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公務員談2014年:紀委見小號車就直接掀後備箱

  • 發佈時間:2015-02-27 15:52:00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營口公務員劉偉的2014年

  紀委見小號車就直接掀後備箱

  剛剛過去的春節,對於劉偉(化名)來説有些慘澹,往年要發的獎金不辭而別,作為福利一部分的米麵糧油也都沒有出現在辦公室中。

  劉偉在遼寧省營口市某機關做了近10年公務員。在多重禁令之下,公務員生態發生著巨大變化,他越發感到公務員難幹了。

  公車幾乎無人敢動、開著私車去辦公事、餐費報銷必須附帶調研通知,多少讓劉偉有些不太適應。劉偉説,在一些情況下,為了自己的前途,不得不搭進自己的錢來維護半公半私的關係。

  在劉偉眼中,公務員這種新的生態環境變化還將持續下去。

  節前説好的饅頭

  都沒有了

  初七,節後的第一個工作日。樓道中,劉偉與熟識的同事拜年。第一天的工作並不算忙,工作節奏仍舊未從春節的假期中完全恢復。“每年這個時候都得調整調整,過年特別疲乏。”

  剛過而立之年,劉偉混得不賴,已是他所在機關行政部門的副主任,成了一名副科級的幹部。“離開了業務部門,行政方面瑣碎的事兒就很多,文件、會議、活動的協調都少不了我們。”

  今年春節前,年輕同事間開始討論著年底單位是否會發一些福利,也有人偷偷向劉偉打聽著,他每次都是輕描淡寫地回復著“該買什麼就自己買吧”。

  往年節前,都會根據每人年終完成目標任務情況發第13個月工資作為年終獎,而今年的年終獎還是不辭而別了。“以前遇到個年節,都能發點福利,但是現在什麼都沒有了,中秋節連個月餅渣兒都沒看到。”

  在往年春節前,辦公室中總是十分熱鬧,取節前的福利讓辦公室中充滿了歡聲笑語,“一會通知去領大米,過會又通知去領豆油,也會有購物卡,過年時都給老人送過去,這些幾乎就不用再買了。”

  今年春節前,劉偉和妻子去超市,按照往年發的福利清單,買了米麵糧油送到了父母家,“老人還是有這樣的情結,覺著公務員的福利就是應該好,要不幹嗎要幹公務員,就去私人企業了。但是現在的情況恰恰相反,公務員真的沒有什麼福利了。”

  劉偉聽説,春節前單位會給每人發一些饅頭,發饅頭的事情也幾乎徵得了領導的同意。但是直到臘月二十九,饅頭仍舊沒有出現在劉偉的辦公桌上,劉偉明白説好的饅頭也成了泡影。“在其他委辦局的朋友説,有的單位發了饅頭,也就是一個象徵吧,再別的就都不敢發了。發饅頭,有的是因為單位領導快退休了。”

  車改對基層幹部

  有一定補償

  劉偉所在的城市不大,從家到單位的距離不到4公里。

  在業務科室,每到有檢查或外出任務時,劉偉都會去車隊約車,“給車隊的人扔兩盒煙,司機也就跟著去了。”

  調到行政部門後,劉偉幾乎沒有外出檢查項目的機會,更多的是在不同單位間協調工作,在城區轉机來轉去。“就好像去別的單位去取文件,沒法約車隊的車,就開著自己的車去。工作日,我的車很多時間是在辦公事。”

  在這一年中,劉偉與許多同事一樣,幾乎沒有用過公車,不論是公事還是私事。“車隊的人都願意伺候領導,而我們用車的話還不夠跟他們説好話的呢,索性就不用了。”

  不用公車的另一個原因則是避免找麻煩。在當地許多政府機關的車牌號都是“00×××”,被當地人稱為小號車,而這些小號車則成為了紀檢部門重點檢查的對象。“尤其是到了年節的時候,紀委的人在街上遇到了小號的車就會攔下來,直接打開後備箱看看裏面有沒有東西,有沒有人送禮了。”

  有時候去省城開會,劉偉也不敢開公車參會,有時會開著自己的私家車往返,對於公車私用的檢查在省城同樣嚴格。“雖然是開會,只要開著外地牌子的車,就有紀檢部門的人在檢查。在開會之餘有可能見個朋友,或者買點東西帶回家,一旦開公車被抓到,就説不清楚了,因為很可能會被認定為公車私用。”

