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養老金並軌,險企機遇在哪?

  • 發佈時間:2015-01-21 14:32:09  來源:深圳特區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金融行業記者陳丹淳 通訊員 潘 晶 許 靜

  上周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改革全面啟動,意味著中國計劃經濟時代特殊的養老金“雙軌制”走向終結。業內人士認為,養老金並軌制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必然結果,並軌後有助於構建多層次的養老保險網路,提高養老保險資金的投資效率和投資利潤。對商業保險企業來説,該改革方案公佈後對保險股利好顯而易見,而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業務市場值得期待。

  年金市場誘人 險企優勢明顯

  養老金並軌將為保險企業帶來什麼發展機遇?這次改革內容中加入的建設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就是相當於企業職工起到養老補充作用的企業年金。業內人士預計職業年金每年可達到千億繳費規模,這塊“大蛋糕”對有企業年金基金管理資格的機構誘惑力十足。

  相比信託、基金等機構,險企在企業年金管理上具有一定優勢。對外經貿大學保險學院教授王國軍表示,從數據上顯示,國壽、平安、長江、太平、泰康五家養老險公司佔據了年金受託70%的份額。險企優勢在於其技術全面、服務專業、效率高。險企擁有精算師、投資人及長期養老賬戶管理經驗,因此無論是賬戶管理還是資金投資都有著更豐富的經驗,可以更好地進行企業年金管理。此外,險企將企業年金和其自由的商業産品結合起來,為客戶提供更全面服務,滿足多元需要。

  在企業年金髮展上,我國目前只有一些實力較強的企業設有企業年金,與發達國家相比還處於起步階段。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曾表示,我國企業年金現在有2200多萬職工參加,積累7400多億資金,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在去年推出的保險“新國十條”就提出“支援有條件的企業建立商業養老健康保障計劃,支援保險機構大力拓展企業年金等業務”。據各養老保險公司報送保監會統計報表數據顯示,去年1-9月,太平養老、平安養老、國壽養老、長江養老和泰康養老等收到的企業年金繳費為438.99億元;受託管理資産2949.00億元;投資管理資産2599.05億元。王國軍認為,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和企業年金在未來有相當大的規模。

  改變養老觀念 商業保險發力

  “養老金並軌也是在引導人們養老觀念的轉變。”太平人壽深圳分公司副總經理賀文藝告訴記者,從前“養老靠單位、靠政府、靠子女、養兒防老”等傳統養老觀念已經不適合當下市場經濟環境。“新國十條”強調商業保險的支柱作用,未來養老主要還是要靠個人,而商業養老保險將發揮更大的影響。

  王國軍認為,社會保險涉及範圍越大,其保障水準越不可能太高。商業養老保險作為市場化的養老制度一定會補充社會養老保險的不足。尤其是稅收遞延型的商業養老保險政策一旦出臺,商業養老保險就會迎來重大的發展機遇期。

  事實上,現在平安、太平、泰康等險企均瞄準養老市場,目前最受矚目的要數高端養老領域。作為目前險企養老社區最大投資者,繼在去年北上廣三地的養老社區旗艦店開業後,泰康近期入股國投信託延伸壽險産業鏈、與中信醫療建立戰略合作協議、聘得邵逸夫醫院院長負責養老社區醫療部門等一系列動作都在推進“醫養融合”戰略。據悉,未來5到8年,泰康人壽將在全國投資1000億元,建設25到30個養老社區,先期構建擁有超過5萬名客戶的連鎖養老網路,長期將達到20萬名客戶規模,足見泰康佈局對養老産業前景的信心。

  中國太平對養老市場反應迅速。上月,太平在深圳的“梧桐人家”養老體驗中心開業,為華南地區客戶提供親身體驗的機會。去年10月,上海周浦的養老社區正式開工並計劃在2017年下半年建成投入試運營,這標誌著太平養老産業發展邁出關鍵性步伐。包括上海周浦、深圳體驗中心在內的四個體驗區已經開業。據介紹,太平保險將充分發揮跨境經營特色與綜合金融平臺優勢,整合境內外資源,為客戶提供集財富管理、健康管理、養老社區和生活服務為一體的所有養老解決方案。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