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醫藥:一場關於科學的爭論

  • 發佈時間:2015-01-08 01:32:33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回望2014,中醫藥界的故事始終貫穿著一條主線:中醫藥學到底是不是科學?這個爭論始於年初,“爆炒”于年中,卻在年底出現了戲劇性的定論。

  2014年新年伊始,一群反中醫人士在上海召開了第一屆“反中醫大會”,不僅打出了“愛生命·反中醫·信科學·去愚昧”的橫幅,全盤否定中醫的科學性,而且還再次提出了“廢醫廢藥論”的主張。

  一位與會者在發言中説,“中醫消磨了國人的理性思維、摧殘了民族的科學素養”。他認為:“上海第一屆反中醫大會,打響了草根科普愛好者群體討伐中醫藥的第一槍,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然而,這個反中醫大會舉辦的消息卻引來了諸多網友的關注,大量網友留言反對這些“草根科普愛好者”的言論。有網友認為,“能治好病有很多途徑,不怕中醫是偽科學就怕科學是偽真理”。

  年初的這場反中醫大會,結局不僅沒有達到反中醫的效果,反而是挑起了公眾對中醫藥的熱愛和關注。

  年中,除了中國科協主席韓啟德院士的一番言論被一些媒體炒作誤讀以外,一場關於脈診驗孕的“挑戰”也在網路上引發了極大關注。微網志名人“燒傷超人阿寶”發起挑戰,願出獎金5萬,以隨機盲法測中醫脈診準確率是否能超80%。該事件被媒體報道後引發輿論熱議。

  脈診驗孕挑戰事件發生後,《中國中醫藥報》最先在官方微信回應發送文章《中醫氣魄:回應“脈診驗孕”挑戰》,《科技日報》也在第一時間發出聲音,刊發了《從“脈診驗孕挑戰”説開去》的評論。但在接下來的報道中,一些媒體卻不斷挑起雙方矛盾,製造輿論。

  然而,新浪網在隨後發起的一項關於“脈診驗孕”挑戰的網路民意調查卻顯示,有74.2%的網友支援中醫,20.4%的網友支援“燒傷超人阿寶”,5.4%的網友選擇中立。隨著挑戰的升級,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本次挑戰毫無意義,希望停止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似乎是為了回應這一年有關中醫藥是否是科學的爭論,2014年歲末的11月24日,中國農工黨中央、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北京舉行了盛大的第一屆“中醫科學大會”。這次會議以“中醫藥——國家戰略資源”為主題,以“科學認識中醫藥,促進中醫藥傳承和創新”為宗旨,邀請了中西醫藥界各路頂級專家出席了會議。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農工黨中央主席陳竺在會議上的講話被媒體廣泛報道。陳竺認為,中醫藥防患于未然的理念和系統論、整體論的認識特點,已為現代醫學理論所接受,不僅適用於醫學,亦可用於人類社會發展方式和治理模式的借鑒,應當借助現代學術語言實現對中醫藥學的解讀和發展,要加快傳承與創新步伐,促進中醫藥學術進步。他認為,如果能夠將中醫的整體觀、辨證施治、治未病等核心思想與現代西方醫學結合,將有望給醫學模式的轉變以及醫療政策、醫藥工業,甚至整個經濟領域的改革和創新,帶來深遠的影響。

  更為重磅的一個消息是,進入2014年的最後一個月份,12月19日,Science竟然出版了一期中醫藥專刊。該期專刊編發了《世界衛生組織2014—2023年傳統醫學戰略視角》《一個全球性的科學挑戰:從古代治療實踐中吸取經驗教訓》《東方是東方,西方是西方,兩者是否永遠不相會?》《證:一個疾病診斷和治療的系統生物學方法》等多篇文章。美國科學促進會CEO、Science雜誌出品人Alan Leshn博士稱:“傳統醫學的研究者正在試圖通過現代組學和最新的技術來規範傳統治療方法。”

  Science出版的這期中醫藥專刊,在新年到來之際,為爭論了一年的問題圓滿地劃上了一個句號。

  正如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竺在首屆中醫科學大會上指出的那樣,中醫藥學植根于中華文化的深厚土壤,惠及東方、影響世界,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它充滿著古代智慧和哲學思辨,為現代醫學發展提供了新的哲學理念和應用選擇。

  但願未來,我們能夠看到更多的中西交融。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