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評論:養老金雙軌制終結 實質公平起步

  • 發佈時間:2015-01-15 09:53:00  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特約評論員徐立凡

  廢除養老金雙軌制是可喜的進步,但從實質公平的角度看,僅僅是第一步。而新開始的指向,是構建一個運轉更為有效的社保運轉機制,和一個更加透明的行政運轉機制。

  近日,國務院印發《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決定從2014年10月1日起對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進行改革。決定規定,機關事業單位在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應當為其工作人員建立職業年金。單位按本單位工資總額的8%繳費,個人按本人繳費工資的4%繳費。工作人員退休後,按月領取職業年金待遇。職業年金的具體辦法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制定。這項改革意味著引發社會高度關切的養老金雙軌制走向終結。

  養老待遇作為公民的基本權利,不應因為其所從事的職業不同而有顯性差異。過去,4000萬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無需繳費即可享受相對較高水準的退休待遇,不僅造成了顯性不公,而且帶來了增加財政負擔,機關事業單位難以消腫,社會就業觀念扭曲等一系列副效應。機關事業單位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將退休待遇改為養老待遇,並交由社會管理後,可以在多方面産生正向連鎖反應:不僅能夠提升社會公平度,而且有助於降低社會對機關事業單位的過高期望,優化行政體制改革的環境。

  廢除養老金雙軌制是可喜的進步,但從實質公平的角度看,僅僅是第一步。一方面,與人數更為龐大的企退人員、只能享受基本養老金的城鄉居民相比,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養老待遇仍足讓人仰慕。另一方面,雖然今後機關事業單位和個人需要繳納費用,並從財政賬戶轉到社保賬戶,但實際上仍是由財政支付。相對於現有社保賬戶存在著的缺口隱患,財政支付的社保賬戶顯然具有更強的兜底功能,沒有支付之虞。而職業年金的設立,也會進一步增強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養老安全預期。

  制度存廢,涉及老賬新賬,涉及能否平穩過渡,因此期待一蹴而就並不現實。但這並不妨礙展開養老金並軌能否達到實質公平的討論。事實上,其中可能存在的疑問就是進一步推動養老制度改革的空間。

  實現更實質的公平,需要在啟動養老金並軌的同時,用更快的速度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的標準,以縮小因過去的雙軌制而拉大的鴻溝;

  需要用更快的速度推進養老金管理制度的改革,通過在市場中的孵化,增強其保值升值功能,增強社保賬戶的支付能力,這比單一的討論延遲退休更加急迫,可挖掘的潛力也更大。

  而最重要的是,在機關事業單位推行更徹底的改革。如果機關事業單位的規模能夠縮減,如果其工作人員的隱形收入通道能夠堵住,那麼財政負擔其養老成本才有合理性,才能為社會真正認可。

  養老金雙軌制走向終結,不是結束,而是新的開始。而新開始的指向,是構建一個運轉更為有效的社保運轉機制,和一個更加透明的行政運轉機制。只有這兩者同步偕行,養老待遇的相對公平才能實現。相關報道見A06版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