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燃油稅銷蝕積極貨幣政策油價降價好處大打折扣

  • 發佈時間:2015-01-22 08:36: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原標題:燃油稅銷蝕積極貨幣政策 油價降價好處大打折扣

  我們的財稅部門正在製造和阻止油價下降,油價下降的好處中國享受不到或者説大打折扣;油價上漲的壞處必將陸續到來。

  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面對經濟下滑,一般都會採取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鬆的貨幣政策配套使用,至少啟用一方,但另一方不能拖後腿。從過去的一年多來看,央行實施的貨幣政策雖名為“穩健”實為積極寬鬆;財政政策口號是“積極”實為穩健甚至是消極的。

  石油價格的重要性眾所週知,石油價格的下跌對經濟增長的意義也是顯而易見的。1月17日,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在和訊財經年會上介紹説:“我們用CGE(一般均衡)模型的估算結果是,如果年均油價降低10%,我國年均實際GDP增速可因此提高0.12個百分點。”馬駿先生的模型顯然沒有計算油價下跌後,財政部三次提高了燃油消費稅,汽油消費稅從1元/升提高至1.52元/升,柴油從0.8元/升提高至1.2元/升。

  這樣,石油價格雖然下跌,但是,加上稅收,油價跌幅有限。加稅無論在哪個國家都是嚴重的財政緊縮政策,勢必讓積極的貨幣政策大打折扣,更致命的是,極大壓縮了貨幣政策空間。

  消費稅走向消極

  關於三次加稅的討論很多,有法律專家和經濟學家比如馬光遠等從程式角度指出財政部一個部門就決定加稅而不通過立法機構,而財政部門相關專家也作出了回應。網上打賭和段子漫天飛,反映出民眾的無奈和譏諷。

  然而,回歸財政和貨幣政策層面,燃油稅對貨幣政策的銷蝕作用討論很少,對於影響經濟增長的討論更少。

  1月20日,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國內生産總值(GDP)63646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4%,增速創下近24年新低。其中,第四季度增長7.3%,增速雖較上一季度持平,但是環比增長僅為1.5%,較上一季度減慢0.4個百分點,且連續第二個季度放緩。

  經濟界對經濟放緩達成共識,高層也對這種局面有所認識,並提出了“新常態”一説。

  自去年以來,本人多篇文章提出“降準不如降息,降準和降息加起來不如減稅”觀點,遺憾的是,不僅未出現大範圍大幅度減稅,相反,比如在燃油消費稅上出現了大幅度加稅情況。

  事實上,我們執行了一項積極的貨幣政策和消極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向前跑;財政政策向後拉。燃油稅也許收不了很多錢,但是,其對油價起到不降價的作用,其杠桿效應需要翻倍考量,其對中國經濟和貨幣政策的影響十分巨大。

  從來沒有國家一方面採取寬鬆貨幣政策,另一方面採取消極的財政政策的,這不是新常態是變態。

  對貨幣政策與經濟的傷害

  簡單來説,大幅度提高燃油稅從以下幾方面對貨幣政策和經濟産生影響:首先,燃油稅增加會大幅提高物價,影響CPI增長;其次,物價上漲影響貨幣政策進一步寬鬆,或者説制約了貨幣政策放寬,因為,央行必然在實施寬鬆貨幣政策時要顧慮物價上漲,抑制通脹是任何央行的第一位的天然的職責;第三,事實上的高油價對油價下跌帶來潛在的經濟增長徹底打消。

  筆者多次撰文説過,油價對物價和CPI影響作用非常巨大,國際油價的大幅下跌為央行實施寬鬆的貨幣政策提供了空間和可能,而燃油稅的不斷、大幅提升正銷蝕了這一空間。

  在和訊的財經年會上,馬駿先生引用很多國際研究成果,他介紹説,國際上相關文獻所研究的主要是油價上升對産出的影響,而不是油價下降的影響。從理論上講,油價上升主要通過三個渠道降低産出。一是油價上升推高生産成本,較高的成本導致最優産出的下降;二是油價上升抑制消費(如抑制對汽車的消費,並擠出其他消費),從而導致總需求下降並負面影響産出;三是油價上升推高通脹,導致貨幣政策緊縮,總需求和産出因此下降。至於哪個渠道更為重要,相關研究沒有給出一致的結論。針對不同國家和不同時段的數據所作的實證研究表明,在油價上升的背景下,由於緊縮性貨幣政策導致的産出變化對産出總變化的貢獻在30%-75%之間。

