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飲酒,那些你不能不知道的事

  • 發佈時間:2015-02-13 03:32:21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年將至,正是親朋好友團聚之時。俗話説“無酒不成席”,似乎缺了酒就少了喜慶的氣氛。然而,在推杯換盞忙於應酬之際,你知道喝酒的科學嗎?

  “喝紅酒保健”沒那麼簡單

  很多人自稱滴酒不沾,但都架不住朋友勸説“喝紅酒對身體好”,喝紅酒真的保健嗎?

  有人説喝紅酒能預防癌症,有人還説對心臟健康有好處。而這些好處都被歸功於紅酒中的一種叫做白藜蘆醇的成分。

  最近,這一曾被認為“靠不住”的説法,倒是被科學家證實了。據環球科學報道,科學家發現紅酒中的白藜蘆醇的確能預防癌症和糖尿病。但前提是,讓白藜蘆醇變成對人體有利的物質酪氨酰tRNA合成酶。

  白藜蘆醇是某些特定植物在受到壓迫、傷害和細菌感染時分泌的一種物質。該物質最原始的作用是幫助植物在這些惡劣條件中生存下去。後來中醫開始使用白藜蘆醇治療與血管和肝有關的疾病。但這並不代表白藜蘆醇的“萬能”功效已被承認,沒有足夠的檢驗數據,再加上人們對白藜蘆醇的工作機理尚不明確,因此白藜蘆醇對身體健康有利的言論很難有信服力。

  但美國斯克裏普斯研究所的最新研究發現,白藜蘆醇確實擁有預防癌症和糖尿病,以及促進心臟健康的功效。這項新發現發表在《自然》雜誌上。

  眾所週知,細胞是身體的組成單位,細胞中的蛋白質能讓細胞從一個地方移動到另一個地方。在移動之前,細胞中的蛋白質找到3D結構相似的蛋白質,與其結合之後共同完成類似轉移細胞這樣的任務。

  科研人員一開始研究的其實並不是白藜蘆醇,而是酪氨酰tRNA合成酶,也是一種應激物質。酪氨酰tRNA合成酶的立體結構與白藜蘆醇很像,它們之間能結合産生反應,而這種反應能讓白藜蘆醇轉變成紅酒中對身體有利的應激物質。一旦兩種物質的反應因為某種原因無法進行下去,紅酒便會失去很多對健康有幫助的東西。因此酪氨酰tRNA合成酶與白藜蘆醇的反應對紅酒的保健效果非常重要。

  研究者進一步發現,讓白藜蘆醇發揮其保健效用的三種應激分子是p53, AMPK和SIRT6。科學家在老鼠身上做的實驗證明,白藜蘆醇會增加細胞中這些應激分子的數量。其中,p53被外界視作阻止腫瘤生長最有效的物質,這也就是為什麼紅酒能防癌。SIRT6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體內的葡萄糖濃度,而葡萄本身擁有許多白藜蘆醇,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糖尿病患者適合多吃葡萄。AMPK的增多能讓細胞更有效地應對外界刺激,從而讓細胞有更強的生存力。

  這篇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研究不僅澄清了白藜蘆醇所擁有的保健功效,還為白藜蘆醇在藥物治療領域中發揮作用打開大門。但酪氨酰tRNA合成酶與白藜蘆醇一起被用於藥物治療,還需要通過最重要的人體臨床檢驗。

  其實,白藜蘆醇在桉樹、百合、花生、桑葚和葡萄中都被大量發現。從紅酒外的其他途徑也一樣能獲得白藜蘆醇,酒類還是少喝為妙。

  睡前喝酒擾亂睡眠

  春節放假,既要團聚又要休息好。許多人可能會有一個習慣,睡覺之前先喝一杯酒,認為這樣可以有助於睡眠。其實睡前喝酒只能暫時幫助睡眠,但是在夜裏醒來,就會難以入睡。

  來自美國密蘇裏大學醫學院的一項新研究發現,酒精會影響大腦的睡眠——覺醒系統,這個系統會帶來清晨的喚醒。這項研究的作者表示,如果有失眠或其他睡眠問題的人應避免飲酒,並與醫生討論是否有其他的睡眠方法。這項研究結果在《Alcohol》期刊線上發表。

  “普遍的想法是,酒精通過改變一個人的晝夜節律來促進睡眠。”研究的主要作者馬赫什·塔克爾博士者表示。“不過,我們發現,酒精實際上是通過影響人的睡眠內穩態,即大腦內置的調節睡眠和清醒機制來促進睡眠的。”

