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養水保魚穩生態

  • 發佈時間:2015-01-08 01:32:48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本報記者 馬愛平

  日前,針對長江漁業發展的困境,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在中國長江三峽集團總公司的支援下,提出了全新的“生態漁業”發展模式,以應對漁業當前的挑戰。

  據了解,生態漁業是針對當前漁業存在的諸多不足和缺陷而提出的全新解決方案,是在現代生物學和生態學理論指導下,基於環境友好和生態和諧的原則開展漁業資源養護和可持續利用的新型漁業模式,這種漁業模式以水域生態系統健康和漁業資源可持續利用為首要任務,開展具體的漁業資源養護和水域生態保護工作,使水生生物群落和特定的水域生態環境相適應,以實現持續、穩定、綜合效益顯著的一種漁業模式。

  “生態漁業不能理解為水産養殖業,不等同於捕撈業,更不等於集約化養殖。漁業生産有養殖、增殖、捕撈等多種形態,生態漁業並不是這些形態的重復或組合,而是基於水域生態系統健康的‘養水保魚穩生態’”。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博士畢永紅説,生態漁業是基於生態系統結構功能需要的種群合理補充、復壯和維繫;是尊重自然、保障系統動態平衡的科學管理;是確保系統恢復彈性和抗干擾能力的必要捕撈;是追求生態與經濟協調一致的綜合效益和長期效益;是生態修復和保護,對被破壞生態系統的修復與重建;是科學理論支撐和技術指導下的適度捕撈;是基於生態健康需要和種群結構穩定的“輪捕輪放”和“捕大留小”;是對捕撈規格和數量均有嚴格限制的適度捕撈;是確保不同物種種群結構動態穩定的科學捕撈。

  畢永紅説,為了可持續的長江漁業,一段時間的長江禁漁顯得尤為迫切和必要,長江禁漁的同時,需開展必要的生態修復和水域環境改善工作,同時,要合理規劃和佈局長江未來的發展格局,明確長江要發展什麼,不發展什麼,減少對水域生態的干擾和破壞,將生態文明的理念落到實處。

  畢永紅強調,在長江休養生息取得明顯效果後,依然要嚴格按照生態漁業的理念,開展長江生態保護和漁業生産管理,強化漁業執法,確保長江漁業的可持續發展和生命長江的生生不息。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