  關於油價下降對經濟的好處,西方學者的注意力主要集中于對消費的提升作用。比如,近半年的油價下跌對普通的美國駕車者來説,省下了每年500美元的汽油費,對消費的刺激相當於工資上漲1%。對德國的普通駕車者來説,每年也可省下200-300歐元的汽油費用於其他消費。對消費者來説,油價下跌相當於減稅或補貼對消費的刺激,會從需求面拉動産出。

  許多經濟學家認為,油價下跌雖然會通過多種途徑提升産出水準,但影響的效果與油價上升相比具有不對稱性,即油價上升對産出的負面衝擊要大於油價下降對産出的正面影響。對這種不對稱性的解釋至少有兩種:一是認為價格、工資的黏性有不對稱性,即工資、價格上漲比較容易,但下降比較難,因此油價下降通過價格影響産出的效果相對於油價上升來得更小。二是認為貨幣政策的反應具有不對稱性,即由於多數老百姓對通脹十分厭惡,但對通縮的反應則比較不明顯,所以油價上漲更容易導致緊縮貨幣的政治壓力,而油價下跌引致的鬆動貨幣政策的壓力相對小一些。

  關於油價上升對實際GDP的影響幅度,Jimenez-Rodriguez和Sanchez(2005)的研究顯示,如果油價上升10%,美國實際GDP增速會降低0.3-0.6個百分點,歐元區GDP增速則會下降0.1-0.3個百分點。關於油價下跌對産出影響的幅度,最近瑞士銀行的研究報告估計,如果油價下跌15%,全球GDP增速可提高0.25個百分點。世界銀行最近的報告也表明,由於供給原因導致的油價下跌30%可以提升2015年全球經濟增速約0.5個百分點。

  現在,我們的財稅部門正在製造和阻止油價下降,油價下降的好處中國享受不到或者説大打折扣;油價上漲的壞處必將陸續到來。

  高油價必然導致通脹

  前面已有論述,馬駿介紹,油價變化對通脹(CPI、PPI的變化率)的影響渠道至少有三種。首先,汽油、柴油等油品本身就是CPI和PPI的組成部分,油價下跌會直接影響這些價格指數;其次,油價的變化會逐步影響石化、交通運輸業等行業的産出價格,並在更長的時滯後通過投入産出關係影響幾乎所有産品和服務的價格。因此,如果油價的變化是永久性的,它不但會在短期內影響整體通脹(也譯為標題通脹,即headline inflation),最終還會影響核心通脹(剔除食品、石油價格影響後的通脹水準);第三,油價變化可能會影響通脹預期,而預期會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加速”油價向核心通脹傳導的作用。

  IMF用MULTIMOD模型對油價上升如何影響發達國家的消費價格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如果油價永久性上漲50%,會提高美國和歐洲的年度CPI漲幅1.3個百分點。世界銀行最近的研究指出,10%的永久性油價上漲在其效果高峰時將導致全球CPI漲幅提高0.3個百分點,而30%的永久性油價下跌則將使全球CPI漲幅降低0.4-0.9個百分點。

  根據馬駿的方法研究,他介紹,關於油價變化對CPI漲幅的影響,可以用三種辦法進行估計:統計(指數權重)法、CGE模擬方法、計量回歸方法。其中,統計法直接採用CPI中成品油的權重估算,CGE方法將油價下降作為外生變數衝擊引入一般均衡方程組體系進行求解,計量方法則構建了油價、産出缺口、食品價格等變數對CPI的解釋方程。統計法由於無法考慮到原油價格向各種中間和最終産品的傳導,會低估對CPI的影響,所以只能作為參考。除了這三種方法之外,也有學者使用投入産出表方法,但由於投入産出表方法只考慮上游産業向下游的價格傳導,沒有考慮到需求變動、工資以及盈利等因素對價格的反映,該方法傾向於明顯高估油價變動對CPI的影響。根據CGE和計量方法的結果,如果年均油價下降10%,我國年均CPI漲幅會下降0.2-0.3個百分點。

  “我們用CGE模型的估算結果是,如果年均油價降低10%,我國年均實際GDP增速可因此提高0.12個百分點。世界銀行最近的估計是,油價下跌10%對中國GDP的影響在0.1%-0.2%之間,這個結論與我們的判斷基本吻合。油價下跌對我國GDP的影響比其他一些國家小的原因之一是石油佔我國全部能源消費的比重不到20%。”馬駿表示。

  馬駿關於國際油價的變化對中國的影響已經考慮到了特殊情況,並打了折扣,然而,中國經濟無法從國際油價中受益和對貨幣政策空間的壓縮是不爭的事實。

  (作者為《華夏時報》總編助理、金融部主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