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30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單靠努力能否上清華北大”引熱議

  • 發佈時間:2015-02-17 11:30:34  來源:中國民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單靠努力能否上清華北大?”這是不久前某網站上的一個提問。對此,清華大學社科學院的大一學生張小林的回答是:或許並非努力就能上清華北大。短期來看有運氣的影響因素,長期來看有家庭環境的影響。

  在清華學生中,

  社會經濟地位高的家庭佔比更高

  張小林的觀點來自其老師晉軍博士多年來的一項調查研究。在晉軍所教授的《社會學概論》課上,每年都會對入學新生進行一次問卷調查,問題包括“你父母的職業”“你上大學以前到過最遠的地方是哪”“最喜歡的電影”等。

  通過統計問卷調查結果,晉軍發現,在清華學生中,社會經濟地位高的家庭佔比更高。有意思的是,在清華大學社科學院14級學生裏,入學之前曾經到過境外的學生佔比43.9%,沒有出過省的學生為零。相比之下,西部一所211大學的數據則顯示,到過境外的學生只佔2.3%,沒有出過省的學生有22.7%。

  “詢問入學前活動半徑,其實是在調查家庭經濟狀況,直接詢問學生家庭收入並不是一個很好的調查方式。”張小林認為,是否出國出省和家庭經濟狀況有很大的相關性。用晉軍告訴學生的話來説,“你的家庭背景決定了你能接觸到的資源,也決定了你的眼界和見識。”

  “家庭”條件讓一些學生實現“清華夢”省力不少

  雖然其中存在著一種極端情況——因為資源實在太少,即使再怎麼努力,也沒有機會上清華北大。但不可否認的是,依然有許多出身“寒門”的學生能夠憑藉“自己的努力”考入名校。

  此外,對於處於教育發展滯後狀態的貧困地區,國家也要求高校為“寒門學子”開闢了專門通道。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讓更多的寒門學子圓了“名校夢”。但另一個事實是,如張小林所説,即使在上了清華的學生裏,每個人為了上清華所付出的努力程度也是不一樣的。

  去年,李力在復讀第2年後考入了清華大學。這個從西部小縣城走到省城讀高中,再來到北京讀大學的“農村娃”,在家人眼裏著實是“光宗耀祖”。

  回想高中4年,李力幾乎沒有外出娛樂、參加社團活動的經歷。除了寒暑假回家外,幾乎所有時間都留在學校裏啃書本、做練習題。可相比之下,同樣考入清華的李力高中同學王達就“輕鬆太多”。

  王達的父親是私營企業老闆,母親是高中英語(課程)教師。對於王達來説,沒有令李力“崩潰到極點的英語”,也沒有控制生活費的苦惱。不僅如此,王達在高中就擔任了學生會主要負責人,外出參加各種學科競賽……最終還因學科競賽表現出色成了保送生。

  在李力看來,“家庭”所給予的條件讓王達實現“清華夢”省力不少。

  現在的教育體系並沒有照顧到寒門學子的認知程度

  在北大讀研究生時,一個班級20多個人,但真正的“寒門學子”只有付林一個。

  在與同學的交往中,付林感到差距最大的是自己的閱歷——沒去過幾個城市、沒旅遊過、沒有唱過KTV、沒有去過健身房、也不知道紅酒還能分很多種類……“當別人聊天的時候,我只能聽,無法參與其中”。

  在清華大學社科學院大二學生張嫚看來,不同家庭環境的學生在大學裏的表現是有差別的。她記得,大一時需要進行PPT展示,對於從小學就開始製作PPT的她來説“一點兒不費勁”,可班裏來自農村的學生“連PPT是什麼都不知道”。

  南京師範大學金陵女子學院皇甫亞楠曾撰文指出,教育內容是一種“文化屏障”,文化屏障是一個階層的文化符號,現在的教育體系並沒有照顧到寒門學子的認知程度,比如納入正規教育中的電腦課程和英語課程。

  寒門學子由於受經濟條件限制,很多人到大學才接觸電腦,偏遠山區的孩子甚至連基本的網路概念都沒有。至於英語,家境殷實的孩子即使學校英文成績不佳,完全可以通過課外輔導、外教的方式彌補,口語能力比寒門學子好得多。

  在晉軍老師關於學生“最喜歡的電影”的調查中,清華大學社科14級學生問卷的統計結果分別是《肖申克的救贖》《盜夢空間》《哈利波特》。可對於李力來説,在上大學之前,他從未在電影院看過電影,“老實説,大二之前,我連《肖申克的救贖》都沒看過”。

  大學一年後大家變得越來越像

  一位社會學研究者告訴記者,1999年大學擴招以後,重點大學中農村學生的比例降低已是不爭的事實。

  不僅如此,好大學中的“精英”來自城市的居多,因為“城市裏的孩子、父母職業好的孩子,從小見多識廣、閱歷豐富,比農村孩子擁有更多的優質資源”。

  看完鄭也夫的《科場現形記》,就讀于清華大學社科學院的大二學生曾傑對“寒門貴子”的討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他用馬克思韋伯關於經濟、文化和聲望的社會分層標準來解釋,“一個學生家庭的經濟地位、文化背景以及社會資源決定了你能不能上名校”。但同時,他相信,教育能夠促進社會階層的流動。

  “來了清華之後,只要你有心,什麼都可以補上。”曾傑認為,“大學”是一個催化劑,可以助你一臂之力,讓“寒門學子”有機會改變自己的命運、獲得一個不錯的社會地位,“但不能保證你能獲得最多的社會資源,保證最高的社會地位”。

  晉軍老師的一段話,張小林記得很清楚。晉軍説:“大學第一年後,大家會變得越來越像,那些沒有出過國的,可以慢慢獲得機會,那些在超級中學沒有社團和課餘活動的,也可以彌補,所以教育對個人的成長還是有一定影響的。”

  這個帖子引發的討論還在繼續,許多評論張小林已無暇顧及,除了刪去一些理解特別偏頗的評論,唯一留在她心裏的評論是:“社會的未來是你們的,但我們也會努力的。”(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學生名字均為化名)

  (原載 《中國青年報》)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