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合約到期未了結,將強制平倉

  • 發佈時間:2015-01-19 05:33:22  來源:今日早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信證券昨晚發公告,整頓“兩融”業務:

  合約到期未了結,將強制平倉

  中信證券昨日晚間公告稱,因存在為到期融資融券合約展期的問題,中信證券被證監會採取暫停新開融資融券客戶信用賬戶3個月的行政監管措施,公司已對此採取整改措施。

  公告

  合約到期前兩周,將反覆提醒客戶

  根據公告,中信證券將暫停新開立融資融券客戶信用賬戶3個月。自1月16日起,公司將不允許新增任何新的合約逾期,距合約到期兩周前將反覆提醒客戶及時了結合約,對於到期未了結的合約將強制平倉。

  中信證券同時承諾,在監管規定的時間內,清理完成舊的逾期合約,並將融資融券業務客戶開戶條件由客戶資産滿人民幣30萬元,提高到客戶資産滿人民幣50萬元。

  中信證券表示,公司始終高度重視融資融券業務風險管理,隨著融資融券業務規模的快速增長,為有效控制風險,公司已經實行嚴格的風險控制標準,目前融資融券業務客戶保證金比例為70%,客戶融資杠桿比例較低。此外,對客戶信用賬戶持倉集中度實行實時交易前端控制,限制客戶信用賬戶單一持股比例,降低客戶流動性風險。

  該公司表示,將認真整改,全面梳理現有業務流程和規章制度,嚴格按照現有業務規則開展業務。

  此前,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16日説,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和國泰君安3家公司存在違規為到期融資融券合約展期問題,受過處理仍未改正,且涉及客戶數量較多,對這3家公司採取暫停新開融資融券客戶信用賬戶3個月的行政監管措施。

  質疑

  頭號股東精準減持,或涉內幕交易?

  證監會通報券商融資融券業務檢查情況當晚,中信證券的公告顯示,公司第一大股東中國中信公司1月13日至16日減持公司股份合計3.48億股。

  中信證券公告稱,1月16日,公司收到第一大股東中信有限《關於減持中信證券股份的通知》,提及1月13日至1月16日,中信有限通過上交所集中競價交易系統減持公司股份合計348131745股。減持完成後,其持股比例由20.30%降至17.14%,仍為本公司第一大股東。

  有媒體計算,中信公司減持套現金額已超百億元,並對如此精準的“踩點”減持行為提出質疑。

  中信證券並未直接回應,但多位券商業人士表示,大股東在減持前要履行內部審批程式,很難將此次“精準減持”與內幕交易聯繫在一起。

  中信建投行業分析師劉義和徐飛撰文指出,“有傳言大股東及公司已知曉處罰結果,進而臨時減持,屬於違規行為。”

  “我們認為,這種傳言不符合邏輯,大股東在減持之前,需履行一系列內部審批程式,而減持行為也分佈在四個交易日,由此可推斷不是臨時決定減持。”

  中國中信為何大規模減持?

  劉義和徐飛認為,去年下半年以來,券商股漲幅巨大,除有小非不斷減持外,國元、山西、國海、太平洋的大股東都有減持行為。因而,中信大股東本次減持也屬正常,只是由於其行業地位,才為市場所關注。

  西南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剛也表示,上個月,國海證券國元證券東北證券等多個券商遭遇限售股解禁後的原始股股東大量減持,凸顯産業資本對當時券商股估值水準的不認可,而2014年11月份,華泰證券、國海證券、招商證券也遭遇同樣的命運。換而言之,産業資本對券商股的大規模減持,並非突如其來,反而具有持續性。中國中信公司作出的減持,同樣也可以被看作是對過高估值的否定,沒有論據充分證明産業資本是在“兩融”檢查後才作出突發性減持。

  劉義和徐飛分析,中信證券正在推進H股增發工作,有分析認為,大股東減持A股後,將通過參與H股增發套利。但公司在H股增發公告中明確指出“本次H股發行對象擬為獨立於本公司、並非本公司的關聯人士的合資格的機構、企業和自然人及其他投資者”。

  另有分析稱中信集團擬逐步減持公司股份,並退出證券行業。對此,上述兩位分析師認為,證券行業發展空間巨大,中信集團作為國務院特批的三家金融控股集團之一,退出這一行業並不符合邏輯。

  據新華社、北京青年報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