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關鍵詞背後的財政身影
- 發佈時間:2015-02-05 09:26:48 來源:中國財經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過去一年裏,財政部在糧食安全、現代農業、農民增收與農民土地定著物等諸多方面給予了“真金白銀”的支援。通過梳理上述幾個關鍵詞,讀者從中可以發現,支援“三農”始終有財政的身影,而不曾缺位的財政仍會在2015年一如既往地對“三農”予以支援。
糧食安全:
中央財政從2014年伊始就積極調整支出結構,安排支出39.1億元,用於小麥“一噴三防”、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特大抗旱補助、南方水稻集中育秧、旱作區地膜覆蓋等技術補助。此前,中央財政年初公共預算已安排撥付用於支援農業生産方面的支出,並明確要求農資綜合補貼、良種補貼等與春耕備耕相關的項目資金應在春耕前及時撥付到農民手中和落實到具體項目上。
2014年,中央財政撥付種糧直補資金151億元。同時,按照動態調整制度,根據化肥、柴油等農資價格變動,合理彌補種糧農民增加的農業生産資料成本,撥付農資綜合補貼資金1071億元。2014年,中央財政下撥農作物良種補貼資金7億元,主要用於河北、山東、河南等12個省(區、市)花生良種補貼,河北、內蒙古、重慶、四川、甘肅等14個省(區、市)以及黑龍江墾區馬鈴薯良種補貼,並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支援開展甘蔗良種補貼試點。
現代農業:
為貫徹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新戰略,推動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和農業可持續發展,2014年,中央財政進一步加大力度,安排現代農業生産發展資金131.5億元,比上年增長8.2%,支援地方糧食以及其他優勢特色主導産業發展。
2014年,國家對現代農業示範區的政策扶持力度進一步加大。一是認定第二批農業改革與建設試點和第三批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進一步擴大試點範圍和示範區規模,更好發揮示範引領作用。二是繼續實施“以獎代補”政策,對投入整合力度大、創新舉措實、合作組織發展好、主導産業提升和農民增收明顯的農業改革與建設試點示範區給予1000萬元左右的獎勵。三是將中央預算內專項投資規模由3億元增加到4億元,加大對示範區旱澇保收標準農田建設的支援力度。四是協調加大對示範區的金融支援力度,推動示範區健全農業融資服務體系,力爭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今年對示範區建設的貸款餘額不低於300億元。
2014年,中央財政安排7億元資金支援推進測土配方施肥,重點支援取土化驗、田間試驗、數據庫建設、科學施肥服務、宣傳培訓,開展測土配方施肥手機資訊服務試點、啟動新型經營主體科學施肥示範、探索深入開展農企合作有效機制,著力培育施肥主體,轉變施肥方式,優化施肥結構,構建施肥機制。
農民增收:
為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促進糧食生産發展,國家繼續在糧食主産區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並適當提高2014年糧食最低收購價水準。2014年生産的小麥(三等)最低收購價提高到每50公斤118元,比2013年提高6元,提價幅度為5.4%;2014年生産的早秈稻(三等,下同)、中晚秈稻和粳稻最低收購價格分別提高到每50公斤135元、138元和155元,比2013年分別提高3元、3元和5元,提價幅度分別為2.3%、2.2%和3.3%。
2014年,國家繼續堅持市場定價原則,探索推進農産品價格形成機制與政府補貼脫鉤的改革,逐步建立農産品目標價格制度,在市場價格過高時補貼低收入消費者,在市場價格低於目標價格時按差價補貼生産者,切實保證農民收益。2014年,啟動東北和內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標價格補貼試點,探索糧食、生豬等農産品目標價格保險試點,開展糧食生産規模經營主體行銷貸款試點。
2014年9月,中央財政下撥專項扶貧資金153.07億元,支援農村貧困地區扶貧開發。2014年,中央財政貫徹落實《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有關精神,預算安排專項扶貧資金地方專款426.55億元,比上年增長近10%。
農地改革: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鼓勵承包經營權在公開市場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2014年,國家鼓勵有條件的農戶流轉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加快健全土地經營權流轉市場,完善縣鄉村三級服務和管理網路。探索建立工商企業流轉農業用地風險保障制度,嚴禁農用地非農化。有條件的地方,可對流轉土地給予獎補。
完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制度,涉及億萬農民的切身利益。2014年,國家抓緊抓實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山東、四川、安徽三個省作為整省推進試點,其他省(區、市)至少選擇1個整縣推進試點;繼續深化對土地承包關係長久不變及土地經營權抵押、擔保、入股等問題的研究。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