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徵信市場向民營機構敞開大門
- 發佈時間:2015-01-07 00:31:47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對民營經濟來説,又一股春風吹來。1月5日,人民銀行印發《關於做好個人徵信業務準備工作的通知》,要求八家機構做好個人徵信業務的準備工作,準備時間為6個月。
央行放下“一家獨大”的身段,批准8家機構開展個人徵信業務的相關準備工作。此舉,將使更多的個人信用轉化為個人財富,深刻影響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並推動全民信用意識大大提升。
八家機構被點名做準備
1月5日,央行發佈了《關於做好個人徵信業務準備工作的通知》,要求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屬阿裏螞蟻金融服務集團旗下)、騰訊徵信有限公司、深圳前海徵信中心股份有限公司、鵬元徵信有限公司、中誠信徵信有限公司、中智誠征信有限公司、拉卡拉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北京華道徵信有限公司等八家機構做好個人徵信業務的準備工作,準備時間為六個月。這意味著,上述八家公司或將成為首批獲得個人徵信業務經營資格的個人徵信商業機構。同時也標誌著中國徵信體系建設邁出關鍵一步。
從首批機構名單不難看出,監管部門也有意向徵信行業注入更多的網際網路元素。除了鵬元徵信和中誠信徵信等公司是從事徵信業務多年的老牌機構之外,首批入圍名單中,在網際網路金融領域風生水起的“三馬”——阿裏、騰訊、平安均各獲一席位。
目前,我國提供個人徵信服務的“正規軍”只有央行徵信中心及其下屬的上海資信公司。截至2014年10月底,徵信系統收錄1963萬戶企業及其他組織和8.5億自然人信用資訊。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在2014年底也曾提出,央行對大數據公司進入徵信系統持開放態度,並且預計不久將有大數據公司進入徵信市場提供徵信服務。此前,已有不少商業機構表達了要申請個人徵信牌照的意願。
獲得公共部門數據成為亮點
《關於做好個人徵信業務準備工作的通知》的發佈曾一度被認為是“央行首度下發個人徵信牌照”。但有資深徵信業人士解釋稱,這僅表明央行開始正式受理申請,“定向邀請”名單上的8家機構遞交材料,尚未到牌照發放階段。“受理時間6個月,意味著個人徵信的市場競爭會在年中打響。”該人士表示,屆時獲得牌照的機構在對接公共部門數據上將大獲優勢。
目前這8家機構只是按要求做好準備,真正取得牌照尚需時日。據悉,上述這8家機構未來在個人徵信業務方面將各有側重,財付通信用産品和業務中心高級總監吳丹曾表示,“騰訊即將推出網際網路徵信體系,這個徵信體系的基礎是建立在騰訊大數據能力上,通過分析用戶行為記錄,向金融機構提供用戶評級資訊。”拉卡拉高級副總裁唐淩也透露,“拉卡拉的企業徵信業務主要面對的客戶群為股份制商業銀行,拉卡拉通過對中小微企業的流水賬做數據分析,獲得企業的信用評級報告。”
北京一名徵信企業負責人表示,從名單看,定向邀請具有濃厚的試點意味,“每家企業的優勢和劣勢都不一樣,針對的市場也不同。”但持牌機構將擁有同一個優勢:能夠高效率地對接公共部門的數據。他表示,由於徵信業與“資訊服務業”之間存在模糊地帶,一些企業以資訊服務之名做一些邊緣的個人徵信業務,但局限于收集、使用公開資訊;獲得個人徵信業務牌照後,企業可向核心數據進軍,“除了央行徵信系統外,工商、稅務、房管乃至水電部門的數據都很有價值,只有持牌機構能與之對接。”
有利於培養個人徵信意識
潘功勝曾表示,徵信系統已經成為中國重要的金融基礎設施之一,在提高信貸效率、防範信貸風險、提高社會信用意識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不過,我國現有各類徵信機構、評級機構150多家,年收入20多億元。總體來看,中國徵信機構規模小,服務與産品種類少,資訊獲取難度大,難以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徵信産品和服務的需求。有券商機構測算,中國個人徵信市場空間將超過1000億元,但中國目前的個人徵信和企業徵信的總規模僅為20億元,其中個人徵信更是僅為2億元左右,一旦市場放開,未來中國個人徵信的增長空間巨大。
阿里巴巴集團COO張勇此前表示,阿裏現在已經是全球最大的商業數據中心。在阿裏未來的願景中,數據位於最核心的位置。那麼這些數據究竟有什麼用?數據是信用的來源。螞蟻金服信用業務拓展負責人鄧一鳴也表示,螞蟻金服做徵信可以看作是對央行徵信體系的補充,除了在人群範圍和數據分析維度上的補充外,還將提供更豐富化的徵信應用場景。
“當信用體系只服務於傳統金融業時,更多人可能不會太關心個人信用問題。”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説。阿裏和騰訊等網際網路公司介入個人徵信體系,將極大地豐富徵信場景,當人們逐漸意識到在與銀行有關的信用之外,那些與網際網路交集時産生的大數據也將影響其今後的消費行為時,個人徵信意識將被培養起來。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