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21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漢能集團李河君身家2000億 超馬雲成內地首富

  • 發佈時間:2015-01-29 09:35:00  來源:南海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李河君(資料圖)

  馬雲不再是中國的首富了?

  截至27日收盤,漢能薄膜暴漲10.36%,收報3.73元,總市值達1552.93億港幣,這其中,李河君佔股90%以上。加上漢能水電資産和其他地産及能源資産,李河君的身價起碼抬高至2000億元左右。這個數字足以使其一舉超越馬雲,重登中國首富寶座。雖然阿里巴巴的市值高達2600億美元,遠超漢能,但由於馬雲僅在阿里巴巴和另一塊未上市資産“螞蟻金服”中佔股7.8%,漢能薄膜股價幾輪大漲之後,馬雲的個人資産不敵李河君。

  儘管普通公眾對李河君並不熟悉,但他也早就不是無名之輩。2014年的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上,李河君就以凈資産130億美元排名第五。但是李河君一直是頗具爭議的人物,有人説他“就是一大炮,騙錢!”,有人説他“滿嘴跑火車”,甚至在其任掌門的漢能控股集團,都有人站出來隔空大罵“李河君就是吹牛大王、畫餅高手。”2013年國家審計署曾發佈公告,指出廣東漢能光伏1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單位存在多報建設規模和裝機容量的現象,違規獲得中央財政金太陽示範工程補助資金2637.25萬元;漢能集團旗下的黃田水電站致村民索賠無門還懸而未決;其幾百億的身家也遭質疑可能含水分。

  但是,這一切都不妨礙李河君以股票市值踢走馬雲,成為新晉中國首富。

  身家2000億元超馬雲中國新首富李河君是誰?

  對於“首富”席位,李河君並不陌生。去年,李河君以870億元的身家首次登頂“2014《新財富》500富人榜”,被稱為近年富人榜上最大的一匹“黑馬”。當時有報道稱,“近十年的低調潛行後,李河君持股97.57%的漢能控股集團已成為中國最大的民營清潔能源提供商,業務橫跨水電、光伏、風電等領域。”

  但事實是,李河君和低調一次從來不搭邊。放出“豪言”已是習慣成自然。對於其身價所含水分,也一直是不解之謎。

  2009年,一向游離在公眾視野之外的李河君突然高調宣佈進入光伏行業。此後,便開始不厭其煩地講述漢能集團宏大的太陽能光伏野心。

  “未來十年薄膜技術必將取代多晶硅光伏電池”這個豪言就是“薄膜代言人”李河君喊出來的,而他也是無時無刻不在推廣薄膜太陽能-- “太陽能領域的下一個重大突破”、“成為中國最大薄膜製造商”都出自他之口。薄膜電池具有重量輕、厚度薄、可彎曲、易攜帶,薄膜發電無污染、低耗能、應用範圍廣泛等優點。與此同時,薄膜組件價格又相對昂貴、低效,比起主流晶體硅電池技術來難以圖利。

  李河君曾漢能設定了終極目標:産能10GW;短期目標則是2012年實現3GW,'滅了英利'、'成為中國最大薄膜製造商'。

  李河君是誰?

  相比馬雲和阿里巴巴,王健林和萬達等,聽過李河君和漢能集團大名的人並不多,也只有在能源界圈子裏面,李河君及其漢能集團的名字才比較響亮。但在能源圈裏面,其名聲頗具爭議,很多太陽能圈子裏面的人都不認漢能的玩法。可以想到,大部分人對李河君的了解程度,還僅僅停留在“他是誰?”的階段。

  水電站起家

  那個時期正是小水電投資的黃金期,在浙江,廣東,福建,很多資源條件較好的小水電站都是那個時期開工的,一方面工業快速發展,一方面缺電嚴重,小水電不僅能夠全額上網,而且還可以獲得較高電價。此外當時各級政府還出臺了一系列非常利好小水電的政策,比如“小水電供電區”政策,允許小水電站圍繞電站建設區域電網,打破了國家對於電網的壟斷。

