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聰明的燈泡會唱歌

  • 發佈時間:2015-02-13 05:29:20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記者 劉樂平 通訊員 邵堅 沈鑫

  許多想要嘗試智慧家居的人,第一選擇大多是智慧燈泡。這種燈泡通過手機控制的模式,可以改變燈光的效果和強弱。隨著技術的進步,燈泡的智慧程度正在不斷刷新:燈泡與音箱、監控走到了一起。

  今年1月,來自嘉興的生迪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攜2款智慧産品Snap和Boost,勇闖三星、戴爾、高通、新力等國際一線知名品牌長期佔據的CES(國際消費電子展),並獲得2項CES創新大獎,成為全球唯一獲得此獎的智慧家居類品牌。

  CES是世界最大、影響最為廣泛的消費類電子産品展,被譽為世界消費電子行業風向標,伴隨著當年CES獲獎産品的公佈,該年度消費電子類産品的創新及研發方向也隨之確定。

  融合聲光體驗

  一隻參加消費電子展的燈泡?是的,關於這只燈泡的“身份”一度難倒過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這幾款新品被送去申請國家認證的時候,被告知沒法歸類:因為它“是燈非燈”,最後只好另開一個門類。

  “跨界”是對一隻燈泡的表揚嗎?至少從創意上來講,相當驚艷。

  呈現在記者眼前的智慧燈泡跟普通燈泡並無二致,但隨著演示人員啟動手機上的一款APP,完成藍芽連接後,悠揚的歌聲便從燈泡裏飄出來,填滿了整個房間——這是聲與光的結合。

  這款産品是“生迪”旗下首款智慧燈泡Pulse,它內置了多聲道身歷聲無線揚聲器,操作起來也很容易:在手持設備中下載並安裝Pulse APP,與主燈完成配對後,即可享受音樂和調光。

  作為“生迪”在智慧家居領域的試水之作,Pulse在美國市場受到熱捧,在歐洲媒體的評比中多次斬獲創新大獎。最近,Pulse更是與蘋果公司達成合作,登陸北美蘋果線上商店,這也是中國內地首個登陸蘋果北美商店的品牌。

  “能與美國蘋果公司達成合作,至少證明了這種創新設計給消費者帶來的獨特體驗是有市場潛力的。” “生迪”董事長沈錦祥説,被蘋果認可,大大增強了公司進軍智慧家居這一全新領域的信心。

  “生迪”接下來的産品屢屢刷新人們的視線。Snap是CES獲獎産品,它整合了視頻監控的功能。具體來講,Snap具備語音或移動激活、面部識別以及警報等功能。

  例如,當Snap監測到一個面部特徵無法識別的人,那麼它會即刻將“你家附近有陌生人出入”這一警報,通過iSO或Android上的應用程式傳遞到你的移動電子設備上。燈泡用於家庭安全預警系統,入侵者大概不會想到在偷東西前,還要將檯燈遮蓋住。

  除此之外,Snap還有一項特殊的功能突破:支援雲服務,運用雲存儲進行回看、分析、追蹤等。

  另一獲獎作品Boost是全球首款內置Wi-Fi擴展器的智慧燈泡,每多連接一個燈泡,無線信號覆蓋就更廣。燈泡越多,覆蓋越全。Boost內置的Wi-Fi雙天線,最高可以達到300Mbps的傳輸速度,並且無需紅外遙控器,智慧終端APP就能輕鬆控制。

  立足專業跨界

  不能播放音樂的燈泡一定不是一個合格的攝像頭——智慧家居産品跨界多能似乎已經成為了標桿,一款智慧家居産品如果只能完成本職工作,它的競爭力將弱很多,若沒有給消費者帶來意外的“驚喜”,那麼它很可能被市場淘汰。

  身為照明領域“跨界”的踐行者,“生迪”對時下流行的大數據雲計算移動網際網路這些時髦詞彙並不熱衷——儘管早在3年前,這些概念還沒有像今天這般鋪天蓋地時,他們已經在試驗和實踐。

