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去年縣域貸款增幅高於全省平均

  • 發佈時間:2015-02-10 16:31:51  來源:湖北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湖北日報訊 (記者林建偉、通訊員鐘紅濤)5日,位於宜都市的湖北豐島食品有限公司,正抓緊進行柑橘收購加工,公司通過組合擔保的方式,從宜都農合行獲得貸款,緩解資金燃眉之急。“農信社的2500萬元貸款很及時,年前生産經營沒問題啦!”

  這是金融機構創新支援縣域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一直以來,金融機構在縣域存多貸少,大量資金倒流至城市,被稱為“抽水機”。2013年來,我省通過在通山等地試點縣域金融工程,開展金融創新,促進縣域貸款回流。去年,全省縣域貸款新增814億元,12月末縣域貸款餘額達到7436億元,高於各項貸款平均增幅3.7個百分點,縣域存量、增量貸存比分別同比提高1.7個和5.6個百分點。

  各試點縣市金融創新遍地開花。去年,省政府出臺專門意見加強支小支農金融服務,對於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專業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分別由農業發展銀行、農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農信社四家涉農金融機構,對口開展金融服務,共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貸客戶7300余戶。

  省農行創新以土地承包經營權為抵押物的“襄陽模式”全面推廣,此模式去年貸款餘額12.26億元,同比增長54.8%;通山、建始等多個縣市,地方財政出資成立風險補償金,銀行投放無擔保貸款,杠桿放大效應最高達10倍。

  連結

  縣域金融工程成就“資金洼地”

  記者林建偉 通訊員彭娟 實習生翟玉盼

  小微企業和“三農”領域,面臨著融資難、融資貴。如何把縣域有限資金留在當地,服務經濟發展?

  省政府金融辦和武漢大學聯合在通山、紅安等地開展縣域金融工程試點,用抓工程的辦法來抓金融,探索出一套具有示範效應的縣域金融工程模式。

  實施金融領先戰略,多地制定縣域金融工程方案

  2013年4月,通山縣和武漢大學合作制定《通山縣縣域金融工程研究、設計與實施方案》,我省首個縣域金融工程示範基地宣告誕生。

  縣域金融工程,即運用工程的系統性和結構化的思想,利用金融手段,促進産業與金融相互融合。通俗地説,是將銀行、資本市場、政府等資源引導入縣域主導産業的核心企業中。

  “經濟要發展,金融要先行。”武漢大學金融學教授葉永剛説,要通過實施金融領先戰略,激活經濟發展要素,帶動縣域經濟發展。

  省政府金融辦主任劉美頻認為,縣域金融先行先試是一項跨多領域的系統工程,細化、量化、可操作性強的頂層設計很重要。

  通山縣金融工程,主要是通過頂層設計、市場開拓、實體培育和要素保障,創新促進經濟發展的路線圖,構建“權債共舉”的多元融資結構,支援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構建政銀企聯動的服務體系。

  效倣“通山模式”,已有仙桃、紅安、孝昌等多個縣市對縣域金融進行系統規劃。

  開拓新型市場,10個縣域板塊登陸“四板”

  金融工程關鍵在於對金融資源的整體架構與協調,對接資本市場是突破口。

  2013年6月至今,共有15家通山企業成功登陸武漢股權託管交易中心,形成了全國區域股權交易市場的首個縣域板塊——“通山板塊”。目前,武漢股權託管交易中心已掛牌企業375家,其中縣域佔比超過七成,形成了通山、紅安、麻城等10個縣域板塊。

