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力求獨立掌握空間站推進劑補加技術

  • 發佈時間:2015-03-06 04:31:04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代表委員訪談

  本報記者 付毅飛

  中國載人飛船系統總設計師張柏楠代表今天向科技日報記者透露,我國載人航太工程將於2016年前後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隨後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和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之對接。如果任務圓滿完成,我國將能獨立掌握完整的空間站推進劑補加技術。

  張柏楠介紹,推進劑補加技術是完成空間站建設必須具備的一項關鍵技術。“目前我們已掌握的交會對接技術只是空間站關鍵技術之一,能實現向空間站送人運貨。”他説,“但空間站要在軌長期運作十多年,除了物資,還必須有推進劑補給,這不像運人運貨那麼簡單。”

  張柏楠説,目前國際上只有俄羅斯完全掌握了空間站補加技術,國際空間站這部分功能主要由俄羅斯完成。美國雖然開展了相關實驗,但沒有建成實用性系統。歐空局、日本也有飛船能實現推進劑補加,但不能説完全掌握。

  “這項技術的掌握具有廣泛應用前景,可用於延長衛星等飛行器的壽命,非常有意義。”他説。

  他同時介紹,該項任務還將致力於突破和掌握航太員中期駐留、再生式生命保障等空間站關鍵技術。隨著我國載人航太工程的推進,航太員的飛行時間越來越長,從楊利偉飛行一天,到神舟十號乘組飛行十多天,是逐漸積累的過程;後續任務飛行時間還會更長。再生式生命保障技術,我國也一直在開展研究,但同樣需要時間的積累。此外,任務中還將開展一定規模的空間應用和大量空間實驗。

  按照計劃,我國將於2018年前後發射試驗性核心艙。張柏楠表示,這是我國空間站建設的重要起點。他説,核心艙是空間站的核心部分,具備提供能源、變軌、姿態控制等能力,能支援空間站的基本運作。其入軌飛行後,才能發射其他艙段與之對接。

  據悉,我國將在2022年前後研製併發射基本模組為20噸級艙段組合的空間站,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間站組合體的建造和運營技術、近地空間站長期載人飛行技術,開展較大規模的空間應用,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先進的空間技術平臺。目前各項研製建設工作正按預訂計劃穩步推進: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天舟貨運飛船、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神舟十一號飛船和長征二號F遙十一火箭等主要飛行産品,已進入研製生産的關鍵階段;航太員和有關地面設備設施進入飛行任務準備階段;空間站核心艙和兩個實驗艙也將全面轉入飛行産品的研製試驗階段。(科技日報北京3月5日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