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21年薪水增長近百倍 分明是又一個黃金時代

  • 發佈時間:2015-02-03 04:34:45  來源:成都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英國《每日郵報》昨天發佈了一組數據統計,在最新的全球足球聯賽球員每人平均年薪排行榜上,英超聯賽以227萬英鎊高居全球第一,中超聯賽以21萬英鎊(約合200萬元人民幣)列第15位,在亞洲排名第一。這是中超在搶佔冬季轉會市場亞洲第一後,收穫的第二個亞洲第一,中國足球似乎又迎來了一個發展的黃金時代。從1994年至今,中國足球職業化的21年,也是中國球員收入飛速增長的21年,球員平均年薪從職業化之初的2萬元,漲到了現在的200萬元,增長速度令人瞠目結舌。

  從專業到職業,幸福來得太突然

  趙磊放棄讀書加盟四川全興

  1994年,中國足球步入從專業時代到職業化的最後衝刺期。那年,已經進入甲A行列的各隊開始了最後的準備,包括引援。當時北京隊的守門員趙磊被排除在甲A的行列之外,準備到北京體育大學讀書,“我入學通知都拿了,就準備背著包去學校了。”“老哥”余東風對趙磊説:“給你1300元一個月到我們四川隊來怎麼樣?”趙磊爽快地答應了:“我在專業隊的工資一個月130元,突然給我漲了10倍,不去才怪。”於是,趙磊、翟彪、陶偉都從北京轉會到四川。1994年“黃色旋風”勁刮,四川全興隊主客場雙殺北京國安(主場4:1、客場1:0)。當時的北京市足協主席非常不滿,問後來的北京國安俱樂部董事長羅寧:“趙磊怎麼去四川了?是不是你們趕走的?”之後,四川全興為了避免與北京國安産生爭端,為趙磊付出了8000元的轉會費。

  1994年甲A聯賽結束時,球員的月薪普遍上漲到2000元左右,收入中等的四川全興球員也是如此。1994-1999年,對甲A球員來説是第一個黃金期,這期間,球員的年薪從幾萬元漲到幾十萬元。1998賽季,甲A球員年薪達到100萬元已經很常見了,主力球員轉會,轉入俱樂部給球員的簽字費起步價是50萬元,“這不僅是錢的問題,還有面子的問題,簽字費的高低代表了你水準的高低。”2001年,大部分國腳的年收入已超過300萬元,即便是年輕球員,只要進入18人名單的,年薪都超過30萬元。

  從甲A到中超,世界盃初體驗後的煩惱

  國家隊主力門將也為錢犯愁

  甲A聯賽10年對球員來説是幸福的10年。隨著2002年中國隊世界盃初體驗的熱潮退去,大量足球投資人開始撤退,2002年到2004年,球員的收入增幅相對平緩。職業聯賽進入中超時代後,也就一年多的光景,很多球員發現收入過百萬的時代正在遠去。2008賽季,曾出任國家隊主力門將的宋振瑜年收入不過30多萬元,妻子不幸得了腦瘤後,缺錢的他還有過賣房救妻的念頭。當然,讓球員更苦惱的是,曾經的一夜暴富已讓他們習慣了那種花錢如流水、吃飯呼朋喚友自己埋單的生活,面子上的過不去讓很多人手頭拮據。

  中超球員尚且如此,中甲和中乙的球員就更加困難了,欠薪事件頻繁發生,發工資、獎金時,俱樂部打白條,以至於一個賽季結束後,不少球員不得不把欠薪的俱樂部告上法庭,只為自己一年幾萬元的工資、獎金。這幾年,只有像山東魯能、北京國安等少數幾家有大型國有企業背景的球隊球員收入還不錯,比如李金羽2007年在魯能的年收入達到300萬元,是當年中超國內球員收入最高的。球員收入的銳減,欠薪、討薪事件的頻發,直接導致很多家庭不願意自己的孩子再走上職業球員的道路。