  劉偉説,對於車改或許仍舊是領導會得到更多實惠,單位中公車本就不多,幾乎都是領導在用。改革之後,公車仍舊會讓領導長期使用,使用公車後,補助還可能成為領導的一個隱性收入。不過,“車改對於我們現在開私家車辦公事的人來説,多多少少能得到一些補償。”

  為了前途

  自掏腰包請吃飯

  一張會議通知送到了劉偉的辦公桌上,寫明“上午9點區政府會議,午餐自行解決,無車。”這樣無車接送也無午餐提供的會議在過去一年漸漸多了起來,跟過去完全不一樣,“像這種參加會議的午飯問題,都是我們自己花錢出去吃,沒有辦法報銷的。”

  作為行政部門,同事在晚上加班時,劉偉就會為同事訂加班餐,不同的是,酸奶和水果都不會在加班餐中出現。“這些加班餐的發票現在都不能報銷,所有的餐費發票幾乎都沒有辦法報銷。就算我拿著去找辦公室主任,他也不敢給簽字。”

  劉偉的手中攢了一摞加班餐的發票,他的領導都承諾找機會用其他的經費給他報銷。“都給做了登記,但是具體什麼時候報,怎麼報都不知道。”

  在眾多餐費中,唯一能夠報銷的餐費必須要貼著調研通知單,證明餐費是由調研等産生的工作餐費用,這樣才能順利通過報銷的審核。

  “以前,有上級單位或是兄弟單位調研,晚上都會去當地吃一點小吃,這樣的費用都能報銷的。既為了工作應酬,也能加深一點私人的感情。”劉偉説,而這一年多中,調研中的應酬減少了,但是一些于公于私的應酬仍舊存在。“照舊吃點小吃聊聊天,但這樣的應酬已經無法報銷了,只能我們自己掏腰包。”

  在劉偉眼中,這樣的應酬于公是為了積極促成某些項目,以求自己的工作沒有白費。“于私是想保持一種算不上朋友的私人關係,説得直白一點,就是為了自己的前途,不得不搭進自己的錢來維護這種半公半私的關係。”劉偉説,四五百元以上的公務消費都要用轉賬支票,不能用現金,現在現金支出少了很多。需要財政局下支付令,消費都可以通過查詢而追到。“福利沒有了,工作還是要幹,外出工作自己要解決交通和吃飯問題。這一年多,我們都已經適應了這樣的節奏。”

  現在一年

  攢不下一萬塊錢

  劉偉在成為副科級後,工資從此前的2400元漲到了2700元,這樣的工資在他的同齡人中並不算多。“這些錢是扣除公積金之後到手裏的錢,跟一些在企業的人相比,我們這些錢確實很少,再養孩子養家養房子,就有些捉襟見肘。”

  9年多前,在同學都在找工作時,劉偉一直在復習準備考公務員。社會地位高,福利待遇好,工作穩定,節奏不快,工作舒適,還有晉陞機會……劉偉也對成為公務員充滿期待,緊張復習後他通過了筆試、面試成為一名公務員。“以前公務員都願意幹,是因為工作體面且收入穩定,養老、分房、吃飯、用車等方面還能得到一些方便,但是現在只剩下純收入了。已經被別的行業遠遠甩出幾條街了。”

  超市中,經常有紀檢部門的人,尋找誰在用購物卡消費,發現後便會湊上前去閒聊打聽。“去年就這麼發現了一個人收了別人送的購物卡,因為他媽媽在消費的時候被紀檢的人看到了。”在劉偉看來,對於腐敗應該嚴懲,而對於應該有的福利,在不超標準下還應有所發放。

  “現在的公務員崗位就好像圍城,沒進來的還是想進來,所以考公務員人數並沒有真正減少,但是圍城內的開始想出去了。”劉偉與妻子每月收入總共5000元左右,交了託兒費、生活費、房貸、油費等後,他們的收入所剩無幾,“以前有點福利,怎麼説也能攢點錢,現在一年能攢一萬塊錢就不錯了。”

  劉偉也常能聽到同事在私下裏的抱怨,但是都在這個崗位幹了十來年,甚至更長時間,他們早已失去了年齡優勢,“到企業人家也不會要我,那種工作強度和節奏可能也接受不了。”

  “公務員有點像溫水中的青蛙,被短暫的安逸消磨了奮鬥的勇氣,很多人就成為機關裏那些碌碌無為人中的一個。”雖然想過變動工作,但是劉偉仍舊沒有離開,他已經失去了變動的勇氣。(本報記者 趙喜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