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營造清朗的精神家園

  • 發佈時間:2015-02-06 05:52:48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每當談到理想的話題,我都會問自己:我究竟喜歡什麼?我的理想是什麼?……但至少在上了您的課後,我在嚴肅的思考我自己的人生。”這是中央財經大學數學院的一名學生寫給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馮秀軍的郵件。

  從教22年的馮秀軍在教學研究中,曾無數次追問過一個問題:今天青年大學生的成長最需要什麼?

  馮秀軍説,青年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需要多種素質和技能,但有兩種東西不可或缺:一是過硬的專業素質,二是科學的理想信念。

  “如果將大學生的人生發展比作一輛跑車,專業素質是發動機,理想信念就是方向盤。”她説,發動機性能欠佳會跑得慢,方向盤失靈則會跑偏。

  在今天的經濟社會、科技時代,專業知識學習和技能培養等“硬問題”無需強調即受到大學生的高度重視和投入,價值理想、信念信仰等“軟問題”卻常常被忽視或排斥。

  “事實上,在大學生的成長過程中,‘軟問題’往往給大學生帶來實實在在的困擾,甚至是無法挽回的‘硬傷’。”馮秀軍説,馬加爵、藥家鑫、林森浩等校園悲劇事件,都與其價值理想的缺失或扭曲直接相關。

  用什麼來為大學生的思想成長領航,用什麼來為大學生的青春護航……是一個攸關大學生健康成長、千萬家庭幸福、社會和諧文明、國家和民族未來的重大課題。

  “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是2004年黨中央作出的重要決策,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隊伍是參與工程的主力軍。”南開大學教授逄錦聚説,青年學生是祖國的未來,他們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態度,馬克思主義水準和服務社會的綜合能力的高低,將關係著國家的前途命運和現代化建設事業的興衰。

  作為在20世紀指引中國人民找到救國之路的先進思想武器,馬克思主義猶如一座暗夜裏的燈塔吸引了無數進步青年追隨、信奉、踐行,甚至為之獻出寶貴生命而無怨無悔。

  回到當代中國社會現實中。馬克思主義在今天的中國過時了嗎?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建設成就世所共睹。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正如一部中國革命史驗證了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一部中國建設與改革開放的歷史,一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篇章,同樣證明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馮秀軍説。

  今天,世界多元文化和各種思想觀念借著我國改革開放的大門涌進大學校園,以各種各樣的渠道和方式在大學師生的頭腦中尋找棲身之地。“抹黑中國”“扭曲歷史”“美化西方”的言論在一些課堂上公然發聲。

  逄錦聚説,高校教材和課堂是傳播馬克思主義、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繁榮發展學術的載體和舞臺,教師應該發揮創造性和積極性,自覺地用好教材和講臺,傳播社會文明,增加社會正能量,而決不可另搞一套,利用人民賦予的權力,傳播違法的、對黨對國家對人民對社會主義事業有害的言論和價值觀。

  “大學,作為知識和思想的創造之地、集散之源,成為各種思想思潮爭奪的前沿陣地,高校意識形態領域由此呈現出紛繁複雜的局面。”馮秀軍説,如何為大學生的健康成長營造一個健康、清朗的精神家園,這既是大學的使命,也是社會各界的責任。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大學生和研究生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根本支撐。”武漢大學校長李曉紅説,進一步加大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支援力度,將其建成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優勢學科,應使其在高校改革發展的統籌謀劃中居於優先發展、重點建設的地位。

  人們常説世界上最難的有兩件事:一是將別人的錢裝進自己的口袋,二是將自己的思想裝進別人的腦袋。

  “思政課教師從事的類似于第二項的最難的事業。之所以説是類似于,是因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絕非簡單的思想搬運和灌輸,而是一項激活思想、點燃靈魂、觸動心靈、指引人生方向的事業。”馮秀軍説,這項世上最難的事業,是最精深、最複雜的精神科學、心靈科學,思政課教師理應對此抱有敬畏之心、自豪之感。

  李曉紅説,要積極探索適合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特點的評價體系,激發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的主體作用。創新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體制機制,使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教學的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和學術骨幹脫穎而出,使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後繼有人。

  中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接近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這個夢想是全體中國人的夢,而當代大學生的人生註定與中國夢的實現合拍同步,他們的人生註定要擔當起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馮秀軍説。

  (新華社北京2月5日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