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皮海洲:創業板業績難以支撐股價

  • 發佈時間:2015-03-07 07:56:56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皮海洲

  進入2015年,雖然上證指數一直處於盤整狀態,創業板、中小板卻是大幅上揚。其中,創業板截至3月5日已大幅上漲543點,漲幅接近40%,且創業板指也于3月4日首次站上2000點,再次創出歷史新高。

  創業板何以能夠頻創新高?創業板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長被認為是推動創業板行情上行的重要因素。根據深交所要求,截至2月28日,創業板全部421家公司通過業績快報、年度報告、上市公告書等形式披露了2014年度主要財務數據。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度創業板421家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3,431.46億元,平均每家公司為8.1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7.03%;合計實現凈利潤393.53億元,平均每家公司為0.9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2.71%。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增長速度為近三年最高。另外,2014年創業板上市公司凈利潤增長率近三年來首次接近營業收入增長率,實現了利潤和收入的同步增長。

  在當前宏觀經濟並不景氣的情況下,創業板公司的營業收入與凈利潤能取得20%以上的增長,這一成績確實值得稱道。但儘管如此,創業板公司的業績不足以支撐創業板公司股價也是不爭的事實。因為從去年的低位算起,創業板指數從1210點上漲到了3月5日的2014.79點,其整體漲幅超過66%,這一漲幅遠遠超過創業板公司業績增長。

  不僅如此,從創業板公司的平均市盈率等指標來看,創業板公司的股價明顯充滿泡沫。根據深交所發佈的數據,截至3月4日,創業板公司的平均市盈率達到82.13倍。這一數據不僅遠遠高於滬市上市公司平均16.42倍的市盈率,而且還遠遠高於深市主機板27.40倍的市盈率,同樣高於中小板50.17倍的市盈率。而截至上週四,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的市盈率也只有26倍。創業板公司股價充滿泡沫是顯而易見的。

  不僅如此,從市凈率來看,創業板也同樣“高得離譜”,目前為6.08倍,而全部A股的市凈率為2.23倍,中小板為4.1倍,上證A股為1.86倍。創業板的市銷率也非常之高,達到9.4倍,遠超全部A股1.59倍的市銷率水準。同期主機板和中小板的市銷率分別為1.33倍和3.22倍,即創業板的市銷率是主機板的7倍。

  因此,創業板公司業績增長不足以對其股價構成支撐是很明顯的。這不僅僅只是創業板公司股價的增長遠遠超過了業績增長,即便是一些業績高增長公司,其所謂的高增長是建立在其之前的業績下降或者微利基礎上的。如東方財富,2014年業績同比增長超過32倍。但其2013年業績每股收益只有0.0041元,2014年的32倍增長每股收益也只有0.137元。這顯然不足以支撐其每股40元以上的股價。因為按此計算,東方財富的市盈率已超過300倍。

  那麼,為什麼在上市公司業績不足以支撐股價的情況下,創業板公司股價還是一再被炒高呢?原因在於只要有炒作題材存在,市場就會對其大加炒作。而創業板公司最不缺少的就是炒作題材。一方面是宏觀經濟的結構調整,賦予了創業板公司以大量的炒作題材。如在421家公司中,有305家公司屬於戰略性新興産業公司,這些公司是有行業政策支援的。另一方面是創業板公司自己製造題材,如資産收購與重組、高送轉等。由於創業板公司股本規模不大,因此,這些擁有題材的創業板公司很容易受到市場炒作。

  但這種題材炒作帶給投資者的風險是巨大的。雖然有産業政策的支援,但如果不能轉化為上市公司業績的增加,那麼這種炒作是難以持久的。而就並購重組來説,雖然有利於公司做大做強,但其中同樣存在諸多問題,比如重組是否會被叫停,收購的資産是否是優質資産,收購價格是否太高因而透支業績增長,收購資産的業績是否有保障等等,甚至不排除有的公司所收購進來的資産最終成為公司發展的包袱。至於高送轉題材,目前已演變成赤裸裸的利益輸送,不少上市公司都是以高送轉來為大股東高價套現保駕護航。

  因此,對投資者來説,務必要意識到目前創業板股票炒作所潛在的巨大風險。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