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影視公司IPO不應成為娛樂圈資本盛宴

  • 發佈時間:2015-02-25 15:03:55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朱邦淩

  馬年最後一個交易日,范冰冰和趙薇以唐德影視股東身份現身深交所上市儀式現場。作為近期熱播電視劇《武媚娘傳奇》的製作方,唐德影視因擁有眾多明星股東而備受市場關注。2009年,華誼兄弟在創業板上市,拉開了影視公司明星造富的序幕。黃曉明、李冰冰等都曾出現在當年華誼兄弟股東名單中。5年來,A股上市的影視公司已締造了至少50位明星股東,影視明星與資本市場的聯姻愈加頻繁。一批一線明星已經出現在預披露招股説明書的股東名單中。

  明星們通過資本市場獲得的收益,多達上億,少的也有上千萬。據悉,范冰冰、趙薇是在2011年4月唐德影視增資擴股時進入,分別持有128.99萬股和116.99萬股,每股成本2.3元。不到4年,投資收益秒殺所有PE,輕鬆超過30倍。作為海潤影視股東,孫儷持股市值達1.7億,而她在2012年的入股成本僅900多萬。明星們在資本市場“造富機器”上輕鬆賺取豐厚收益,已成中國資本市場一大特色。而在明星股東現象背後,是持續升級的文化産業扶持政策與文化傳媒娛樂行業證券化的浪潮。2014年6月,財政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等7部門下發《關於支援電影發展若干經濟政策的通知》,對電影産業實行金融支援政策,降低了電影企業的融資門檻。

  但文化産業證券化不等於娛樂圈的資本盛宴,更不等於眾明星高片酬之外的資本狂歡。明星股東大行其道反映了目前影視公司核心競爭力欠缺、公司文化對影視明星的過於倚重、經營粗放、缺乏具有穩定成長性的商業模式,也集中反映了目前A股市場IPO制度的致命缺陷和目標錯位——本應以滿足企業募集資金需求為主的新股發行,逐漸演變成了控股股東與娃娃股東、明星股東、PE等各路資本高價減持與造富機器。

  明星股東成為A股特色,背後隱含的是明星成為影視公司的稀缺資源。在美國、南韓與我國香港特區,明星就像是影視公司的賺錢工具,一部電視劇中演員成本絕不可能像我們這裡這樣達到近50%甚至更多。對於他們來説,成為公司股東的可能性更少之又少。在美國,好萊塢六大片商幾乎壟斷了主流影片市場,這些公司都有悠久的歷史,明星們想要成為迪士尼、華納兄弟、派拉蒙這些公司的股東幾乎是難上加難。對於中國而言,影視行業是一塊新興的市場,僅在浙江橫店,就有大大小小上百家影視公司。煤老闆、地産商、懷有影視情結的企業家、想要轉型的創業者都紛紛涉足影視業,蜂擁而來的資本抬高了明星身價,讓明星成了公司的核心資源。

  明星股東現象,還有一層原因是影視公司巧借明星資源拉升股價,在IPO中獲得更高估值,利用明星效應刺激市場關注和投資熱情。前幾年,股市上盛行過炒“疑似明星”股票,和大牌明星同名同姓的股票賬戶如果出現在股東名單裏,雖然真實身份難以辨別,卻往往引發中小投資人跟風,出現連續漲停。現在,這種假借明星名字炒作的方式已經式微,影視公司尋找具有影響力的明星,與他們合作成立工作室,進而IPO,已成當前影視行業發展的重要商業模式。明星股東在A股市場星光璀璨,擁有明星的影視文化公司普遍獲得很高溢價。在缺乏理性的投資市場,明星效應甚至能左右股價的走向。因此,明星大規模成為上市公司股東,與其歸因于明星的主動“投資意識”,不如説是目前“全民粉絲經濟”下對明星資源的過分追捧。

  眾多明星遊走于二級市場、一級市場,甚至IPO前的風投市場,資本市場成為明星們娛樂之外的盛宴。明星們與其他限售股東一樣,其股份大都會等待解禁後適時退出。2009年上市的華誼兄弟,即便讓明星以低價購得公司股份,仍阻止不了明星們解禁後紛紛減持股份、另覓他枝。

  作為演藝明星個體,其在資本市場獲取鉅額財富,只要不牽涉內幕交易等違法行為,都是正當的投資,無須以仇富心態來評説。但明星股東成為一種社會現象,筆者認為卻很值得我們從滬深股市的IPO頂層設計方面去反思。無論如何,IPO不應成為造富機器與億萬富豪生産線,文化産業IPO也不應蛻變為演藝明星們在資本市場的集體狂歡。

  (作者係資深財經評論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