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南江縣:家庭羊場唱響“喜羊羊”

  • 發佈時間:2015-02-19 02:31:04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李傳君

  南江黃羊經四川省南江縣畜牧科研人瀝盡40餘年心血選育而出,1998年農業部批准南江黃羊為肉羊新品種,並頒發《禽畜新品種(配套係)證書》。

  此後十餘年,南江縣一直致力於做大南江黃羊産業,促進農民增收致富,但受種種因素制約,南江黃羊一直沒能突破年出欄100萬隻的目標,且近10年呈逐年下滑的態勢。

  剛剛頒布的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加大對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建設支援力度,實施畜禽良種工程,加快推進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畜禽養殖,增強畜牧業競爭力。

  近一兩年來,南江縣抓住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經濟結構調整及農民工逐步回流的機遇,通過標準化家庭羊場建設吸引資本下鄉及農民工返鄉養羊,使南江黃羊産業逐步回春。

  羊年伊始,記者來到南江縣一些鄉鎮,一個個家庭羊場無不透露出喜洋洋的氣氛。

  羊兒住上了“聯排別墅”

  東榆鎮躍進村岳高豐的家在海拔1100多米高的山上,雖然自家的房屋尚屬土墻瓦房,但他家的羊舍卻耗資20余萬元,走近一瞧,儼然一幢“聯排別墅”,粉墻青瓦加上明凈的玻璃窗、防盜門,怎麼也不像羊住的地方。

  這便是近年來南江縣大力推行的標準化羊舍,羊舍分兩部分,一部分是養殖區,一部分是活動區,養殖區分兩層,上層為關羊的地方,木條釘成樓板,木條間的縫隙約為1釐米,便於羊糞滲漏;下層為除糞區,高約1.2米,人可以從下面的除糞口彎腰進去;活動區緊鄰養殖區,用木柵欄圍起來,兩個區域形成一個封閉空間。

  直接進入養殖區上層,一條通道直貫整個羊舍,料槽沿通道設置;羊舍每隔約5米由木柵欄隔開,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空間,每一個空間在朝陽的磚墻上開兩扇玻璃窗和一扇防盜門,門一打開,羊兒順著一段水泥斜坡道走出來,到活動空間曬曬太陽,動動腿腳。

  在養殖區每一個相對獨立的空間裏,又設置了1.5平方米左右的獨立小空間,這是母羊和出生不久的羊羔呆的地方,為了使小羊羔能充分保暖,每一個小空間上面都安置了取暖燈。

  岳高豐家目前只有這麼一幢羊舍,能養100多只南江黃羊,而紅四鄉三清村王勇卻有四幢這樣的標準化羊舍,目前存欄南江黃羊500多只,他還購買了40噸鋼絲做成13000多米鐵柵欄,將周圍3萬餘畝灌木林和草山坡圍起來,養這麼多羊兩個人就可以搞定。

  紅四鄉永福村陳海兵也有四幢標準化羊舍,目前存欄南江黃羊也達500多只,夫妻倆加上父母都一心撲在養羊事業中,他的雄心更大,準備將規模擴大到存欄2000隻。受陳海兵的影響和鼓勵,石梁村的張申富準備立馬動工修建標準化羊舍,好給他那100多只羊寶貝一個溫暖舒適的家。

  越來越多的人看好養羊

  岳高豐其實早在1996年就嘗試過養南江黃羊,可那時養殖效益不高,因此到1998年,夫妻倆帶著女兒選擇了外出務工。這一走就是15年,2013年冬天,53歲的岳高豐和妻子商量,年齡大了,乾脆還是回老家找個事做。

  於是,老岳夫婦和成了家的女兒一起回到老家,一看周圍,森林草場長得十分茂盛,方圓上萬畝山坡無牛羊踐踏,再一看四鄰,尚有很多人在外務工,一些山坡地早已荒蕪。老岳驚喜地意識到,重操舊業養羊正當時,且一定要下手快!

