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新加坡如何發展金融業

  • 發佈時間:2015-01-06 09:35:54  來源:中國財經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加坡國土面積僅720平方公里,但到2014年已匯集了600余家各類金融機構。其中,商業銀行近120家、投資銀行50余家、保險公司130余家、保險仲介公司60余家、基金管理公司約100家、證券公司60余家、期貨公司30余家、財務顧問50余家。金融機構的密集度和多樣化足以滿足新加坡經濟社會發展對金融的各類需求。金融服務業已成為新加坡經濟附加值最高的服務産業和國家稅收來源的最大支柱。根據倫敦金融城發佈的2013年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新加坡是全球第四大國際金融中心。新加坡已成為21世紀新崛起的國際金融中心。

  近年來,無論是新加坡官方和金融機構的人員,還是新加坡高校與研究機構的學者,都較為一致地認為,新加坡財富管理行業發展成效顯著,預計到2020年將取代瑞士成為全球頂級財富管理中心。下列數據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説明新加坡近年來財富管理行業的發展成就:新加坡財富管理行業管理的資産在最近3年取得了年均10.7%的增長;2013年管理資産增長11.8%,規模達到了1.82萬億新元;其中對衝基金和私募基金的資産增長尤其強勁,對衝基金管理的資産增長20.9%,規模達到了888億新元,私募基金管理的資産增加33.6%,規模達到了747億新元。

  早在1997年底,面對亞洲金融危機的衝擊,新加坡政府就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問題進行了深刻反思和嚴密部署。1998年,新加坡正式推出了世界級金融中心的建設藍圖。按照藍圖,新加坡國際金融中心這一“大廈”由七大支柱所支撐(如下圖)。

  新加坡世界級金融中心建設藍圖

  在七大支柱中,新加坡又把發展資産管理市場作為建設世界級金融中心的最主要突破口。新加坡政府認為,無論債券市場、外匯市場、股票市場還是衍生品市場,均需要建立一個有深度的投資者群體,資産管理業務的發展是撬動諸多市場的支點。所以,新加坡應當優先發展基金管理業務,努力成為亞洲的資産管理中心:既管理全球公司在亞洲的資産,又管理亞洲公司在全球的資産。

  在明確的目標指引下,新加坡在金融監管體制、社會保障投資機制、稅收優惠政策等方面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調整。

  新加坡金融監管體制發生的巨大變化主要表現在:從一個強調管制、注重風險防範的市場,演變成目前以資訊披露為本和鼓勵金融創新的國際金融中心。新加坡金管局現任主官認為,市場競爭是促進創意的最佳方案,監管不該讓市場感到窒息,而是應該促進市場運作,讓市場表現得更好,政府強調投資者教育,政府不為個人投資作決定和承擔責任。為此,一方面,政府在金融監管中引入商業評級。如,政府委託私營企業——DP信用局對數量眾多的民間教育機構進行商業評級,並對社會公佈。經過幾年的時間,新加坡良莠不齊的民間教育行業得到了整頓和規範發展。另一方面,政府加快金融人才培養,為金融業發展儲備人力。如,成立了由淡馬錫公司控股的財富管理學院,面向全球招生,為新加坡財富管理行業的大發展提供人才儲備。

  為發展基金管理行業,新加坡政府進行了對社保資金等公共部門資金管理體制的改革。政府以社保資金等公共資源實行市場化運作和管理,帶動財富管理行業發展。具體而言,就是政府通過將部分社保資金委託在本國註冊的市場機構進行運作與管理的途徑,吸引和集聚全球有競爭力的品牌財富管理機構,由此推動新加坡資産管理行業的快速發展。

  為了實現打造“東方蘇黎世”的發展目標,新加坡政府持續性地強化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稅收等激勵政策。特別是近年來,新加坡政府實施了免收年營業收入100萬新元以下小企業的公司所得稅,對外來總部機構實施了更為優惠的公司所得稅稅率,取消了對個人徵收遺産稅等一系列關鍵性政策措施。具有國際競爭力稅收激勵政策的實施,加快了區域性和全球性總部機構、高凈值人群及其鉅額財富向新加坡的集聚,促進了新加坡科技類小企業的發展與壯大,進一步加快了新加坡建設以全球財富管理中心為重要特色的國際金融中心的步伐。

  在宏偉藍圖的指引和契合國情得力措施的配合下,新加坡的財富管理、債券市場和金融衍生品市場獲得了長足發展,不斷趕超競爭對手,脫穎而出成為具有自身特色與競爭力的國際金融中心之一。(作者單位:江蘇蘇州工業園區財政局)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