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我國“智慧財産權無利可圖”時代即將謝幕

  • 發佈時間:2015-02-04 01:31:15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美國高智公司(Intellectual Ventures,以下簡稱高智)公開打起了中國專利市場的主意。

  近日,該公司首席技術官愛德華·榮格表示,中國潛在的專利市場較大,高智已經著手與中國企業和科研院所進行合作,完善專利戰略。

  高智是世界上最大的專利聚合公司,有報道稱其擁有數萬件正在産生效益的專利。分析人士指出,正是因為美國擁有完善的專利市場和相配套的法律制度,才培育了諸如高智這樣善於進行專利運營的企業。

  “高智的模式非常先進,對我國科研成果轉化具有借鑒意義,特別是其對‘創意’的投資、管理和運作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商業模式創新,實際上是一種對創新成果——”創意“的投資。這一資本巨鱷在中國幾乎沒有任何競爭對手,應對這一問題需要學習高智的先進做法,完善我國智慧財産權成果轉化的産業生態,組建類似的運營實體參與競爭。”北京強國智慧財産權研究院院長楊旭日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楊旭日認為,目前在中國技術市場中以專利權為標的市場體量比較小,但隨著智慧財産權法院的建立以及司法執法環境的改善,市場將會逐漸成熟。創新型企業應做好戰略準備,儘快投入資源來調整和完善智慧財産權的權利組合,彌補企業産品所需的技術與企業擁有智慧財産權之間的缺陷,以應對隨時可能到來的智慧財産權風險。

  企業智慧財産權年凈收入可達10億美元

  迄今為止,幾乎沒有企業在國內通過運營智慧財産權獲得收入。

  據了解,國外僅IBM公司一家,每年的智慧財産權營收就接近10億美元。相比之下,國內技術交易所,除少數幾家外,其餘各家每年專利交易額基本都在1000萬人民幣以內。楊旭日表示,在我國,很多企業尤其是沒有對外業務的企業對智慧財産權的“殺傷力”感受不深,也沒有盈利預期,所以開展智慧財産權工作態度不堅決,使這項工作缺乏戰略性和穩定性,往往淪為公司的累贅。

  然而,隨著創新驅動及智慧財産權強國戰略的深入發展,在國內將形成成熟且充分競爭的市場,那時,智慧財産權將變為一座金礦。

  與國外特別是成熟的歐美市場相比,國內智慧財産權市場尚處於起步狀態,運作和運營模式也很不成熟。但是,我國一些大型外向型企業,在經過長期的技術和專利積累之後,已經取得了足以與國外跨國巨頭匹敵的競爭優勢。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為)便是代表。

  根據台灣工研院的研究,在4G LTE標準中,華為貢獻的必要專利607件,與高通、三星處於第一陣營,佔總比例的11%。

  業內人士告訴本報記者,近幾年,華為在世界各地連續繳納70多億人民幣的專利許可費,換來了每年2400億的銷售總收入。華為將銷售收入的10%投入到研發創新中,十年間累計投入1500多億。自從國家公佈授權專利以來,華為連續五年是國內排名第一,在歐美名列前茅。

  未來5年是我國專利市場形成期

  目前,“智慧財産權無利可圖”是智慧財産權工作的大限。中國專利市場的總體問題,一是垃圾專利太多,其比例遠遠高於歐美國家;二是專利保護範圍太小,其市場利用價值偏小。整體上,專利在交易中價格基本都低於成本,換言之,智慧財産權總價值呈現為負資産。

  “未來5年是我國專利市場的形成期,也是品質專利價格成長的關鍵時期。”楊旭日表示,在未來5年內,每年專利價格可增長20%到50%。目前,除去垃圾專利,有品質的專利平均每件5萬人民幣左右。“到那時,將會出現大型的專利整合公司,這個市場將迎來一個黃金時期。”

  楊旭日認為法院在體現專利價值方面舉足輕重。“司法審判是專利等智慧財産權的定價環節,判賠金額直接決定智慧財産權的價格。如果不能讓侵權者賠償,那麼技術就只是技術,絕沒有任何威懾力量。”