  小水電實行“以電養電”政策,即小水電企業生産的利潤不交所得稅,直接用於小水電的滾動發展;國家對於小水電還實行低增值稅政策,中國從1994年1月1日起實行了新稅制,增值稅率為17%,但允許縣以下小水電生産單位增值稅減按6%計徵。

  國家還對小水電優先提供政府貸款,除了國家政策以外,那個時候,許多省為了緩解電荒,鼓勵小水電發展,還對各自省內的新建小水電站上網電價作了相當大幅度的調整。

  如浙江省,1994年對小水電上網電價進行了調整,新建電站調整後平均上網電價達0.29元/度。

  廣東省調整的最多,新建小水電站上網電價高達0.35元/度,這個價格比很多地區的銷售電價還高,如果按這個價格以及日均發電12小時的保守計算,李河君花了1000萬元投資的1.5兆瓦東江上小水電站,每年給他帶來的售電收益就達到230萬元,還不用交所得稅,沒幾年就可以回本,用李河君自己的話來形容,那就是“水電站就是印鈔機”,自從買了小水電,李河君再也不用擔心賺錢啦。

  打開了印鈔機的李河君開始在全國多地收購或者新建小水電站,不過老是在小河小溪上玩幾兆瓦的小水電站總是不夠過癮,如果我們的李河君當時安於現狀,那十幾年後他最多是富甲一方的富家翁,但就像之後進軍薄膜光伏一樣,李河君有著更遠大的目標,他開始尋找新的戰略方向。

  隨後的2002年,李河君在聽聞雲南省希望引進多種所有制經濟投資水電後,也不知道李河君哪來的勇氣,決定接下金沙江中游“一庫八級”水電站中的六座,要知道每座這種世界級水電站的投資額都是百億天文數字,六座電站加起來總投資要超過千億了。

  但02年恰逢電力體制改革,國家電力公司拆分為兩大電網公司,五大發電集團和四大輔業集團。之後,五大發電集團將全國主要各水電基地按流域都瓜分入囊中,金沙江也包括其中,胳膊擰不過大腿,李河君最終僅拿下了“一庫八級”中的金安橋電站以及流域開發公司-金沙江中游水電開發有限公司的11%股份。

  按照漢能集團官方網站上的資料,金安橋水電站總投資超過200億元人民幣,兩期總裝機量達300萬千瓦。金安橋水電站于2003年開始籌建。2012年8月,四台機組全部並網發電,年發電量超過130億度。

  根據公開資料,金安橋水電站的上網電價為0.273元/度,即電站的每年售電收益為36億元左右,漢能集團旗下目前水電權益總裝機量超過600萬千瓦,其中主要為金安橋水電站以及漢能在金沙江中游水電開發有限公司中的權益裝機,以及幾個30MW以下的中型電站,因此我們估計這些電站的平均上網電價為0.28元/度,那漢能旗下所有裝機一年的售電收益高達到73億元,而且水電站不需要燃料,運營成本很低,估計這些水電資産一年的經營性現金流量可以高達60多億元。

  光靠這龐大的經營性現金流量,就至少可以撬動十倍以上的資産規模,這也是李河君等上富豪榜河君位置的基石。假使當初沒有五大電力集團來攪局,李河君按計劃拿下來六座電站,並且都成功落成發電,那今年的狀元就不會是馬雲了。

  虛報建設規模違規獲補千萬水電站致村民索賠無門

  外界對李河君的爭議一直存在。2012年6月21日,國家審計署發佈的一則名為“5044個能源節約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審計結果”的公告,其中便指出廣東漢能光伏1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單位存在多報建設規模和裝機容量的現象,違規獲得中央財政金太陽示範工程補助資金2637.25萬元。

  對此,漢能集團解釋稱,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受廠區屋頂安裝、鋪設等條件限制,廣東漢能廠區實際完成了5.18MW,並已並網發電,其餘的4.82MW容量建設地址變更至農夫山泉廠區。並於2012年12月將補貼資金2637.25萬元退還給了河源市財政局。

  在河源市,圍繞著漢能集團旗下的黃田水電站還有一個懸而未決的損失賠償事件。2008年1月13日,黃田水電站獲國土資源局批准,2010年12月31日,該水電站成功並網發電,但隨後卻帶來了纏繞黃田水電站西側烏坭村和清溪村部分居民近四年的噩夢。

