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網際網路安全 共治方是正道

  • 發佈時間:2015-02-10 01:30:52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日視點

  2月10日將是又一個“國際網際網路安全日”。自46年前網際網路在美國創立、20多年前開始走向大眾,“安全”一直是全世界越來越多網民的期盼,也是越發依賴網際網路的各國的追求。

  網際網路給人們生産生活帶來前所未有的便捷,但同時網際網路發展也對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提出了新的挑戰,迫切需要國際社會認真應對、謀求共治、實現共贏。

  如何建設安全、有序的網際網路,不少國家都在尋求良方。而值得注意的是,卻有國家逆“共治”的潮流而動,圖謀一家主導、一國獨大,一味謀求自身的“絕對安全”。

  在媒體報道中,人們經常性地聽到從地球某處釋放出的“駭客來襲”消息。比如,過去兩個月裏,相關新聞不斷:“美國聲稱新力影像被朝鮮駭客攻擊”“美國聲稱中國駭客竊取隱形戰鬥機機密”“美國新安全戰略聲稱受到網路駭客威脅”……

  網際網路從美國起源,全球網際網路核心基礎設施大多在美國,各種核心技術的主要供應商是美國企業,美國還有最大的網路情報機構、全球首支大規模成建制的“網軍”以及“網路司令部”。

  明明是唯一制定網路進攻戰略的國家,明明是公認的駭客大本營,卻將自己描繪成“駭客事件”的受害者,似乎它才是受到網際網路安全威脅的最大“苦主”。

  其實,扮演“苦主”,裏面是有“甜頭”的:拿“外國駭客”説事,個別政客和黨派可以增加政治資本,情報機構和軍方可以獲得新的授權或預算,相關承包商可以獲得各類訂單——這猶如一個完整的“産業鏈”。

  美國著名學者約瑟夫·奈曾在《理解國際衝突:理論與歷史》一書中指出,一場資訊革命正在改變世界政治,處於資訊技術領先地位的國家可攫取更大的權力,相應的,資訊技術相對落後的國家則會失去很多權力。

  那麼順著這個思路,美國多年來聲稱“網路自由”、提倡打破一切網路疆界的主張,便是意在消解其他國家管理網路的權力,將網際網路空間變成自己規則指導的“內網”。

  網民人數只佔全球總數十分之一不到的國家,總想決定全球幾十億網民的思考和行為,總想時刻窺探別人的隱私,打探別家的動向。結果是,當任由一個國家掌控網際網路時,出現了諸多不可思議的現象:虛擬的社交網路被利用,成為蠱惑人心乃至破壞其他國家穩定的工具;隱私和財産受到威脅的國家、企業或個人,都充滿了不安。

  由斯諾登引爆的“棱鏡門”更讓世人眼界大開:總是聲稱自己被“外國駭客”威脅的美國,原來才是時刻盯著你的“老大哥”。

  作為網際網路的誕生地,美國曾引領了全球網際網路創新與創業浪潮,但隨著網際網路具有越來越多的公共屬性,創建者也並不意味著擁有永久的控制權。令人遺憾的是,美國恰恰認為自身有這一權力,並不斷付諸行動。

  過去兩年,隨著“棱鏡門”等事件曝光,越來越多的國家嘗試從更廣闊的視野,思考網際網路治理問題:因為“棱鏡門”事件,德國總理默克爾提議並與法國探討,在歐盟內部建立一個獨立的通信網路,避免歐盟各國之間的數據通信“繞道”美國;巴西也宣佈構建自己的海底通信電纜,直接與歐洲相連,避免數據遭美國截取;日本、俄羅斯和印度也一直在為強化網際網路安全而積極行動……

  網際網路是人類文明的一大進步,同時也是人類治理所面臨的全新挑戰。網路空間的高度複雜性、相關利益方的高度多元化,註定了單極思維行不通。由一個國家做“控制者”,以偽善的理由借網際網路損害其他國家的利益,則會帶來更大危害。

  網際網路把全世界帶向“互聯互通”,因而也必須“共用共治”,併為此制定規則。特別是不同的國家管理網路空間的權力,是維護網路空間安全的重要前提,它們為維護網路空間秩序和安全所實行的公共政策,理應得到尊重。網路行為規則,必然要相關國家在平等基礎上協商。唯有如此,網路的共同安全才能真正得到保障。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