  王勇以前是個生意人,不過販運的還是南江黃羊。“前幾年羊子越來越不好買,因為養羊的人少了,看著外面市場上羊肉價格年年攀高,心裏很著急。”王勇説,但他突又靈機一動,何不自己來養呢?眼下四處是荒山荒坡荒地,正是時機。2014年4月起,他選好現在的位置,一口氣投入了180多萬元,當年就出欄了100多只,賺了二十五六萬元。

  王勇搞的是種養迴圈,流轉了100多畝地種玉米,全用來做青儲飼料,冬天下雪的時候給羊兒吃,他還流轉了100多米田種藕,200多畝田地基本上可消耗他的所有羊糞;另外,他還在城裏開了家羊肉餐飲店,就目前的養殖規模,只夠供應自家的餐飲店,綜合估算,一年的經濟效益在200萬元左右。

  陳海兵之所以有那麼大的信心,同樣緣于他十分看好南江黃羊的前景。先前他從事運輸,成天奔跑于各大建築工地,隨著房地産行業萎縮,運輸生意越來越不好做。“南江黃羊那麼好一個品種,況且我們這裡方圓5公里範圍內的草地、林地可以利用,為何不改行養羊呢?”2014年8月,陳海兵一家拿出多年積蓄100多萬元,大張旗鼓地建舍養羊。

  這兩天,陳海兵家每天都有兩隻以上小羊羔出生,割牧草、砍胡蘿蔔、拌飼料……忙碌並快樂著的一家人想著將來每年100多萬元以上的收入,笑得都合不攏嘴了。

  據南江縣畜牧局統計,近兩年發展起來的養殖規模100隻以上的家庭羊場共有173個。

  南江黃羊羊年揚得起

  南江縣多年前就制定目標,年出欄南江黃羊達100萬隻。2005年前後,曾抵近這個目標,但隨後逐步下滑,到2010年,出欄量只有53萬隻,2014年,再受全國小反芻獸疫的影響,年出欄量銳減到38.6萬隻。

  造成這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縣畜牧局局長陳曉初分析認為,此前十餘年中國經歷了經濟高速發展的階段,城鎮化和工業化突飛猛進,這對農村勞動力尤其是貧困地區的農村勞動力産生強烈的虹吸效應,南江正是這樣的貧困地區。

  據統計,南江縣常年外出務工人員達20多萬人,佔農村人口比例50%以上,加之前些年南江黃羊的養殖模式一直是以家庭為單位小規模散養,因此與日漸走高的務工收益比較,很多人寧願放棄養羊,選擇外出務工。岳高豐的故事便是個鮮明的例子。

  陳曉初説,為了保證南江黃羊的品質,南江始終堅持充分利用本縣優越的自然條件,採取放養為主,只是寒冬季節適度圈養為輔的模式,故而不可能像生豬産業一樣動輒規模上萬頭地發展,以怎樣的標準去衡定一個規模化?又以怎樣的模式去實現這種規模化?他們一直在探索。目前,這種模式已經形成,即“四個1”:人工種草10畝以上,建標準化圈舍100平方米以上,年出欄南江黃羊100隻以上,年純收入10萬元以上。

  “國家出臺了家庭牧場的政策,並明文規定給予大力支援,為我們找到南江標準的家庭羊場模式吹來了了東風,我們的標準與國家規定的家庭牧場標準有一定的差距,但適合南江縣的實情。”陳曉初説。“近幾年,外出務工人員逐年回流,他們都是有一定積蓄的,這更加助推了我們做大黃羊養殖業的信心。”

  今年是羊年,南江傳來好消息:香港漢基集團獨資在南江成立了漢誠農業開發公司,欲流轉11萬畝草山草坡,啟動建設100個年出欄500隻南江黃羊的核心示範場,並示範帶動1000戶家庭羊場,形成年生産10萬隻南江黃羊的基地全部供應香港市場。

  “羊年南江黃羊應該揚得起。”陳曉初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