  2010 年5月6日,位於河源市東源縣黃田鎮烏坭村的桂山酒業有限公司,突然遭到來自於東側的東江水倒灌,近3000平方米的酒廠全部淹沒其中,旁邊的養豬場和魚塘亦被淹沒。此後,桂山酒廠及旁邊部分村落又三次遭到江水圍困,最高水位達到五米,最低時也有一米多。

  不僅是曾國安的酒廠,位於烏坭村西北方向青溪村的曾憲明、曾國常、曾瑞明和曾國文的責任田地、現耕地也因黃田水電站蓄水而被東江水完全淹沒,老屋也被水覆蓋無法繼續居住只能在旁邊新修房屋。

  “從2010年以來我已經向黃田水電站和相關部門反映了十幾次,但直到現在都沒有得到解決,第一次被淹的時候黃田水電站方面就知道我們的事情,但還是繼續違規蓄水發電。”曾國安説。

  2012年上半年,在東源縣司法局協調辦的協調下,雙方達成協定,黃田水電站一次性補償桂山酒業損失共計430萬元,並於2013年2月4日由黃田水電站負責人李河君的大哥李國祥簽署補償協議書。

  “協議書籤訂的第三天,黃田水電站預付了我100萬元,説剩下的330萬春節之後按期付清,結果後來他們又改口説把酒廠的二十多畝的地給他們,才把剩下的330萬元賠給我。”曾國安談及此難掩憤怒。

  而清溪村的曾憲明四人,至今都沒得到黃田水電站方面的任何賠償,投訴無門。

  太陽能讓其聲名鵲起

  讓李河君登上富豪榜的是他的水電,但讓李河君聲名鵲起的卻是太陽能。其實李河君的太陽能生意,論規模,在太陽能界不算大,論時間,進入的也不早,使其在圈子裏面獲得熱議的原因是其與眾不同的商業模式和技術路線,以及李河君對於自己太陽能生意的高調宣傳。

  漢能進入太陽能行業時間較晚,2009年金融危機後才踏入到光伏領域。而且與尚德,英利等主流企業不同,漢能選擇了薄膜技術。薄膜相對於晶硅技術來説,技術壁壘更高,成本下降曲線更緩慢,另外還有電池壽命,轉換率衰減等問題。因此經過幾年的商業競爭,目前全球只有美國的Firstsolar公司才能將薄膜技術既玩出水準又玩出規模。

  在漢能進入光伏行業的2009年之前,彼時因為晶體硅價格虛高,因此薄膜電池發展較快,薄膜技術和晶硅技術的全球産量比例尚在二八左右。但後來晶硅價格逐漸回歸正常,價格從最高400美元下降到目前20美元左右,而且晶硅技術的效率提升很快。

  2009年之後,薄膜技術的市場份額日益減少,目前薄膜技術和晶硅技術的全球産量比例已經達到0.5比9.5左右。近幾年內,大批的薄膜技術企業破産,漢能也因此能夠抄底那些曾經在業內風光一時的薄膜技術企業,包括德國Solibro,美國MiaSole,GlobalSolarEnergy和AltaDevices。

  漢能官網宣稱目前已成為“全球規模第一、技術第一”的薄膜太陽能企業,這兩個雙第一看上去很了不起,但其實深究的話會發現一些問題。

  首先,“規模第一”指的是産能規模第一,而不是産量。其實漢能産量並不高,歷年的組件出貨量排名榜單中都找不到漢能的名字,如此巨大的産能規模,卻沒有相應的産量,要不就是漢能自己宣傳的産能規模虛高,要不就是漢能的産能利用率很低,都不是好事。

  其次,“技術第一”,指的其收購的Miasole的銅銦鎵硒(CIGS)組件量産轉化率已達15.7%,並獲得獲得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認證的最高轉化率達到20.5%,的確挺厲害。但是漢能沒有公開此技術的度電成本,不管什麼技術的太陽能組件生産的電都是相同。