  除了股權融資,通山縣還嘗試電商融資服務,與武漢農畜産品交易所合作,建立通山農畜産品電子(網路)交易市場,為縣內農畜企業和合作社提供網上銷售渠道。

  借力資産評估機構,掛牌企業的股權價獲得銀行認可,已有8家企業通過股權質押融資6000萬元。

  培育市場主體,完善現代企業制度

  曹治元是湖北國鼎投資有限公司負責人,一年多來,他13次赴通山,輔導企業在“四板”掛牌並進行公司治理結構的完善。

  “不少是家族企業,有些還停留在手工記賬的原始階段,我們幫企業上線了電子財務系統,並進行了股份制改造。”曹治元介紹,該公司輔導的14家“四板”掛牌企業目前均設立的董事會,部分企業擬聘任董事會秘書,向現代管理制度靠攏。

  “通過掛牌,管理更規範了,品牌影響力更大了,融資更方便了。”湖北林寶香榧産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柏良説。

  石材産業是通山的優勢産業,北京通山石材商會會員企業成立了湖北金石擔保公司,扶持會員企業,截至去年上半年,已為70多家中小石材企業擔保貸款 256筆,資金4.3億元。

  開闢“綠色通道”,加大要素保障

  通山縣出臺財政資金和稅收補助政策,開闢金融管理“綠色通道”,吸引了包括中國銀行、湖北銀行在內的銀證保及其他金融服務機構共18家進駐。該縣建立縣域金融工程網、企業資訊庫,及時發佈縣域金融資訊。為給包括銀行機構在內的投資主體營造優良環境,通山縣政府把各地信用環境指標監測數據納入年度政績考核,成立工作專班,幫助通山農商行清收不良貸款326萬元。

  金融生態環境優化,金融機構活力得到釋放,一系列創新在通山展開。以郵儲銀行為例,針對農民抵押物缺失、信貸成本高問題,該行量身定制了郵儲“助農貸”産品。

  政銀企協同合作,助力縣域繁星滿天

  “縣域金融工程要想取得成功,關鍵是要發揮政府、金融機構和企業的協同聯動作用。”劉美頻説。

  在通山,縣政府定位準確:主導但不包攬,既不過度干預市場,又提供有效支援,重點做好三件事:優化信用環境、搭建對接平臺、為金融創新保駕護航。

  為破解小微企業抵押擔保難,該縣政府組建中小企業助保金管理中心,出資500萬元作為風險補償金,建行以1:10放大貸款金額。

  紅安、崇陽等多地也正探索整合財政資金,成立貸款風險補償金,讓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

  縣域金融工程的綜合效應開始顯現。2014年,通山、紅安等地多項經濟金融指標增速高於所在市州的平均水準。

  銳思維

  通山模式樹立典範

  葉永剛 武漢大學教授、博導

  桌子上放著一堆木頭和一堆尼龍絲。第一個人看見的是木頭和尼龍絲。第二個人看見的是尼龍絲和木頭。第三個人看見的既不是木頭,也不是尼龍絲,而是網球拍子。第三個人就是金融工程師。可見,金融工程學揭示的是金融創新的奧秘,需要有很強的抽象思維,戰略眼光。縣域金融工程尤其如此。

  縣域金融工程包括三層含義:一是風險控制。企業面臨的最大風險是市場風險,如果企業能夠打開市場,將生産出來的産品賣得掉,那麼風險就能夠得到控制;二是實現金融資源的有效配置。將政府、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金融資源充分地與縣域經濟融合,不斷地為縣域實體經濟提供有效支撐;三是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實現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

  通山縣走在了湖北乃至全國前列。第一,確立以金融推動經濟發展的戰略突破口;第二,利用資本市場加快縣域企業和經濟的發展;第三,將資本市場與貨幣市場結合,形成互補和相互競爭的格局;第四,將政府行為與市場行為相結合;第五,金融對經濟的支援要綜合配置資源;第六,金融對經濟的支援實現縣鄉兩級互動;第七,充分利用當地自然資源和金融資源開展金融與實體經濟對接;第八,加大金融創新力度,強化縣域金融配套服務;第九,引進金融機構,充實地方金融資源。

  用最現代的金融理念,為最傳統的産業服務,通山模式縣域金融工程取得了顯著的成果。 (記者李思輝 整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