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己的事
- 發佈時間:2015-01-15 08:31:26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范學忠通訊員劉玉濤沈達順
河南省淮陽縣白樓鎮黨委委員鄧運洪,身為包村幹部,他幫助村裏籌資修路、打井,幫助群眾流轉土地搞特色種養;身為武裝部長,他幫助軍烈屬生産生活,幫助青年軍人安心服役。群眾的事就是他的事,群眾的難就是他的難,在危難關頭不惜捨身搶險,用真情贏得了老百姓的愛戴,用行動詮釋了農村基層幹部的精神。前不久,淮陽縣委把鄧運洪樹為“踐行焦裕祿精神的好幹部”典型,他的事跡也榮登中央文明辦主辦的“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的“中國好人榜”。
村裏事比村委知道得都清楚
2014年5月8日下午1時30分,大菜園村村民陳秋麗的房屋,被燒垃圾的人不慎引燃。正在村裏走訪的鄧運洪聞訊後,飛奔現場,先後衝進火場救出一位年邁的老人,搶出兩個煤氣罐。當他再次提水衝進去時,不幸被燃燒的有毒氣體熏得當場昏厥。隨後被趕來的群眾,迅速將鄧運洪送往醫院搶救,但他的呼吸道和肺部還是被嚴重灼傷。
“當時,與起火房子緊臨的廚房內有兩個煤氣罐,多虧鄧部長,不然後果不堪設想。”事情過去7個多月了,但對當時的情景,陳秋麗仍如在眼前。大李行政村主任劉計動告訴記者,去年縣裏計劃大菜園村啟動一個生態園建設項目,鄧部長負責做通180余戶村民的土地流轉工作。那天,已經忙了一上午的鄧運洪跟大家説好,“午飯後碰頭,趕在村民下地前再好好和他們談談。”下午1點多,鄧運洪便趕到大菜園村村頭,就在等村幹部時,聞聽“救火”便撲向火場。
劉計動説,鄧運洪經常在村裏轉,早出晚歸已成習慣。村裏的事他比我們村委知道得都清楚,村裏誰家有個啥事都樂意跟他説説。
群眾的事他總能想辦法解決
今年36歲的鄧運洪,2011年4月調至白樓鎮工作任武裝部部長,同時兼任該鎮大李、盧關、沈廟等西南片5個行政村的“片長”。
上任伊始的鄧運洪下村走訪發現,大李行政村通往縣城2公里的道路,是王莊、劉莊等六七個村村民生産生活的主幹道。由於年久失修,已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5000多村民盼望早日修路。鄧運洪積極協調資金,一條投資48萬元的水泥路在2011年底前鋪設完成。2012年,他又協調修了大菜園村、小菜園村分別通至環城幹道長各700多米的水泥路。
如何利用縣城近郊優勢讓群眾富起來?這是鄧運洪經常琢磨的一件事。他結合農村實際情況,鼓勵群眾流轉土地,發展特色養殖種植業。村民鄧濱昌想擴大農業種植合作社的種植規模,鄧運洪動員四個行政村,幫其流轉土地2200畝,種植兩糯雜交高粱,年收益300多萬元。現該合作社已發展社員300多戶。
軍烈屬的事就是他自己的事
身為武裝部長,鄧運洪深知做好軍烈屬工作事關國防建設。他上任後跑遍了全鎮軍烈屬家庭,摸清他們的生産生活情況,為他們盡力辦實事做好事。群眾説:“鄧部長為軍烈屬做的好事,一籮筐也裝不完吶!”
喬莊村現役軍人王濤的母親常年癱瘓在床,父親體弱多病,家庭生活困難。鄧運洪不僅幫他們辦了低保,又幫王濤的弟弟找到了工作;丁莊青年丁義1992年勇鬥歹徒壯烈犧牲,其父偏癱母親患甲亢病,鄧運洪不但為他們辦理了大病救助資金,逢年過節還和村幹部帶上慰問品去看望他們。
劉莊村軍屬李岩想搞養殖既不懂技術,又沒有門路,鄧運洪得知後,籌資金、跑項目,終於幫他建起一個佔地15畝的養牛合作社,還聯繫縣畜牧局專家代為培訓養殖人員。2014年,李岩養的牛存欄量已達300多頭,預計年收入近百萬元。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