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讓每位學生掌握一門藝術技能

  • 發佈時間:2015-03-12 22:31:04  來源:深圳特區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深圳特區報記者 姚卓文 符亞威 文/圖

  新學期伊始,市教育局啟動實施《深圳市中小學藝術教育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7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這是我市教育系統繼打造“陽光體育,活力校園”之後,推出的以提升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為目標,以“陽光下快樂成長,美就在你我身邊”為主題,深入推進教育綜合改革的又一重要舉措。

  努力讓每個學生有藝術愛好和技能

  3月7日,市教育局召開新學期學校藝術教育工作會議,部署《行動計劃》啟動實施工作。未來3年,市教育系統將圍繞學生審美素養提升目標,推進落實學校藝術教育“十大”重點行動,具體包括改革藝術教育教學,開發藝術教育資源,普及藝術實踐活動,創新藝術活動形式,健全和完善中小學藝術教育體系,豐富學生的審美體驗,提高學生感受美、發現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使每一位學生都培養一兩項藝術愛好,掌握一門藝術技能。

  《行動計劃》強調注重普及人人參與的藝術實踐活動,重視每一位學生的藝術感受和過程體驗;要求學校利用每天課外活動時間,面向全體學生,藝術教師全員參與,開展豐富多樣的藝術體驗活動;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寶安區建安小學的“每班一台戲”體現的正是注重普及人人參與藝術實踐活動的理念,保障班裏每一個孩子都能登臺演出。“每班一台戲”活動使建安小學氣象萬千,每週都有優美的歌聲、悠揚的琴聲、動聽的朗誦、爆笑的小品。校長賴香恒告訴記者,每學年每個班都會在學校的禮堂裏上演“每班一台戲”,給孩子提供鍛鍊自我機會的同時,讓每個孩子也能夠贏得掌聲與喝彩,提升他們的自信心。

  “‘立足全面發展,創造適合每個學生良好個性發展的教育’辦學理念引領下,學校構建起了‘人文氛圍濃郁、師生情意融洽、個性主題鮮明’的個性校園文化。”賴校長説,學校的樓梯走道兩旁不挂名家名畫名篇,只挂孩子的作品,當中有書法有繪畫還有手工作品等,我們堅信“孩子的作品比名家的名畫名篇更有教育激勵作用”,讓學生隨時隨地受到個性教育的熏陶和激勵。

  狠抓中小學藝術課常規教學

  《行動計劃》明確規定學校必須開足開齊藝術課程:小學階段學校音樂、美術課程每週各2節。初中階段學校音樂、美術課程每週各1節。高中階段學校開齊藝術類必修課程,保證足額學分和學時,不得以任何理由削減、擠佔藝術課時;學校應提供豐富多樣的藝術課程,讓學生自主選擇,並積極開發具有深圳本土特色的藝術校本課程,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音樂、美術學科每學期安排不少於6課時的地方特色課教學;創新藝術教學方式: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每學期至少安排一次(3課時)、高中階段學校每學年至少安排一次(3課時)校外藝術教育實踐課。

  每天上午、下午放學前後,龍華新區高峰學校就成為一片藝術的海洋。跳芭蕾舞的女孩在形體室舒展身姿、富有幽默細胞的同學排練小品逗樂,走過一些功能室,竹笛清音、管樂悠揚不時飄入你耳中。“學校的孩子絕大部分是外來工子弟,3年多前我們調查了,90%以上沒在課外學過藝術特長,少數學了特長的孩子,也多是體現家長意願,孩子未必對所學的特長感興趣。”龍華新區高峰學校校長葉志青告訴記者。因此,從2011年9月開始,該校實施類似大學選修課形式的“模組教學”,由音、體、美專職老師分別為某一年級各班申報了某課程的孩子集中上課,一年後,孩子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再重新選課。目前,學校已有模組課程30多種。

  為了在全體學生中推廣藝術教育,紅嶺中學(石廈部)在每週三、四、五設置“藝術十分”,從早上三四節課之間抽出十五分鐘,在老師指導下進行音樂和美術作品鑒賞。軟陶和紙藝多年來一直是該校的校本課程,學校每個孩子都掌握這兩項藝術技能。

  學校藝術教育試行年度報告制度

  據了解,市、區教育教研部門將定期開展藝術課堂教學品質檢測,採取普測與抽測相結合的形式,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將普測及抽測的檢測結果作為評價學校藝術教學品質和藝術教師工作業績的重要依據,並形成檢測數據分析報告,及時反饋學校,改進藝術課堂教學。

  今年起,各區教育行政部門按教育部和省教育廳有關規定向市教育局提交學校藝術教育自評報告。試點開展“全市中小學生課外藝術體驗活動計劃”、“藝術學業水準測評”等工作。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