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6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保障糧食安全 尋找新的增長點——就“馬鈴薯主糧化”訪浙江省副省長黃旭明

  • 發佈時間:2015-03-05 09:34:00  來源:中國農業資訊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年伊始,馬鈴薯成為第四大主糧的輿情備受關注。農業部有關領導預計,到2020年,我國50%以上的馬鈴薯有可能作為主糧消費。馬鈴薯種植面積將從目前的8000萬畝增加到1.5億畝。

  浙江是馬鈴薯主糧化的積極推動省份。從2013年起,該省就出臺政策,每年安排5000萬元扶持資金,大力推動包括馬鈴薯在內的旱糧生産。

  浙江為何要花大力氣推動旱糧生産,在馬鈴薯主糧化問題上,浙江有何考量,又有何舉措?記者日前採訪了副省長黃旭明。

  記者:眾所週知,浙江並非馬鈴薯主産區,與甘肅、寧夏等地相比,不僅規模小,而且産量、技術等方面都不佔優勢。請問浙江為什麼要鼓勵旱糧生産、馬鈴薯種植?

  黃旭明:説到底,這是浙江保障糧食安全的戰略選擇。

  浙江人多地少、山多田少,5500萬常住人口只有不到3000萬畝耕地,還有2000多萬省外流動人口。這種情況下,浙江農業只能走高效生態之路。浙江以1.1%的國土、1.49%的耕地,創造了全國3.1%的農業增加值。

  浙江是缺糧省,保障糧食安全,一直是“重中之重”。在糧食安全上,我們有“三條紅線”,即保持300億斤糧食生産能力和力爭1950萬畝播種面積、160億斤總産量。省政府每年出臺糧食扶持政策,2012年以來,省財政扶持資金每年增幅都在20%以上。

  一旦放鬆糧食生産,就很難恢復,浙江糧食安全必須走多元化的路子,必須尋找新的增長點,這就是旱糧。

  記者:當前,農民種糧積極性普遍不高,在這樣一種背景下,浙江提出發展旱糧生産,請問具體有何考量?

  黃旭明:第一,從糧食構成看,浙江的水稻面積、産量難有大的增長空間,必須加快發展旱糧。當前,受工業化、城鎮化影響,浙江每年減少水田10多萬畝;同時由於水稻種植比較效益低、農藝複雜、勞動強度大,播種面積總體下滑,近年來平均每年減少12萬畝。這幾年,浙江穩定糧食産量主要靠單産的提高,但單産提高的空間畢竟有限。另外,從浙江現有的水資源來看,如要實現300億斤糧食産量,需新增灌溉用水40多億方。因此,必鬚髮展需水量較少的旱糧作物。

  第二,從增産潛力看,旱糧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據測算,浙江旱糧尚有200萬畝左右的增長潛力。但是,旱糧一直被忽視,全省旱糧平均單産只有514斤。只要改善基礎設施、應用“三新”技術,就能大幅提高單産。浙江鮮馬鈴薯平均畝産近1500公斤、最高達3221公斤,番薯高的畝産已達4000公斤。從這個角度講,扶持旱糧發展的邊際效應最大、潛力也最大。

  第三,從功能作用看,旱糧發展前景廣闊。如何解決“政府要糧”和“農民要錢”的矛盾,發展旱糧是有效的辦法。鮮食玉米、馬鈴薯、蠶豌豆、小番薯等,每季畝均凈收益高的有3000多元、低的也有2000多元,一般春、秋馬鈴薯的畝産值普遍在1000元以上,設施馬鈴薯畝産值超過5000元。

  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裏。我們認為,保障糧食安全必須堅持糧食結構多元化,多留一手才能多一份安全保障。

  記者:看來發展旱糧確有必要,也確實可行,那麼請問,浙江在發展旱糧生産中有哪些做法?效果明顯嗎?

  黃旭明:2013年9月,省政府出臺了《關於加快發展旱糧生産的意見》,每年安排5000多萬元扶持資金,將旱糧生産納入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並先後兩次由省政府召開會議進行動員部署。經過一年多的大力推動,浙江旱糧産業取得了明顯成效。全省旱糧面積達664萬畝,佔糧食播種面積的35%,比上年增加26.4萬畝,其中,馬鈴薯近100萬畝,比上年增4.6%,馬鈴薯已經成為浙江繼水稻、小麥、大豆的第四大糧食作物。據冬種意向調查,2015年浙江春季馬鈴薯種植面積有望比上年增5%以上。

  記者:發展馬鈴薯等旱糧會不會影響其他糧食作物?我們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黃旭明:第一,堅持同糧同力度,加大政策支援和工作推進力度。旱糧既然是糧食的一部分,就應該享受與水稻同等的扶持政策。我們規定,對100畝以上的旱糧生産基地,省財政每畝直接補貼125元,這個標準與水稻相等;對在果園、桑園和幼疏林地間作套種旱糧作物100畝以上的,每畝直接補貼20元;創建省級示範基地的,省裏也在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援。

  第二,堅持不與水稻爭地,科學佈局旱糧生産。水稻仍然是最大糧食作物、保障糧食安全的主體,這一點不能動搖。我們在旱糧生産規劃佈局、政策支援中,堅持不與水稻爭地的原則,比如在水田上種植旱糧就不給補貼,對在“三園”套種旱糧的給予補貼,小麥的訂單獎勵在非早稻主産區試行,等等,引導各地以冬閒田、旱地、新墾造耕地和低丘緩坡山地為重點,科學佈局發展適宜種植、富有特色和優勢的旱糧作物,努力培育區域化、規模化、特色化的旱糧産業帶。

  第三,堅持市場導向,推進旱糧産業化經營。我們堅持以數量、品質、效益並重,統籌考慮産後銷售、加工等環節,著力培育帶動能力、産後加工能力強的旱糧加工企業,推進旱糧産品貯藏保鮮、冷鏈運輸、加工開發和轉化利用,完善産業鏈,並引導其通過訂單等形式與農戶建立産加銷協作關係,做大做強區域優勢特色旱糧産業;堅持以銷定産、産銷對接、行銷先行,積極搭建公共行銷平臺,促進農民增産增收。

  記者:當前,馬鈴薯的功能作用和在糧食安全中的重要地位還未被廣泛認識,生産水準、産業化水準有待提高。對此,您有何建議?

  黃旭明:一是加大對馬鈴薯的宣傳推廣力度,讓更多的人們了解馬鈴薯,消費馬鈴薯,拓展馬鈴薯産品市場。二是加大政策支援引導力度。2008年,國務院出臺意見,促進食用植物油産業發展,還召開全國油茶生産現場會進行部署,扶持力度很大,油茶産業因此發展很快。建議國務院參照油茶産業,出臺若干扶持生産和加工的政策。三是提升馬鈴薯在糧食安全中的地位。馬鈴薯既然要作為主糧,就應該將馬鈴薯作為糧食儲備品種。據報道,馬鈴薯全粉可以保存15年,儲備成本大大低於其他品種,而且有利於馬鈴薯産業的發展。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