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1%人群或將擁有全球過半財富

  • 發佈時間:2015-01-27 00:31:17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扶貧慈善機構樂施會1月12日發佈了一份有關全球貧富差距問題的報告。該報告稱,2016年,佔全球總人數1%的富人群體其所擁有的財富將超過其餘99%全球人口財富的總和。樂施會在該報告中提到,這1%的富人群體其所擁有的全球財富從2009年的44%增長到2014年的48%,而到2016年,這一比重估計將超過50%。

  樂施會總幹事溫妮·拜安伊瑪在1月12日表示,全球不平等的程度讓人感到震驚,儘管這一問題越來越在全球議程中突顯出來,但是全球貧富差距還是在迅速擴大。

  就在去年10月,瑞士瑞信銀行發佈了《全球財富報告2014》。該報告認為,過去5年來,全球富裕人士的財富增加了近20萬億美元。2013年,全球富人的總財富為52.62萬億美元,瑞信銀行預測,到2016年,全球富人的財富總和預計將達到64.3萬億美元,達到歷史新高。

  自由經濟的自我調節

  有一種看法認為,從歷史的縱向發展來看,無論是歐美發達國家還是亞洲以及其他發展中國家,財富差距拉大是一個大的趨勢。其實,財富差異在任何時代都是存在的,只是有大有小。

  就市場經濟而言,雖然會産生貧富差距,但市場機制本身具有調節貧富差距的功能。在自由市場經濟中,當某一産業資本獲得高額利潤時,其他資本就會涌入,從而會降低先入資本的投資回報;在勞動力自由流動的條件下,當某一地區某一行業勞力工資很高時,其他地區其他行業的勞力就會流入這一地區和行業,從而遏制這一地區和行業工資水準的提高,同質勞動的收入趨於一致;商品的自由流動,使同樣商品的價格趨於一致,從而使這種商品的生産者,包括資本技術與勞動的收入一致等。市場經濟的常識和實踐告訴我們,市場經濟在産生貧富差距的同時,也在遏制貧富差距的進一步擴大。實際上,自由的市場經濟從産生貧富差距的那一刻開始,同時也內生一種均衡機制,它通過經濟要素的流動和價格的變化,遏制貧富差距的擴大,也就是説,市場經濟會産生貧富差距,同時通過市場均衡機制的作用,又會縮小貧富差距。而貧富差距本身就是推動經濟要素流動和價格變動的原因,也即是縮小貧富差距的原因。社會就是在這不斷産生貧富差距又不斷被縮小的過程中發展。而且經濟要素包括商品、生産要素,資訊的流動越通暢,越迅捷,越廣泛,貧富差距的縮小越快。按照這種市場機制均衡作用的機理,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經濟體內,經過市場機制的長期作用,貧富差距雖然不能被消滅,卻是可能逐步縮小,而達到一個合理水準。

  全球化的惡果

  那是什麼原因導致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的呢?市場經濟能夠解決絕對貧困等問題,在競爭中會使得更多的人受益。而市場經濟的全球化卻又加劇了兩極分化,但絕對貧困人口減少。

  在不同的歷史階段,産生貧富差距的原因不盡相同,而至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的這一波的財富差異主要是全球化造成的,全球化給少數人帶來了巨大的財富,但是不僅沒有給更多的人帶來財富,而且使這些人成為全球化的受害者,窮國越來越窮,富國越來越富;窮人越來越窮,富人越來越富。我們本希望全球化會讓所有人受益——既包括富人,也包括窮人;既包括發達工業國的民眾,也包括發展中國家的百姓;但如今,全球化的不利影響正日趨明顯。我們看到了一個阻礙發展的、不公平的全球貿易體制,也看到了一個不穩定的全球金融體系,在這個體系中,窮國一次又一次發現自己背上了難以應付的債務負擔。資金本應從富國流向窮國,現在卻日益逆向流動。

  全球化給了資本無限的機會,無限的自由,資本一定是逐利,它一定會流向可以賺錢的地方,但是賺來的錢呢,還是歸資本所有,勞動所得只佔很少的一塊。資本是可以流動的,但是政府又要生存,政府對資本不能徵收很高的稅,一對資本徵收很高的稅,它就跑到其他國家去了,正如近年來,面對經濟困境,法國、義大利和西班牙等國也都出現了各種各樣高稅率的“富人稅”。其中最引人關注的要屬法國奧朗德政府徵收的稅率近75%的“超級富豪稅”。在過去兩年的實施中,這一“超級富豪稅”不僅沒有像預期那樣為法國政府帶來鉅額稅收、縮小貧富差距,甚至還造成了很多負面影響。富豪們為了避稅紛紛“離家出走”,移民至其他國家,而資本外流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就業機會減少。據法國勞工部數據,去年11月,法國失業人數繼續增加2.74萬人,累計失業人數攀升到了348.83萬人。

  1月21日,2015年世界經濟論壇就要在瑞士小鎮達沃斯(Davos)開幕。來自世界重要國家的政治精英、商業精英將齊聚達沃斯共商全球大事。

  樂施會總幹事溫妮·拜安伊瑪也在本屆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擔任共同主席一職。她表示,將在此次達沃斯論壇上敦促各國立即採取行動解決全球貧富差距問題。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曾在多個場合提及全球貧富差距問題。她提醒各國領導人,如果任由貧富差距不斷擴大,那麼勢必會對國家經濟的長期發展以及全球經濟的復蘇與增長帶來不利影響。

  拜安伊瑪説:“特權階層、既得利益者阻礙我們建立一個更加公平和繁榮的世界,現在到了各國領導人採取行動的時刻了。”

  拜安伊瑪還強調,全球財富分配體系應該變得更加包容、平等以及可持續。為此,樂施會在該份報告中也為各國政府提供了7點建議以應對貧富差距問題。這些建議包括:打擊企業、富人們的偷稅漏稅行為;對健康、教育等公共服務進行投資;公平承擔稅收壓力,將稅收負擔從勞動力和消費層面轉移到資本和財富層面;引入最低生活工資,確保所有勞動者都能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對同工同酬進行立法,給予女性勞動者平等待遇;為最貧困的人提供最低收入在內的足夠保障;達成一個全球性的縮小貧富差距的目標。

  圖片來源:樂施會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