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養老保險制度要從社會分配層面考量
- 發佈時間:2015-01-15 08:57:07 來源:中國財經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日來,與養老保險制度相關的爭議在一度沉寂後又再次起勢。
有媒體就此提出一個問題:“中國社會保障繳費率全球排名第一”,這個説法有一定道理。實際上,如果把五險一金都計算在內,企業和個人的繳費率簡單相加高達60%上下,其中尤以養老保險繳費率28%為全球之最。同時,按現行政策,實際上越是低收入的參保者,繳費金額佔工資的比例就越高。然而,繳費率高,退休人員養老金的工資替代率卻不高。拿到國際上作比較,可能又是較低的。這是什麼原因呢?
究其原委,高繳費率主要是養老保險制度造成的。20世紀90年代,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前,企業職工不用繳費,由企業自行負擔本企業職工的退休金。改革後,企業單位和職工雙方都向政府的養老保險機構繳費,然後由養老保險機構來社會化地統一支付養老金。
但是,對於改革前已經退休和已經參加工作的企業職工(分別稱為“老人”和“中人”),政策上有了“視同繳費”的規定。一直以來,養老保險基金中的這一缺口始終沒有補上。值得注意的是,新近決策的公務員和事業編制人員向養老保險制度的“並軌”之舉,“老人”和“中人”被“視同繳費”再次重復。
近年來,由於養老保險向農民工擴面且參保後不再允許退保,同時年輕力壯的農民工距離領取養老保險還有很長的一段時間,但現在參保的農民工可能會在今後的某一時刻同時進入老年階段,那時養老保險基金的負擔就會突然加重,而且屆時可能正是中國社會人口老齡化的高峰,這也許就是一些專家提出的準天文數字的“政府負債”。
鋻於上述情形,現在政府確實需要拿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來。但是,需要提醒的是,社會保險保障的是基本生活水準,這個影響因素是不確定的,譬如物價上漲就很難預估。加上少子老齡化的發展趨勢,會使繳費的人越來越少;而國際上的金融形勢又比較險惡,投資回報難以確保。所以,要考慮養老的問題,必須首先跳出保險的框框。
應該看到,養老的問題是社會分配的問題。從宏觀的層次看,養老問題的解決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中國社會生産的社會財富能有多大規模;二是這些社會財富將怎麼分配,而社會保險只是其中的分配手段之一。2012年,國際勞工組織通過了《社會保護底限建議書》,強調要保護弱勢群體,要以社會轉移(轉移支付)和社會服務來達到目標。
所以,中國的養老保障改革可能要打破迄今為止對保險思維的路徑依賴。現在相關的改革目標有二:一是要減輕企業和個人當前的經濟負擔,二是要使養老保障制度可持續。簡言之,可採取的改革方案是:
其一,將養老保險制度的模式確定為現收現付,標準可對應工資替代率,並且一步到位地實現全國統籌。
其二,用其他形式的公共資産填補養老保險基金的缺口,目前應該儘快有個明確而又可行的辦法。
其三,工資水準在一定金額以下的低收入的勞動者,可以不參加養老保險,將來進入老年階段後可享受國家補貼(不是新事物,現在的城鄉居保本質上就是國家補貼)。
其四,儘快實施可在稅前列支的個人養老儲蓄賬戶制度,政府確保其利率至少相當於國債。
其五,大力發展養老服務産業,要保證老人在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情況下有尊嚴、無痛苦地度過晚年,目前可以從對完全失能老人的長期照護入手取得突破。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