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4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姚貝娜之死”為何變成了利益交換

  • 發佈時間:2015-01-19 02:30:52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專欄

  在華誼和姚貝娜家人看來,擅自成立“姚貝娜光明基金”是貶低了姚貝娜捐贈眼角膜行為的道德價值。對於良善的社會而言,利益交換不應該支配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善良、尊嚴、平等這些良善社會最重要的價值觀,都不應該通過利益交換來獲得。

  最早知道姚貝娜的名字是因為1月15日晚上有人在網路發佈消息説她因乳腺癌去世。辟謠之後的16日,姚貝娜在深圳北大醫院離世。17日,同行爆料稱,“有記者偽裝進入太平間”拍攝姚貝娜遺體(實際為進入臨時手術室,拍攝眼角膜摘除)遭到家屬反對,繼而引發各方對道德的“話題性”討論。

  “姚貝娜之死”背後的“利益交換”

  “記者偽裝”進入臨時手術室拍攝之所以被爆料、被爭論,究其原因無非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爆料者自認為遭受不公,憤而爆料;一方面是旁觀聽者深受刺激,認為“偽裝者”損害了死者的尊嚴。爆料記者説:原來和移植眼角膜的醫生姚曉明約好了提供信源,不料對方被“某晚報”搞定,承諾對方獨家,自己被拋棄了。

  而17日上午,深圳晚報登出已同其他基金會聯合設立“姚貝娜光明基金”的消息。其中聯合的相關公益組織裏還包括為姚貝娜摘除眼角膜的醫生姚曉明的“曉明眼庫基金”。讓人不得不懷疑:移植醫生姚曉明“背信棄義”與“某晚報”的合作,也許是因為某晚報投入了更多的資源,與移植醫生姚曉明合作成立“姚貝娜光明基金”以及為姚曉明提供募款的宣傳。

  這樣的事情幾乎每天都在我們身邊發生,利益交換不僅僅是讓交換者貪腐更多的錢、買更好的車、住更好的房子,甚至已經侵蝕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切事情都以利益交換為導向,如果對方能給出足夠多的利益,資源的掌握者甚至可以出賣一切,大可以出賣“礦山”、“國家工程”,小甚至是移植醫生接觸器官捐贈者遺體的便利都可以拿出來交換。

  人為了達到一個目標而不擇手段的行為,之所以容易遭到社會的批評,是因為我們做的每一件事,在做這件事情的同時,也是在表達和傳播針對這個事情的態度和價值觀。

  “姚貝娜光明基金”撇不清利益交換

  “好死不如賴活”是很多中國人的生存信條,“討口子還嫌餿稀飯”是一部分公益人的心態。前者的極端化表現就是為了生存可以放棄對價值觀的思考,後者的極端化表現是只要公益人的行為穿著“公益慈善”的外衣,就佔有了天然的優勢,繼而忽略對人尊嚴的保護。

  雖然姚醫生表示,自己與進入太平間拍攝的記者無關,但在華誼公司和姚貝娜的家人看來,“姚貝娜光明基金”是移植醫生姚曉明和某晚報“利益交換”的結果,也許他們不是不接受“姚貝娜光明基金”的存在,而是不接受移植醫生姚曉明和某晚報把“姚貝娜光明基金”當作謀利或達成某種目的的工具。所以,華誼公司在聲明中把這些行為定義為“各種令人不齒行為”。將“姚貝娜捐贈眼角膜”視為可以彼此作利益交換的商品,這種做法是對善舉的歪曲和不合適的社會評價——損害的是姚貝娜作為一個逝者應當得到的尊嚴和尊重。

  在華誼和姚貝娜家人看來,擅自成立“姚貝娜光明基金”是貶低了姚貝娜捐贈眼角膜行為的道德價值。這個行為,無疑潛在地消費社會公民的善良美德。

  利益交換是市場經濟的産物,它是商業交往中的一種工具。今天,我們這個社會面臨的很多問題,是因為大家不僅僅把“利益交換”當成一種工具,而是把“利益交換”發展成了我們社會生活的價值觀,很多人把 “利益交換”當做解決一切社會問題的原則,甚至在慈善與公益領域也是如此。

  對於良善的社會而言,利益交換不應該支配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善良、尊嚴、平等這些良善社會最重要的價值觀,都不應該通過利益交換來獲得。究竟是什麼樣的價值觀應當主導我們的社會和公民生活,這才是需要我們整個社會持續和深入展開討論的問題。

  □才讓多吉(公益人士)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