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回家鄉過年感受與深圳不同的樂趣

  • 發佈時間:2015-02-27 06:34:21  來源:深圳特區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深圳特區報記者 姚卓文 符亞威 文/圖

  寒假裏,不少深圳學生回到家鄉過年,在家鄉感受與深圳不同的過年風俗,從中體驗家鄉過年的別樣樂趣。

  他們,有的第一次看到了漫天飛雪,有的第一次踏入田間,還有的與家鄉的小夥伴們説起了久違的家鄉話。在春節假期,在家鄉,感受風土人情和傳統文化,讓他們有不少的收穫。

  實驗學校馬天行:第一次看見冰雪 經歷“紅包大戰”

  “下雪啦!”回到齊齊哈爾老家第二天的早晨,還在夢中的深圳實驗小學三年級小姑娘馬天行聽到爸爸一聲喊,一骨碌從溫暖的火炕上爬起來,披著被子就趴到窗前:哇,鵝毛一樣的雪花紛紛颺颺,大樹換上銀裝,好美啊!

  “孩子第一次在老家過年,”父親馬宗寶告訴記者。

  “給個紅包咋跟幹架一樣呢?”馬天行剛回家,爸爸媽媽就告誡她,親戚塞紅包的時候一定要多推幾次。

  “你快給我收著!這錢是給你們家孩子的,你瞎摻和啥?”“你還是不是兄弟?是不是兄弟?”看到爸爸和親戚“扭打”在一塊,都是一副認真較勁的樣子,馬天行覺得特好玩。

  “在深圳從沒見過這些事兒。”馬天行説。從小在深圳長大的她雖然能説一口東北話,但生活中已經是一個文雅溫和的南方姑娘。“老家的孩子特別能玩,嗓門很大,打雪仗吃虧了還容易生氣。”馬天行發現,那些孩子普遍“特講義氣”,幾天玩下來,就有大孩子拍著胸脯告訴她:“以後誰欺負你跟我説。”

  濱海小學廖丞燁:説起了未曾説過的家鄉話

  臘月二十八,11歲的廖丞燁也跟著爸爸媽媽回了廣東連州的老家,這是他第三次回家鄉過年,上一次已是5年前。

  “家鄉里有許多深圳生活無法體驗到的樂趣。”返深後的小燁,興奮地與記者分享起家鄉的生活,他幾乎每天都起個大早,跟著大伯一起下田坎摘新鮮蔬菜,還有那清澈的小溪,讓他感受到了鄉村生活的別樣樂趣。與許多在深圳出生成長的“深二代”一樣,自從上幼兒園起,小燁就與鄉音隔斷,説起了普通話,只有偶爾能聽到爸爸説幾句,以致于聽懂家鄉話也變得有些困難了。這讓小燁在家鄉的同伴中顯得較為“另類”,“好在孩子的語言學習能力還是比較強,跟著家鄉的同伴玩了幾天,家鄉話竟然學會了不少。”這讓廖先生頗為高興,每個晚上臨睡前,兒子都在向他討教幾句家鄉話,如今已經可以與村裏的夥伴簡單交流了。

  深大新生趙怡然:手繪深圳南京“南北雙城記”

  因為新宿舍樓建設工期原因,深大2014級新生軍訓被安排在寒假。深大新生的寒假也較往年短暫。

  “剛下飛機,聽到熟悉的南京話,幾乎要哭出來了。”深大藝術學院新生趙怡然告訴記者,她愛深圳也愛家鄉南京。寒假期間,她手繪了一系列深圳南京“南北雙城記”的漫畫傳到朋友圈,描繪深圳和南京的不同,記錄在家鄉過年的點滴。

  在一幅畫裏,飛機劃出的分割線分出兩個趙怡然,一個穿著碎花裙子,一個穿著棉襖係著圍巾。穿著碎花裙子的女孩耳邊“冒出”“母雞啊、做麼甘串……”等粵語詞彙,穿著棉襖的女孩耳邊則是“小桿子、幹麼斯啊……”的吳儂軟語。趙怡然配文説:“第一次離家,發現鄉愁就是耳邊不再是熟悉的家鄉話,而是聽不懂的粵語。”

  記者還看到一幅溫馨的漫畫:外婆戴著老花鏡,在電腦前用繪圖軟體作畫,配文是:“小時候你教我畫畫,現在你老了我長大了,換我教你。”趙怡然告訴記者,外婆是典型的溫婉詩性的江南女子,喜歡國畫、作詩,“是她啟蒙我繪畫。”考入深大藝術學院,趙怡然學會了用繪圖軟體,回到家,她便想著教外婆用電腦畫畫。

  “寒假要結束了,懷念家鄉的親人,想念家鄉的朋友。”趙怡然告訴記者,回學校她還要畫下去,“記錄學校的生活點滴和廣東的風土人情。”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