  因此目前在太陽能行業,真正重要的只有度電成本這個指標,假使某項技術轉換率很高,但成本也高,那消費者並不會因為轉換率買單。目前業內的薄膜王者Firstsolar也不是僅靠轉換率而成功,其度電成本相對於晶硅電池也很有競爭力。

  除了技術路線分歧外,漢能太陽能的商業模式也頗具爭議,其商業模式簡單概括就是“自産自用,捆綁政府”。目前漢能在全國有九個生産基地,生産基地分別位於雙流、武進、禹城、邳州、雙鴨山、青海等地。對於漢能目前的産量規模,九個基地似乎有點太多太散,産量比漢能多十幾倍的英利目前也不過七個生産基地。顯然漢能建設那麼多基地並非出於生産考慮,而是出於其他目的。

  雖然漢能在太陽能領域的玩法,讓很多業內人士看不懂,很多著名光伏企業的高管對漢能的做法公開表示不滿。但這並不影響李河君在光伏領域的佈局,之前同宜家在全球合作,最近漢能又高調宣佈同特斯拉展開闔作,還贊助國際汽聯電動方程式世錦賽,這樣的行銷方法著實賺足了眼球,而且效費比也很高,效果堪比英利贊助世界盃,李河君真不愧是一個精明的商人。

  665億身家遭質疑或含水分

  2013年,李河君以664.9億元躋身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第四位,但李河君的真實身家仍不被外界所知曉,甚至被質疑含水分。其在漢能集團的控股股份也被外界傳聞有兩個版本,一種是超過50%,還有一種則是高達97%。

  事實上,在漢能集團高歌猛進佈局光伏産業的同時,其在國內新疆吐魯番、江西宜春等地的光伏項目還處在尚未投産的狀態。對於漢能集團“一基兩翼”業務的投資和盈利狀況,也僅能從漢能集團方面給出的公開資訊管窺一二。而漢能集團讓人捉摸不透的股權抵押和媒體曝光資訊,更給這個光伏大鱷的真實財富添加了一絲神秘色彩。

  2010年,漢能集團宣佈以11億元獲得了2009年在香港上市的鉑陽太陽能29.4%股權,成為控股股東,之後又進一步增持至50.65%。李河君成為鉑陽太陽能實際控制人。2013年1月17日消息,鉑陽太陽能更名為“漢能太陽能集團有限公司”,新中文股份簡稱為“漢能太陽能”。根據漢能太陽能2013年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漢能太陽能凈資産約合113.85億人民幣,純利潤14.42億元。

  2013年末,漢能集團將所持漢能太陽能51.05億股抵押給4間金融公司,貸款餘額約5.2億元,實際使用貸款額約為3.45億元來增持公司股份。為何坐擁百億乃至千億資産的漢能集團要通過抵押股權的方式來獲得僅3億余元的貸款?漢能集團的真實財力、現金流究竟如何?

  據了解,李河君前幾年大肆宣揚的“2000億”薄膜太陽能研發生産投資計劃實則多來自於地方政府和銀行。“漢能在各地投資依據其'三三制原則',政府出資三分之一,銀行出三分之一,漢能自己出三分之一,有時漢能連自己的三分之一也不出。”一位漢能離職高管如是説。

  2011年與2014年,漢能集團分別獲得國開行300億融資授信和民生銀行、亞洲金融合作聯盟提供的總額不低於200億元的融資支援,以支援漢能集團在全球開發水電、風電、太陽能等清潔電力,幫助漢能引進、消化和吸收世界上先進的太陽能發電技術。

  “在歐盟'雙反'之前,國內光伏企業90%的産品都是銷往國外的。最後達成的協議是,我們國家出口到歐盟7GW的配額,而在之前我們出口到歐盟是20GW,那麼就算是7GW全部出口了,我們還有13GW的産能釋放不了。國家就出臺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還是沒有辦法消耗掉這麼大的産能。”卓創資訊能源分析師王曉坤認為,目前國內整個光伏行業還是處在一個比較低迷的狀態。

  那麼,對於目前號稱總産能已經達到3GW,“終極産能目標10GW”的漢能集團,能否實現宏大目標,又如何找到賣方市場?這是新首富李河君接下來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