  根據這項研究發現,人類有一個內置的平衡系統來調節睡眠的需要。如果患者缺乏睡眠,他們的身體會分泌出一種化學名為腺苷的物質,來增加他們對睡眠的需要。

  如果患者睡覺的時間比較早,那麼平衡系統平衡度欠佳,就會導致他們早早的醒來。

  酒精會改變這種平衡系統。它可以使失眠患者進入睡眠狀態並且在夜間的第一階段睡得很好。然而,患者也可能會更早醒來,甚至半夜就已經醒來了。沉迷于酒精的患者在戒酒之後的一段時間可能發展成完全的失眠。所以,跳過你的睡前小酒也許就是獲得更好睡眠的簡單方法。

   喝酒臉紅最好遠離酒精

  酒桌上有人豪飲面不改色,有人不勝酒力,喝一點就臉紅。來自蝌蚪五線譜的文章指出,專家奉勸酒精代謝時會臉紅的人最好不要喝酒。

  酒精主要由肝臟進行代謝。經由胃和小腸吸收入血的乙醇,通過門靜脈輸入肝臟,90%的酒精通過乙醇脫氫酶(ADH)轉化為乙醛,再通過乙醛脫氫酶2(ALDH2)轉化為乙酸,之後轉變成熱量(最終産物為水和二氧化碳)或儲存為脂肪;而剩餘10%的酒精會以原形通過尿液、汗液和呼吸排出體外。因此,不管是喝酒時還是酒後,大量飲水都能幫助身體更快地將酒精排出體外。

  研究表明,喝酒臉紅的元兇是乙醛。乙醛對許多組織和器官都有毒性,可能造成DNA損傷,也被認為有多種致癌效應。研究發現,ALDH2如果出了問題,乙醛就容易大量堆積,很快你就會臉紅。正常人群的ALDH2可以更快的代謝乙醛 ,不容易引起乙醛的堆積,對健康的危害稍小些。喝酒容易臉紅的人正是代謝乙醛存在缺陷的人,表現在基因上,就是不能喝還非要喝的ALDH2 Lys/Glu雜合子。

  但對於基因存在缺陷的人,情況又分為兩種。ALDH2 Lys/Lys純合子,由於完全不能代謝酒精,不勝酒力,很快就醉倒了,所以反而不會去喝酒,對健康也就不會有什麼大的影響。但如果是ALDH2 Lys/Glu雜合子,由於還是具有弱的ALDH2活性,經過不斷的磨練,會逐漸對乙醛、臉紅現象産生耐受,成為習慣性的重度飲酒者。儘管沒有醉倒,但實際上乙醛在體內的堆積越來越多,對機體的損傷也隨之增大。

  有研究表明,對於酗酒的人來説, ALDH2 Lys487等位基因對食道癌的高發有著重要的影響,只能産生ALDH2 Lys/Glu雜合子的人如果酗酒的話,可能罹患食道癌的風險要比沒有這種基因缺陷的人高。

  ■相關連結

  靈長類早在1000萬年前已會“喝酒”

  據國外媒體報道,一項最新研究顯示靈長類最早可能在大約1000萬年前開始飲用酒精,其來源可能是森林中地面上成熟發酵的漿果。

  一般認為古人最早是在大約9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開始釀製酒精,當時生活在中國北方的古人欣喜地發現水果和蜂蜜經過發酵可以産生一種喝後令人感覺陶醉的液體。然而最新的發現顯示我們的祖先實際上早在大約1000萬年前便已經對酒精習以為常。

  科學家們現在相信,當我們的猿類祖先從樹上下到地面並利用雙足行走時,他們便開始撿食地面上掉落的發酵漿果。長久以往,隨著時間推移,他們的身體便逐漸學會了消化酒精成分。

  美國聖達菲學院的專家們研究了ADH4基因,這組基因的功能是産生用於消化人體內酒精成分的酶。按照先前的認識,這種酶應當只有在我們的遠古先祖們釀造出酒精之後才會存在於人類的體內。但科學家們卻驚奇地發現早在大約1000萬年前的中新世,這種酶便已經出現了。

  那些不能消化發酵漿果的靈長類可能已經消亡,因而未能將他們的基因遺傳下來,而那些能夠消化酒精的成員則成功地存活了下來並繁衍了他們的後代。這項發現也解釋了為何在今天仍然主要在樹上生活的猩猩仍然無法消化酒精,而人類、黑猩猩和大猩猩卻可以。

  這一關於ADH4基因的演化歷史是採用取自28種不同哺乳動物的基因樣本的分析數據重建得到的。這些樣本中包括了17種靈長類動物,樣本和數據的來源主要是大型的開放數據庫或保存完好的組織樣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