  從反賭到現在,又一個增長期

  薪資支出突破20億不是問題

  相對於甲A時代年薪的飛速增長,2004-2011年這8年是中超球員收入整體下降的8年。在中國足壇反賭掃黑風暴之後,中國足壇大環境日趨向好,在恒大這樣的大企業強勢進入中國足壇後,職業球員迎來了又一個黃金期。

  據統計,2011年到2012年兩年時間,中超球員總薪資從5.88億元漲到了8.66億元,其中外援薪資支出佔43%。2014年中超球員總薪資達到17.81億元,比2013年增加了3.41億元。2015賽季預計還會有較大增長。可以預見,未來中超球員總薪資將肯定突破20億元。

  2015年亞洲盃前,廣州恒大與隊長鄭智續約,鄭智的年薪從之前的800萬元上漲到1000萬元,成為國內球員中第一個年薪上千萬的球員。上海上港剛剛引進了孔卡,後者的年薪達到稅後1080萬美元,在世界足壇排名第9位。這也與21年前甲A剛開始引進外援的縮手縮腳形成了鮮明對比。1993年徐根寶代表上海申花去澤尼特找外援時,俱樂部給他的預算是月薪1000美元,而對方的開價是月薪8000美元,這個報價差點把徐根寶“嚇得跌個跟頭”。

  外援的收入越來越高,國內球員的收入也水漲船高。據了解,目前國腳的收入普遍在300萬元以上,沒能入選國家隊的于大寶從大連阿爾濱轉會到北京國安後,年薪高達500萬元,廣州恒大主力球員中有一多半年薪在600萬元以上。

  記者述評

  高收入下的隱憂

  幾年前在説到亞洲足球的“黃金聯賽”時 ,大多數人第一時間想到的肯定是卡達聯賽。如果現在還有人認為卡達聯賽是亞洲的“黃金聯賽”,大概很多人會嗤之以鼻。因為近幾年的統計數據顯示,中超聯賽無論在引援的花費上還是在球員的收入方面,都遠遠超過了卡達聯賽,甩了後者幾條街。國內一些大型企業先後進入足球圈,在大手筆投資足球方面,馬雲許家印等人雄厚的財力讓亞洲大部分對手望塵莫及。

  對中國球員而言,或者説對中國足球而言,又一個黃金時代到來了。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在金元足球面前,無論是在亞冠聯賽還是亞洲盃上,來自中超的球員的表現都可圈可點,不少人認為中超已經成為亞洲第一聯賽。俱樂部的高投入,球員收入增長,是一件好事情。但是這從一個側面也反映了中國足球存在的隱痛——球員每人平均收入排名亞洲第一,大量的資金被用在引進外援和支付外援工資上,説明中超對外援的依賴不僅沒有逐漸減弱,相反越來越嚴重,這一點從2014年中超射手榜就可以看出來——排名射手榜前七位的都是外援,國內球員進球最多的武磊僅排名第8位。大量高水準外援的涌入在提升中超競爭力的同時,也壓縮了國內球員成長的空間。

  與此同時,中超的紅火,球員收入的高速增長也與基礎聯賽的窘迫形成了鮮明對比。在中超,一名外援年薪動輒數千萬元,而一些中小球隊球員一年被拖欠的總薪資為幾百萬元,俱樂部無法償付,雙方最終不得不對簿公堂。全球聯賽球員平均年薪榜公佈,中超排名亞洲第一的消息昨天傳出,與此同時,成都天誠球員與俱樂部的勞動仲裁也在雙流開庭,球員被拖欠的薪資能否拿到手,現在還無法知道。

  中超聯賽的紅火,與中甲、中乙這兩大低級別聯賽的窘迫形成了鮮明對比,如此大的差距也阻礙了中國職業足球的成長,這是中國足球急需解決的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僅僅靠中超的獨大,無法讓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健康成長。

  本組稿件由記者 胡銳凱 采寫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