  “用戶並不對你的時髦概念、炫酷的技術感興趣,他們需要的是一款産品,能給使用者帶來友好感受的産品”。基於這樣的認識,“生迪”的智慧燈泡都遵循簡易實用的原則:所有的功能都在燈泡上就能完成,安裝簡易,無需佈線,將燈泡擰入燈口即可。

  沈錦祥認為,“跨界”並不意味著要放棄專業,專業反而是“跨界”的基礎和前提。作為浙江生輝照明的母公司,“生迪”在照明領域有著20年的專業製造經驗,是國內最早的一批LED廠商,2003年就曾攜産品參加法蘭克福國際照明展。

  對其他部件供應商,“生迪”的標準很苛刻。比如,Pulse內置的音響就是由全球最大的專業揚聲器生産商JBL 提供,其他功能部件也是選用一流的設備。“我們要做的就是,把成熟的技術整合到燈泡這個載體上,並能使各部分充分發揮其功效。”

  如何實現“理想和設計、技術和創意”完美的結合,還需要打破專業的壁壘,需要知識和思想的跨界與碰撞。比如,音響如何在燈光環境(會有一定熱度)下工作,而不受其干擾?這就需要電力設計、音源音質控制等各方面的技術人才配合。有趣的是,研發人員在試驗中發現,音響帶來的空氣震動對燈泡的散熱還有益處。

  為什麼要“跨界”?沈錦祥認為,不僅僅是思維的碰撞,在如今的照明設計中,需要的不再只是一個工程、技術人員,而是需要一個導演、一個場景設計人員,燈光和燈具只是用來創作的工具。在這樣一個平台下,照明設計的內涵變豐富,技術手段變多樣,照明産業也才産生新的活力。

  去年的廣州國際照明展覽會上,國內企業的展示依舊大部分停留在産品的開發與研究上,智慧化控制和情境化模擬雖已現出端倪,但依舊處於萌芽狀態,沈錦祥認為,這跟國內觀念的轉變、消費者的接受程度都有一定關係。

  整合用戶需求

  “生迪”在英國的銷售部門收到一封當地消費者的郵件,顧客反饋的使用體驗讓新産品研發團隊很興奮。

  來自美國茲曼市布裏傑眼部護理中心的眼科醫生卡爾稱,他把Pulse産品用在候診區域取代傳統的音響,“在每一個需要背景音樂的角落裏,每個候診的病人都能聽到Pulse傳出的美妙音樂。”而他再也不用為了接音箱到處去找插座,也不用發愁電線怎麼處理。

  對用戶來説,這是“無線”可能性,這正是“生迪”的設計團隊所追求的,幫助用戶在生活中“化繁為簡”。拿音響燈泡來説,它對用戶的意義在於,“在我們生活中的每個地方都要用到電燈泡,現在它們居然可以當音響用了”。

  這些産品的出現並非靈光一閃的結果。“生迪”負責新産品研發的孫超群告訴記者,醞釀這一系列智慧家居産品,公司前後已經準備了3年時間。這其中,很重要的一塊工作就是做市場調查,去發現用戶的需求。

  “生迪”團隊認為,用戶的需求才是設計師天然的出發點。“設計師天然的出發點,就是他不懂技術,所謂天然的出發點就是整合現有的技術去發現消費者的某個需求。而這個需求在網際網路圈裏面管它叫痛點。”

  孫超群向記者強調,創新設計,可以是整合現有技術,而不是必須研發一個新的技術。市場上這樣成功的硬體産品很多,比如iPhone。“它其實沒有太多的核心技術,就是整合現有的技術去滿足用戶需求。但是這個需求背後,聯繫的是人和人之間的關係。”

  從這個角度出發,這盞燈究竟還會衍生出什麼樣的功能,那就是“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燈就是一個載體,它身上負載的功能越來越重要。這就好像手機——今天你還會認為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話嗎?”

  “設計其實已經成為越來越重要的一個驅動力,技術已經不再是門檻。”沈錦祥表示,未來,燈泡連接的東西會越來越多,“單個的産品不能叫智慧家居,燈光會將很多東西連接起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