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八個月賺了第一桶金,開了第二家店”--探訪長春工商登記改革“第一店”

  • 發佈時間:2015-01-22 16:24:01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長春1月22日新媒體專電(記者郎秋紅 孟含琪)在吉林省長春市高力汽貿城西側,有一家剛開業不久的輪胎輪轂修復店。店面裝修精緻,墻壁上挂著一排排不同車型、不同顏色的輪轂,頗有“專業范兒”。

  “這是我開的第二家店。”老闆程謨遠美滋滋地告訴記者,與第一家店相比,這家店是“升級版”,無論是營業地點、店面裝修都比第一家“高大上”了許多。

  程謨遠還有個特殊的身份,2014年3月全國實行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後,他是長春市第一個成功申請到營業執照的法定代表人,他的公司也成為長春市工商登記改革後註冊的“第一店”。公司營業以來,他的生意風生水起,8個月後就用第一家店賺來的錢開了第二家店。

  “我是改革後第一個拿照的人”

  程謨遠今年35歲,22歲出去打拼,漂在上海、內蒙古等地做過酒店管理、輪胎銷售。2014年,漂泊在外的他經一番考察,決定自己創業開家汽車外觀件修復店。這是一項偏冷門的行業,一般汽車的輪轂、大燈、保險杠損壞後,都是直接更換新件,成本高,又浪費。其實,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這些汽車外觀件可以修復,零件修復後可達原件性能的95%,價格卻僅有原件的20%左右。

  “開始有挺多顧慮。”程謨遠説,以前政府管得比較死,拿公司註冊來説,手續一大堆,沒有十天半個月辦不下來。親戚朋友勸他,直接找個代辦公司辦註冊算了,既省心,又少生氣。不過,既然是創業,他還是打算來個全流程體驗,把這個過程當作對自己的“歷練”。

  程謨遠清楚地記得,2014年3月1日、2日是雙休日,3日,他特地起了個大早趕到長春市工商局,提交材料、當場審查、核準企業……讓他沒有想到的是,所有的流程一路綠燈,當天他就拿到了執照。更加驚喜的是,他成了長春工商登記改革“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做買賣的都講究個運氣,我是第一個拿照的人,這預示著我的好運來了。”他説。

  從沒房頂的廠房到“高大上”的新店

  程謨遠的第一家店地處偏僻郊區。創業初期,他既是老闆也是員工,儘管不是學汽修出身,但所有的機器他都會用。因為缺錢,廠房的房頂只挂了一張帆布,四處漏風,修理零件時手時常凍得沒知覺。即使這樣,他也很滿足。

  “公司的註冊資本是30萬元,如果不是工商登記制度改革,我的公司不知什麼時候才能開上。”程謨遠説。改革前,他需要拿出30萬元驗資,還得拿另一筆錢買設備,加在一起需要60萬元。為了創業,他賣房子湊了30萬元。買了設備就沒有驗資錢。改革取消了公司註冊資本最低限額要求,不再規定公司股東(發起人)繳足出資的期限,驗資錢可以慢慢湊。於是,程謨遠用手頭的30萬元買設備,順利開上了公司。

  最初,車主對外觀件修理不認可,一個上萬元的輪轂,稍微破損就要換新的,反正有保險公司理賠。從保險公司到4S店,程謨遠一家家做工作,還給車主提供到府取破損件,修好後到府安裝的服務。

  漸漸地,他的生意好轉了。員工人數從3人增加到13人,營業額從每月2、3萬元擴大到20萬元,合作的單位從1家發展到7家,廠房安裝了棚頂,燒起小鍋爐。“過去10個車主中幾乎沒有一個人同意修,現在10個人裏只有兩三個堅持換新的。”

  去年11月份,創業8個月的程謨遠賺到了第一桶金。他用第一家店賺的錢開了第二家店。新店位置更好,更方便與客戶打交道,他的生意又上了一個檔次。

  “我要開100家連鎖店”

  “創業就是在克服困難中一點點成長。”程謨遠説。隨著時間推移,今年長春市場已經有了越來越多類似的修理店,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程謨遠的企業想上規模,但是他的資金有限。“房子已經賣了,沒有什麼能在銀行抵押的。所以一直很擔心能不能貸來錢。”他説。

  不過,程謨遠對未來非常有信心。“大環境越來越好,各行業都在改革,對創業者越來越有利。”去年企業剛開張時,程謨遠去稅務局辦發票,規定每次最多只能拿20份,每份最高1000元。好幾次發票用完,不能及時開給客戶,導致客戶對他産生了質疑。“當時又無奈又著急,可沒辦法只能不停地向客戶解釋。”後來,隨著稅務部門推進改革,辦理髮票也容易多了。“現在只要合理申請,拿多少份都行。”程謨遠相信,只要國家鼓勵創業的大方向不變,銀行早晚也會改變。“像我們這樣認真做實體的,説不定哪一天銀行就會到府來幫我貸款。”

  程謨遠新店的招牌上,用醒目的紅字標注著“NO.002”的字樣,“2”的前面留出了百位數的位置。“照這個速度發展,也許用不了多久,我就真能開100家直營連鎖店!”他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