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愛心擔架隊” 隨時準備出發

  • 發佈時間:2015-02-10 05:52:33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北京石景山區八角街道公園北社區裏,活躍著一支由21名成員組成的團隊,他們中有地下室管理員、車棚管理員、廢品回收員,還有駐社區的社會單位工作人員,他們手機不離身、不關機,只要接到急救電話,立刻趕往現場。您要問他們是在做什麼?答案是:“守護生命!”這支志願服務團隊有一個響亮的名字:“120愛心應急擔架隊”。

  去年12月24日一大早,擔架隊隊員楊寬濤、高懷義在上班的路上就接到了居委會打來的緊急電話,讓他們馬上趕到64棟的陳女士家裏。原來,陳女士臨近預産期,沒想到突然破水,雖然叫了救護車,可婆婆抬不動也扶不起懷孕的兒媳婦下樓,家裏又沒有其他人在,婆婆就慌慌張張地跑到居委會求助了。不到5分鐘,楊寬濤、高懷義趕到了陳女士家,其他兩名隊員拿著擔架也到位了。兩個人抬著陳女士,兩個人穩著擔架,大家小心翼翼地把她抬下了5樓。第二天,“聖誕寶寶”出生了,社區裏又添了一位新成員,陳女士的婆婆拿著雞蛋、喜糖來到居委會,拉著隊員們的手不知道説了多少聲“謝謝”。

  “這支擔架隊的成立源於居委會接到的一個求助電話。”社區書記張玉新向《經濟日報》記者講起了當年的故事。2006年的一天,社區裏一位80多歲的老人身體突感不適,急著上醫院,可是眼瞅著救護車停在樓下,老人60多歲的女兒和兩名醫務人員卻沒辦法把老人抬下樓,女兒哭著給居委會打了電話。居委會幹部雖然及時趕到了,但是由於經驗不足,在狹窄的樓道裏足足折騰了十幾分鐘,才磕磕絆絆將老人抬上了救護車。

  “雖然沒有耽誤老人的病情,但還是把我們嚇出了一身冷汗。”張玉新説,公園北社區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建成的老小區,住戶中有三分之一是60歲以上的老人,其中更有三成是空巢老人。樓道狹窄、沒有電梯,成了老人們出門最大的障礙,再遇上他們有個頭疼腦熱,後果更是不敢想像。

  很快,由社區幹部和熱心居民組成的“120愛心應急擔架隊”成立了,還向社區居民公佈了熱線電話,24小時為社區居民提供無償服務。為了做得更加專業,需要提高體能、培養耐心、密切合作,隊員們一有空就開展實地演練,還請來老師,個個變得訓練有素。只要電話一響,聯繫120、拿上擔架抬老人、為急救車司機帶路,分工明確,再加上人熟、家熟、路線熟,只要打個電話,不到5分鐘,擔架隊就能迅速趕到,為老人們提供安全的護送服務。

  高玉漢曾經是這支“愛心擔架隊”的隊長。他説,部分老人住的樓層比較高,樓道又窄,在拐彎的地方得把擔架舉過頭頂,還要保護病人安全,不僅是個力氣活,還是個技術活。隊員們經常把手蹭破了,拐彎時肘部也常蹭到墻上,每抬一次病人,都是滿頭大汗。他還記得,有一次接到60棟19號5樓居民打來的電話,説是老人冠心病犯了,急需送到醫院,急救車就在樓下等著。“我馬上給在附近的隊員們打電話,當時剛下過雪,路上又滑又臟,特別不好走,可是,也就五六分鐘的工夫,大家就在老人家裏集合了。”高玉漢説,在急救醫生的監護下,他們把老人放到擔架上,安全、平穩地從5樓抬到了樓下,送上了急救車,大家才松了一口氣。由於工作需要,高玉漢調到了石景山區建鋼南裏社區,他把120擔架隊的服務理念和傳統也帶到了新的社區,由社區衛生員、廢品收購員、居委會幹部等10人組成的建鋼南裏愛心擔架隊也正在積極籌備當中。

  公園北社區的“120愛心應急擔架隊”已經堅持了9年。9年來,他們參與救助老人280余人次,隊員也由最初的9人發展到現在的3個小組21人。隊員楊寬濤是社區車棚管理員,也是愛心擔架隊的一員:“社區的大爺大媽看我是外地的,經常照顧我,他們有需要,我幫忙出把力氣也是應該的。”“誰家都有老人,誰都有老的一天,我們做的都是應該做的事罷了。”隊員張秀華説得更實在。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