一些村莊的消失帶來了大量閒置土地,要進行各種渠道、多元化的探索,因地制宜配置好這些資源。

  對此,張曉山代表認為,要讓農民也能夠合理合法地,分享到土地從農業用途轉為非農業用途的增值收益。

  張曉山代表認為,中國正處在轉型時期,農業農村也是混合型多元化的,一方面有很多小規模農戶,另一方面也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當前,傳統農業和現代農業並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傳統農業經營主體並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要靠誰?要靠那些有文化、有技術、會經營的人。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制定“網際網路+”行動計劃。對此,賴鐘雄委員認為,“網際網路+農業”將是未來的發展趨勢。李成貴委員認為,在“網際網路+農業”,或者説“滑鼠+黃土地”方面,現實中已經有大量應用,如物聯網、智慧農業等,而且出現了很多亮點、很多經驗。

  張曉山代表對我國農業的未來充滿信心。他説,要給那些有志於農業領域創業的人創造好的制度環境和生活環境。一是把傳統文明的精華和現代文明結合起來,“在農村能看見藍天,有新鮮的空氣,池塘裏有青蛙叫。同時,房子現代化,能洗上澡、有生態廁所。”二是在符合規劃的前提下,讓優質資源能夠實現更均勻的分佈,更多地向基層和農村傾斜。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