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水泥産能利用率持續走低

  • 發佈時間:2015-01-12 10:42:00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李心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記者日前從中國水泥協會了解到,2014年水泥産能利用率不到70%,水泥行業産能嚴重過剩現象沒有得到實質性改善。

  2014年1—11月,全國累計水泥産量22.7億噸,預計全年累計産量將達25億噸。而按現有新型幹法水泥回轉窯1800條的設計産能計算,實際的水泥粉磨能力已超36億噸,利用率不足70%,比2013年73%的利用率還低。

  國家已出臺多項措施治理水泥行業産能過剩,為何在2014年全行業産能利用率繼續走低?中國水泥協會秘書長孔祥忠認為,前幾年企業非理性投資行為、地方政府一味上項目是導致水泥行業産能過剩的根本原因。

  孔祥忠介紹説,從2006年到2012年,隨著經濟持續高速增長,水泥市場需求旺盛,帶來水泥項目投資熱。6年間,水泥熟料新增産能的年增長率高達21%,直到2013年才有所回落。有些企業出現非理性投資行為,不斷擴張規模,投資新建生産線。同時,部分地方政府仍然追求GDP快速增長,用優惠政策招商引資、吸引投資者上水泥項目,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水泥行業的産能嚴重過剩造成了過多無效投資和大量的資源浪費。數據顯示,2014年至少有3個省區水泥行業全面虧損,而這3個省區依然有新建的水泥項目開工。同時,近兩年建成的部分新生産線出現從點火儀式完成後就一直停産的現象。如果這種現象再持續發酵,將不可避免地帶來企業裁員和員工再就業風險。

  為化解産能過剩,中國水泥協會聯合各省市自治區水泥協會及企業積極推進水泥企業兼併重組,遏制新增産能,協調市場供需狀況。具體措施包括:根據季節和需求變化,鼓勵大企業主動限産、停産;選擇錯峰生産方式,在北方冬季採暖期水泥窯全面停産;引導水泥企業産業鏈延伸;支援水泥窯協同處置城市垃圾、污泥;鼓勵企業海外投資建廠;通過制修訂標準和行政措施加快淘汰落後産能;提供國內外技術交流,加速企業技術創新。

  “即使是在已經出現嚴重産能過剩的2014年,部分地方政府對水泥項目的投資衝動依然存在,面對投資項目帶來的産能過剩與短期GDP指標,這些地方政府往往取後者。”孔祥忠舉例説,一個年産200萬噸水泥的項目,一般投資額為6億—7億元,從項目開工到正式投産僅需一年時間。一年後,按産能計算,企業年産值可達6億元以上。這種有一定的投資強度,又有可觀回報的項目,受到地方政府的極大青睞,甚至不惜違規上項目。然而政府這種引進産能過剩項目的招商行為造成了市場的不公平競爭,新企業享受稅費優惠政策待遇有可能盈利,而當地原有企業未能享受,生産管理成本高。這也使得投資新建項目比收購兼併企業投資更有利,從而阻礙了有利於優化存量的企業兼併重組。“要根除産能嚴重過剩項目的再投資,有效化解産能嚴重過剩,就必須從體制和制度上解決問題,加強監管,有效遏制地方政府的GDP衝動。”孔祥忠建議。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