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2014年,中國居民收入“跑贏”GDP

  • 發佈時間:2015-01-20 16:56: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上海1月20日電(記者陳愛平)中國國家統計局20日公佈的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跑贏”GDP;衡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基尼系數進一步收窄,為0.469;收入分配結構進一步優化。

  城鄉一體化住戶調查顯示,2014全年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為20167元,比上年名義增長10.1%。扣除價格因素後,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8.0%,比2013年的7.0%漲幅有明顯擴大,也高於2014年中國全年國內生産總值(GDP)7.4%的增速。

  在中國居民收入平穩增長的大背景下,收入結構及收入分配也在不斷改善。

  首先,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大於城鎮居民水準。統計局數據顯示,按常住地分類來看,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28844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8%;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10489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2%,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大於城鎮居民水準。

  其次,按收入來源分類來看,2014年中國居民工資性收入、經營凈收入、財産凈收入、轉移凈收入分別為11421元、3732元、1588元、3427元,較上年分別增長9.7%、8.7%、11.6%、12.6%。財産凈收入及轉移凈收入增速快於工資性收入及經營凈收入,顯示出居民收入來源多樣化進一步提升。

  業內人士指出,中國居民收入的增加、收入結構及收入分配結構的改善,為中國經濟平穩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瑞穗證劵亞洲公司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分析認為,2014年,中國居民收入增長對消費的支撐作用明顯,使得經濟發展及經濟結構優化更有可持續性。

  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居民每人平均消費支出為14491元,比上年增加7.5%,也“跑贏”了GDP。

  復旦大學經濟學教授殷醒民認為,居民收入來源多樣化有助於進一步優化中國居民收入結構。例如,對於農村居民來説,財産性收入的增加意味著他們有更多的資金或者物資來擴大生産,這對保障農村居民生活水準的提高非常重要。

  “對於社會低收入群體來説,轉移凈收入對應的轉移支付保障更為重要,轉移凈收入的增加意味著縮小社會保障上的待遇差異,使收入分配更為均衡。”殷醒民説。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宏觀分析師唐建偉指出,中國股市回暖帶來居民財産性收入增加,對消費增長提供資金來源。此外,就業形勢較好、收入平穩增長等積極因素,也支援消費信貸需求持續較快擴張。

  展望2015年,業內人士建議應進一步推動“惠民生”與“穩增長”的良性迴圈。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説,中國經濟增長、經濟結構調整與收入增長應形成良性迴圈:以消費為主的經濟增長模式,保證新增GDP能投入到居民消費部門而非生産性部門;而經濟增長要從投資拉動轉換到消費拉動,其前提是提高居民收入、改善居民收入結構。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認為,當前在中國作為生活必需品的食品價格波動較大,對低收入居民影響較大,因此建議進一步理順商品價格形成機制。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建議,可調整消費稅徵收範圍及徵收率,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有助於消費增長。另外,網際網路消費等新型消費方式的迅速發展,也有利於消費的平穩增長。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