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美國上演“店商+電商”大戲

  • 發佈時間:2015-01-22 20:30:40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榮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受到電商衝擊的不只是中國國內百貨商場,國外百貨商店也同樣生存艱難。剛剛結束一年一度的“聖誕促銷季”,美國連鎖巨擘梅西百貨(Macy’s)和零售商J.C.Penney不約而同地宣佈在新一年裏削減門店及員工數量。總部位於俄亥俄州的梅西百貨稱,此次受關門波及有14家店面,J.C.Penney則會在今年4月前火速關閉39家店。

  與此同時,美國2014年12月零售數據大幅低於預期。日前,美國商務部公佈的數據顯示,12月零售銷售環比為-0.9%,預期值-0.1%。

  與其他傳統零售行業一樣,“新戰略”引申含義就是關店、裁員。梅西百貨宣佈將關閉14間門店,同時裁員超過3000人,以集中服務一些受歡迎的項目,比如線上下單到店提取等O2O項目。

  傳統零售行業迎來“新戰略”

  梅西百貨表示,其關閉的14間門店整體年銷售額約為1.3億美元,未來在部分被關閉商店附近可能開設新店,其餘將被電子商務取代。與此同時,梅西百貨將創建一個電子商務團隊,探索O2O等新線上商業模式,比如“線上訂單店內自提”和“門店直送”等。

  “門店直送”指的是,如果顧客在梅西百貨的某一門店內想買的東西缺貨,該門店可從其他分店調貨並將商品運送至顧客家中。這項業務可幫助梅西百貨保持較低的庫存水準。

  而“線上訂單店內自提”指的是,顧客在網上下單後,可以到店內自行提貨,這樣不僅能節省運費還可以提高提貨時間的自由度。這項業務覆蓋所有大型梅西百貨門店和旗下的奢侈品百貨布魯明戴爾百貨店(Bloomingdale’s)。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莫岱青對此現象分析稱:“一方面是受電商的影響,現在網上購物比較流行,因為其購物便利,所以很多消費者選擇網上購物,分流了一部分線下人群;另一方面是戰略上的調整,要把其部分實體店作為網上發貨的物流中心。”

  “我們的商業形式隨著顧客‘店舖—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手機’消費模式的轉變而轉變。我們必須將焦點落在顧客的消費平臺上,然後確定下一步怎麼走。”梅西百貨首席執行官蘭德·格倫(TerryLundgren)解釋説。

  中投顧問零售行業研究員杜岩宏告訴國際商報記者,美國兩大零售商選擇削減門店及員工數量的原因主要是市場環境發生改變。一方面,消費者的消費途徑發生改變,目前線上平臺銷售額增速明顯,因此零售商選擇順應消費者購物習慣進行改變;另一方面,基於成本、市場競爭力等考慮,尤其是線上增速顯著,線下零售商更加迫切地衡量線下店舖的支出收入比,表現不佳者自然會被淘汰。

  相關數據顯示,在2014年美國“黑色星期五”消費季中,全美零售行業共銷售了91億美元,其中網路零售總額為23億美元,網購交易佔比近兩成,同比增長22%。但傳統百貨行業則表現疲軟,梅西百貨公佈的假日季銷售業績顯示,在2014年11月和12月的銷售旺季中,銷售額只上漲了2.7%。

  電子商務是趨勢並非威脅

  美國《財富》雜誌認為,關門不失為J.C.Penney的明智之舉。首先,據房地産和分析公司分析,J.C.Penney有350家左右的連鎖百貨位於B檔購物中心,交通不太便利,另有175家左右處在C類不受人待見的地區,銷售額下滑不可避免。其次,大部分關閉的店面恰好滿租期,因而也不需要做過多的額外賠償。第三個原因則與梅西相同,J.C.Penney的數字行銷正處於上升態勢。

  “電子商務大潮裏,全球的傳統百貨行業都要重新再定位。”莫岱青表示,不論是中國還是美國、歐洲,零售行業尤其是百貨行業都需要重新“學習”,而在這個過程中,關店裁員進行業務收縮會成為普遍現象。

  “美國國內零售百貨業面臨的情況與國內百貨業有一些共同之處,即電商的迅速發展産生了巨大衝擊。線上與線下各有不同的優勢存在,因此電商完全取代的可能性較小,但是電商佔比會在消費者習慣及線下零售商加碼的情況下有所增加。對於零售商而言,涉足電商不可避免,因為其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另一策略就是調整門店,以較低成本、集中資源做好線下資源,最大程度地提高營收。”杜岩宏稱。

  對於電子商務發展到一定階段是否會完全取代零售百貨行業的擔憂,莫岱青認為不足為慮。“取代是不會,畢竟零售實體的體驗功能是電商無法替代的,而且是有其目標客戶群體的。美國的電商發展相對比較穩定,格局也相對定下來了,但還會繼續搶佔市場份額。”她稱,“反觀中國的電商還在發展中,網路零售格局相對也比較穩定,天貓、京東、蘇寧等佔據了多數市場份額。”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