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1月順差增長87.6%
- 發佈時間:2015-02-17 07:20:05 來源:南方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2月16日,商務部舉行春節前最後一次例行新聞發佈會。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發佈會上介紹,2015年1月,全國進出口2.09萬億元,同比(下同)下降10.8%。其中,出口1.23萬億元,進口0.86萬億元,分別下降3.2%和19.7%;順差3669億元,增長87.6%。
記者從海關廣東分署獲悉,2015年1月廣東外貿同樣呈現負增長,下降8.1%,但降幅小于全國,且外貿結構發生歷史性轉變,20多年來一般貿易進出口的月度記錄首次超越加工貿易。
●南方日報記者 吳哲
兩特殊原因致進出口雙降
對於2015年1月外貿數據進出口雙降,沈丹陽分析道,有兩個特殊原因:一是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走低,這種情況下企業有“買漲不買落”心理,把進口推後,使得國內大宗商品進口量價齊跌。
與此相印證的數據是,今年1月份我國對東盟及美印出口保持增長,但自部分資源型國家進口降幅較大。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低迷影響,自南非、巴西、印度、澳大利亞和俄羅斯進口分別下降42%、39.8%、36.2%、35.2%和28.7%,合計拉低整體進口增速4.8個百分點。
“1月份的鐵礦石、銅礦砂、銅材、煤炭、原油、天然橡膠等六個大宗商品進口數量降幅在0.6%—53.2%之間,跟進口價格下降有相關性,不完全是國內需求減少的原因,很多分析是因為國內的需求減少造成的,實際上我們認為兩者原因都有。”沈丹陽説,與去年同期相比,這六種商品少進口了大概190億美元,拉低進口增速11個百分點。國際市場商品價格普遍走低,同樣會影響我國商品出口價格和出口金額。
第二是工作日的因素,一月份共有21個工作日,比去年同期少了一個工作日。據測算,出口、進口相當於分別減少大約95.4億美元和66.8億美元,分別拉低出口和進口增速4.6和3.8個百分點。
順差大幅增長不具典型意義
沈丹陽特別指出,1月份的數據還是有樂觀的一面。比如,從進口、出口結構看,進口的降幅遠遠大於出口,是拉低外貿增速的主要因素。“換句話説,出口的情況比預計的還要好,如果剔除工作日因素,全國出口總體上還是略有增長的,一些地區、一些行業的增長勢頭還不錯。”
沈丹陽還特別回應了貿易順差增長達87.6%是否是“衰退型順差”的説法。他説,中國的外貿順差不是現在才順差,而是一直都是順差。1月份的數據還不具備典型意義,並不意味全年貿易順差將會大幅度擴大。儘管中國貿易的順差不是一下能夠根本扭轉改變的,這既有全球化背景下中外經濟結構差異的原因,也有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的工業化進程中可能要經歷這樣一個階段的因素,但中國始終一直堅持進口和出口並重,從不刻意追求貿易順差。
自貿區建設將為廣東外貿帶來新機遇
而對於廣東的情況,廣東海關分析人士認為,加工貿易在廣東的外向型經濟體系中一直佔有重要的地位,是廣東外貿中最主要的貿易方式。2015年開年的1月,廣東外貿雖然下降8.1%,但小于全國整體下降10.8%的幅度,且隨著近年來轉型升級步伐的加快,加工貿易在廣東外貿中的地位逐漸發生了變化。今年1月,廣東省一般貿易進出口2260億元人民幣,雖然下降2.3%,但同期加工貿易進出口1931.1億元,下降17.5%。20多年來一般貿易進出口的月度記錄首次超越加工貿易,這是“外貿結構發生的歷史性轉變”。
此外,2015年,廣東還將迎來廣東自貿區試驗建設、深化改革紅利釋放、新興業態蓬勃發展等機遇,廣東外貿將進入全新的歷史發展期。
■連線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
向産業鏈高端邁進 我國有獨特優勢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認為,儘管進、出口回落幅度有些超出市場預期,但如果將關注重點由數字起落轉向效益與結構,這份成績單仍有亮點。
——相對於進口價格指數的大幅下降,出口商品價格指數僅下降0.1%,當月貿易條件指數為119.9,這意味著我國出口一定數量的商品可以多換回近20%的進口商品,對外貿易效益上升。
——1月份民營企業進出口同比雖下降5.4%,但低於外貿總體降幅,而且佔外貿總值比重從去年的34.5%進一步提高到36.8%,表明外貿自主發展能力逐步增強。
此外,出口增長雖然放緩,但利用裝備能力、産業配套能力和資金輸出等優勢,在新一輪國際分工中我國有望向産業鏈中高端邁進;保護環境、治理污染會增加成本,但提供生態産品,走低碳、綠色發展道路,則會帶來新商機。
“應該看到,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我國對外貿易也進入了穩增長、調結構、提品質為特徵的新常態。”海關總署署長于廣洲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