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納稅人識別號制度或將入法

  • 發佈時間:2015-02-05 00:32:12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華工商時報記者從國務院法制辦公室網站了解到《稅收徵收管理法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徵求意見階段已于2月3日截止。這份內容豐富的意見稿一個突出特點就是明確了納稅人識別號制度的法律地位。有專家認為統一的“稅號”可能為今後個人所得稅、房産稅等稅收徵管鋪路。

  “國家施行統一的納稅人識別號制度”。意見稿中明確,今後,稅務部門將按照國家標準為企業、公民等納稅人編制唯一且終身不變的確認其身份的數字代碼標識。

  據此前媒體報道稱,修訂草案有望下半年提請全國人大審議,則自2008年啟動修法以來,“難産”達6年的新《稅收徵管法》將迎來脫胎換骨的改變。專家稱,此次修法,為我國包括個人所得稅、房地産稅等直接向個人徵收的稅收改革預留空間,為我國由間接稅為主轉向直接稅為主的稅制格局改革鋪平道路。最快今年6月法律草案將提請全國人大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一般要審議三次,如果順利,2016年新《稅收徵管法》有望通過實施。

  從種種跡象預見,2015年,沉寂多年的個稅改革將會有動作,而個人稅號是實現這一改革必需的技術條件,這二者必須同步推進。事實上,不僅個稅改革,包括房地産稅改革、開徵遺産稅,這些與我們切身利益緊密相關的直接稅改革,都需要個人稅號制度的建立作為基礎,只有能夠掌握個人稅號中的個人交易、收入、財産資訊等,才能消除徵稅漏洞,實現公平徵稅。

  目前,財稅系統已經組織人員進行研究論證,預計今年年底會初步形成相關的個稅改革方案。此外,房地産稅的立法也在加緊推進中,年內有望上會審議。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所教授施正文表示,個人所得稅和房地産稅是未來直接稅改革的重點,這次稅收徵管法修訂的重要目標就是為向自然人徵稅提供法律配套和保證。

  而外界一直呼聲很高的房産稅,國家稅務總局的工作人員卻沒有透露過多資訊,與很多專家意見不同,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賈康認為今年房産稅恐難結果。“現在中央要求加快房地産稅立法並適時推進改革。其中關鍵一點,是中央強調以2016年為節點,有關財稅配套改革重要的和基本的事項要見眉目,我認為,這實際上是要給2017年的十九大做鋪墊,也是給2020年全面改革取得決定性成果做鋪墊。”賈康認為,要加快立法,從現在來看應是2015年、2016兩年的事情,2015年很難完成,雖然大家的最理想化願景是這一年能完成,但是很可能完成不了。

  從去年以來,國家稅務總局開展了一系列清查活動,重點在於徹查偷稅漏稅以及惡意避稅行為。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張志勇在3日全國國際稅務工作會議上介紹,去年,我國反避稅管理、服務、調查3項工作對稅收貢獻523億元,其中調查補稅78.85億元,共完成反避稅案件257件。

  而一系列的行動表明未來不僅對於企業偷稅漏稅要嚴查,對於個人繳稅行為也將有嚴格的管理。一旦個人稅號制度建立,買房、投資、出入境等都將與繳稅誠信度相關聯。專家表示,未來要更多地向個人直接徵稅,首先需要能夠充分獲取個人資訊,包括個人財産資訊、交易資訊等。

  國家將為每個人編制一個具有唯一性的稅號,這個稅號終身只有一個。個人稅號,很有可能就是身份證號,或是在身份證號基礎上編制的,而根據我國的社會保險法,身份證號與社會保障號是一樣的,因此外界也猜測個人稅號很可能就是身份證號。身份證號、個人稅號、社會保障號是否三號合一併非核心問題,真正重要的是其背後的制度和資訊是否深度共通。

  納稅資訊能否與每個人的身份資訊、銀行資訊、不動産資訊等實現共用,能否打通部門的壁壘,實現各個部門資訊的互聯互通,消滅資訊“孤島”,這是建立個人稅號制度的核心,也是建立全社會徵信系統的核心。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