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31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行走中國:“湖南智造”走出去的背後

  • 發佈時間:2015-03-08 09:55: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社長沙3月8日電(記者 白祖偕 劉雙雙 王齊龍)距離湖南省會長沙不到一小時車程的株洲田心,一棟有近80年曆史、由英國鋼構件支撐、經受過日本飛機轟炸的廠房裏,南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的工人們正在生産、組裝和諧號電力牽引機車。

  不遠處的城軌車輛總組裝車間,來自香港的中學師生正在這裡工業旅遊。他們第一次近距離看到,這裡正為印度、馬來西亞等英聯邦國家生産軌道交通設備。其中,中國首次出口的最高速度米軌動車組,年底前會在吉隆坡至怡保200多公里的線路上運營。

  田心地區如今已形成享譽海內外的軌道交通裝備製造産業集群。作為湖南現代製造業發軔、發展的縮影,這裡藏匿著很多“湖南智造”走出去的故事。

  把“一帶一路”帶入高鐵時代

  中國南車株機公司前身始創于1936年,當時的民國政府採購大批英美設備興辦株洲總機廠,目的是為粵漢、浙贛、湘黔鐵路承修機車車輛。然而僅一年後,工廠就毀於戰火。

  1949年後總機廠改稱株洲鐵路工廠,列入新中國的第一批復建企業,此後她實現了從生産蒸汽機車、內燃機車、電力機車到高速機車的四次跨越。其中1958年成功研製的中國第一台幹線電力機車,以湘籍偉人毛澤東故里“韶山”冠名,一度成為中國工業的形象代言。

  如今,中國電力機車不僅實現了自主創新,也全面發力東南亞、南亞軌道交通市場,把“一帶一路”演進到軌道交通時代。馬來西亞、印尼、泰國、印度等國目前是其主要市場。這些國家始建於100年前的鐵路系統一度領先亞洲,但如今卻急需更新換代。

  即使不把遠景規劃的連通中國的泛亞高鐵考慮在內,上述國家為既有線路置換電力機車、城際軌道交通列車、工程列車的需求也正不斷高漲。南車株機成功拿下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的訂單,正陸續交付18輛地鐵工程維護車。

  公司宣傳部長韓軍告訴記者,同德法加日等國競爭對手相比,南車株機的優勢在於,株洲製造配套産業完善,方圓十公里可基本完成部件採購,且有一路之隔的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培養的人才支援。而那些跨國巨頭需要全球採購,生産週期是“月”與“年”的區別。

  自2010年進入馬來西亞市場,中國南車株機公司已先後獲得馬來西亞城際動車組、維保項目和輕軌列車等多個訂單,還建立了海外生産基地。

  從農業大省到工業強省

  “湖廣熟、天下足。”洞庭湖和湘、資、沅、澧四條江河,讓湖南物阜民豐,成為中國著名的農業大省。但近代以來湖南開風氣之先,志士仁人一向有工業強省、實業報國的夢想。作為戰略後方,民國期間曾一度經略三湘,在株洲等地建設了一批鐵路、軍工、航空、冶煉設施。

  然而戰火很快就燒到湖南,這個農業大省本來就不厚實的工業家底毀於一旦。1949年和平解放時,湖南接管的上規模的官辦企業只有47家。

  1950年代,蘇聯援華的156個大型項目有4個落足株洲,使之成為當時中國重點建設的八大工業城市之一。六七十年代,一批三線建設項目又奠基湖南,加速了這裡的工業化進程。如今中國工程機械四大廠商之一的中聯重科前身——建設部建設機械研究院就是在這一時期從北京內遷長沙的。

  1970年毛澤東回到故鄉視察時提出,湖南10年能不能建成工業省?湖南工業化進程明顯提速。特別是改革開放後,湖南工業發展出現前所未有的喜人局面。2006年湖南省委確定了“把新型工業化作為富民強省第一推動力”的發展路徑,到2010年,湖南三次産業結構調整為13.8:46.2:40,湖南終於實現了由農業大省到工業大省的跨越與轉變。其中工程機械成為全省第一個産值過千億元的子産業,出現了中國工程機械四巨頭中的中聯、三一、山河在長沙三強並舉的獨特風景。

  “工業湘軍”走出國門的訣竅

  位於長沙市岳麓區的中聯麓谷工業園,園區佔地面積960畝,主要生産混凝土機械等系列産品,産值約150億元。中聯重科副總裁孫昌軍介紹説,這家創建於1992年的企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及並購,已經成為一家持續創新的全球化企業。

  目前,中聯重科的工程機械板塊和環境産業板塊的産能與産值均居國內第一,生産經營基地遍佈湖南、上海、陜西、廣東以及義大利、印度、巴西等地,研發投入佔年營收的3-5%,年均産生300項新技術、新産品,實現了資訊化與工業化的深度融合,通過物聯網管理維護起重、混凝土、路面等大型機械産品。

  孫昌軍告訴記者,為應對經濟新常態,中聯重科多措並舉,一是加大力度生産節能低耗的工程機械,二是戰略佈局農業、環境機械領域,三是拓展海外市場、“海外並購+海外自建”兩條腿走路。公司已經收購了一批英國、義大利、德國、荷蘭的行業翹楚,以積極對接國際領先技術,同時在近80個國家建立了行銷平臺,在巴西、印度等金磚國家建立了生産基地。

  孫昌軍認為,敢為人先的文化基因、經世致用的湖湘傳統、自主創新的核心技術,鋪就了湖南工程機械的發展之路,使“湖南製造”演進到“湖南智造”,創造了中聯20年間從一台攪拌機樣機起家到工程機械龍頭企業的神話,讓“工業湘軍”響徹大江南北,走出國門。

  事實上,在湖南,敢於創新、勇於創新的遠不止南車株機和中聯重科。藍思科技、三D列印、天河巨型計算......自主創新不僅已成為湖南人的工作自覺,更是“湖南智造”走出去的永恒動力。(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