  法院通過依法判決並執行,並通過這一機制把壓力傳導到企業,在楊旭日看來,這將使得企業對專利價值有“切膚之痛”的體會,才會産生對智慧財産權工作的內在需求。

  好消息是,《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已經指出,要加強智慧財産權運用和保護,健全技術創新激勵機制,探討設立智慧財産權法院。2014年底,北京、上海、廣州分別成立了智慧財産權法院,相關案件的受理審判工作陸續展開。人們從中看到了智慧財産權法律的權威,從而引導企業和投資的需求,有利於形成完善的國內技術和智慧財産權市場。

  然而遠水解不了近渴,當下企業智慧財産權從業者往往認為自己像一隻玻璃箱裏的蜜蜂:前途光明,卻不知出路何在。

  “耐得寂寞,守好盤,有所作為,以待時日。”楊旭日指明瞭一條出路。他認為,隨著大環境的改善和發展,市場逐漸成型,國內智慧財産權大戰正在醞釀中,隨時可能爆發。

  守得雲開見月明,專利市場終會成熟。在此之前,楊旭日建議企業管理者應堅決調整權利組合,無用者賣,有用者買,並加大對專利購買的投入。“一旦環境變好了,那些前期不認真對待智慧財産權的企業,要吃大虧。大浪淘沙,留下的才是金子。”

  打造30個華為,實現“創新型國家”

  國內許多企業正在迎頭趕上,加快創新步伐,積累智慧財産權優勢。

  據記者了解,華為的研發員工佔員工總數的46%,並在全球佈局研發中心和聯合創新中心。聯想集團CEO楊元慶每個月都會參與“CEO創新研討”,集團內部橫向跨部門間也有“連結機制”,打通研發端和業務端,使創新、研發成為工作主題。2014年,中興通訊在美國應對智慧財産權“337調查”保持三連勝。

  “當專利市場形成以後,創新和智慧財産權的壓力就會傳導到企業,使企業內部實現‘創新型’轉型。”楊旭日表示,轉型中企業需牢記“智慧財産權思維”,樹立“三觀”:全球觀、發展觀、競爭觀,即重視全球産業鏈分工、洞悉技術發展和産品迭代、具有競爭意識和商業心態。

  “如果三觀不全,企業在戰略上就已經輸人一籌了。”楊旭日説。

  這些完成創新轉型,並能夠按照國際規則運作、持續佔領國外市場的企業,被楊旭日稱為“創新企業2.0”,中興、華為等都是這類企業的代表。在他看來,在創新企業2.0中,研發部門、智慧財産權部門將佔有主要地位,企業的智慧財産權國際競爭力將得到大幅提升。

  楊旭日對創新企業2.0寄予厚望。

  “通過自身的努力和國家的大力支援,假以時日,我們將從主要行業成長出若干個類似華為這樣規模的企業。當這個數量有幸達到30個左右時,我國的創新型國家戰略就實現了。”楊旭日説。

  ——延伸閱讀——

  審判智慧財産權侵權,可借助專家智庫

  正在召開的地方兩會上,智慧財産權也成為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山東省省政協委員、中國海洋大學教授李春虎在接受當地媒體採訪時表示,“現在侵犯智慧財産權的犯罪行為可謂花樣翻新,讓我們這些習慣在實驗室工作的知識分子防不勝防。一些違法人員把國家投鉅資與眾多單位聯合研發的技術成果‘偷出來’轉移給親屬設立的公司,再鑽專利法的空子,在既無科研人員又無實驗設備的情況下,隨意修改幾個數據就去申請‘偽專利’,之後再利用‘偽專利’做道具開始詐騙。”

  李春虎表示,國家如果不能好好保護科研人員的智慧財産權,怎麼能夠進行科技創新?李春虎建議山東省儘快設立“智慧財産權法院”,通過法律制度真正保護智慧財産權。李春虎還建議成立智慧財産權審判的“專家智庫”。“很多智慧財産權涉及比較高精尖的知識,一般人員很難搞清楚,應該讓專業科研人員參與進來,提供專業的知識。”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