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敗70週年 安倍能否解開“死結”
- 發佈時間:2015-01-06 08:50: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羅伯特
作為日本第96任首相和第97任首相,在對待歷史的問題上,安倍是沿襲上屆執政時期的“回避”和“歪曲”,還是真誠客觀地承認戰爭責任?這在2015年,二戰結束70週年之際,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日本《朝日新聞》3日引述首相府消息,指日美官員正在加緊安排安倍與美國總統奧巴馬會談的日程。按目前透露出的計劃,在訪美期間,安倍將在當地發表有關二戰的重要演講,借美國這個“第三者”平臺向亞洲鄰國發聲。
天皇和夥伴的告誡
2015年是世界反法斯戰爭勝利70週年。安倍關於二戰的演講將直接定位政府對待戰爭罪行的態度,也為其在今年8月15日將發表的談話定調。
有分析稱,安倍會在今年謀求與中韓改善關係,但在歷史問題上可能不會從錯誤立場上後退。
在安倍的新年感言中,國際社會絲毫感覺不到安倍口中倡導的“積極的和平主義”,反而更像“擂響戰鼓”:“奪回‘強大日本’的戰鬥才剛開始。”“這是應該朝著日本‘建設新國家’邁出一大步的時刻。”
明仁天皇在1日發表的新年感言被有些媒體解讀為是對安倍新年感言的“敲打”,稱日本應該借二戰結束70週年之際反思戰爭歷史,思考今後走向,這是當下極其重要的事情。
《澳大利亞人報》3日的報道認為,日本明仁天皇1日發表的新年講話,暗批安倍在歷史問題上的修正主義傾向。
安倍的執政夥伴——日本公明黨黨首山口那津男2日在東京舉行的街頭演講對安倍也有提醒之意。他説,今年是二戰結束70週年,紀念意義重大,因此,充分總結引起那場戰爭之前的歷史,在反省的基礎上堅持和平路線,這才是日本迄今以來謀求的發展道路。
安倍模糊的表態
“回避”和“歪曲”應該是第96任首相安倍對待歷史問題的關鍵詞。
美國《外交政策》分析,安倍的政策構想源自一個信念:安倍及其保守派同僚認定他們必須為日本的帝國主義歷史平反。他們覺得,如果國民不為自己的國家和歷史感到自豪,日本就不可能強大。因此,他們一直在設法淡化或篡改有關20世紀三四十年代日軍在中國及其他佔領區強徵“慰安婦”和實施暴行的歷史。
1995年,時任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在“終戰50週年”談話中對日本的侵略歷史明確表示了反省。而自2012年12月任職以來,安倍則在是否繼承“村山談話”問題上含糊其辭。
安倍曾在2013年4月的參院預算委員會上表示,“不會原封不動地繼承‘村山談話’”,“‘侵略’的定義在學術界和國際上都還沒有定論”。安倍之後雖表示將基本沿襲此前的首相談話,但外界認為他對“村山談話”持保留態度。
在2013年和2014年的8月15日全國戰歿者追悼儀式上,安倍在致辭時均沒有提及歷代首相曾表明過的日本對亞洲的傷害以及反省。
去年12月眾議院選舉之前,各黨候選人接受記者質詢,日本記者團單刀直入地問安倍:“你是否會延續承認殖民地歷史以及侵華戰爭的‘村山談話’?”
安倍回答:“我把‘村山談話’視為日本政府的一個見解。若是打贏這場選戰,我會在這個談話之外,在明年迎接戰後70年時發表一個屬於安倍政權的談話……”
曲解還是正視歷史
據日本共同社3日的報道,日本政府將成立專家委員會,研究定於8月15日“終戰70週年紀念日”發表的安倍晉三首相談話內容。
日本政府計劃把為國際社會的和平與穩定“積極做出貢獻”、“面向未來”作為首相談話的重點。
但顯然安倍政府在上屆執政期內的舉動並不符合“和平”的定義:增設國家安全保障會議、強行通過特定秘密保護法案、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則,並於去年7月通過允許行使集體自衛權的內閣決議……
戰後一直走和平道路的日本如今正站在一個重要的十字路口。在二戰中,日本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僅在戰爭中死去的平民就達到310萬,並以戰敗迎來了戰爭結束。
作為第96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因為歷史問題給日本與近鄰的關係打上了“死結”。作為第97任首相,安倍是否能在歷史問題上改弦更張?
《朝日新聞》在3日的社論中警告説,隨著戰爭經歷者越來越少,日本出現歷史修正主義傾向,這會損害日本戰後70年建立的國際信用。
《每日新聞》在開年社論中呼籲日本放棄“亞洲老大”的意識,意識到中國與南韓的崛起是歷史必然,日本應接受東亞力量對比發生變化的事實並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