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俄國熊的利爪鋼牙”

  • 發佈時間:2015-01-06 01:31:57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期以來,與盧布貶值、俄經濟遭遇寒冬一起,成為西方媒體熱點話題的還有俄羅斯的核力量。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年度記者會上更是把核力量比作,並稱“一旦卸掉利爪鋼牙,俄國熊將一無是處”。請看科技日報特約國防科技大學原政委徐一天中將專稿—— “俄國熊的利爪鋼牙”

  2014年最後的日子裏,鍥入歐洲腹地的加裏寧格勒舉行了大型軍演,可攜核彈頭的“伊斯坎德爾-M”導彈再次高調亮相;去年10月底、11月初更是出現了3天內陸、海、空基核力量同時出動,陸基“白楊-M”、潛射“布拉瓦”導彈實裝實彈打靶,多批“圖-95”戰略轟炸機飛臨波羅的海和大西洋。這一系列大秀“核肌肉”的行動表明,在烏克蘭危機進一步發酵,西方經濟制裁、政治打壓、軍事圍堵不斷升級的情況下,俄羅斯正越來越多地憑藉核力量來威懾和反制對手,宣示捍衛自身利益的決心和能力。

   大國角力時露崢嶸

  從前蘇聯到今日俄羅斯,保持強大的核威懾始終是其國家安全戰略的基石。蘇聯解體後,俄經濟規模縮水,常規軍力與西方差距較大,唯有核武庫仍與美國堪相匹敵。面對西方咄咄逼人的全方位攻勢,宣示強硬的核政策、巧打核威懾的戰略牌,成為俄支撐大國地位、發揮大國影響的重要選擇。1993年蘇聯解體不久,俄羅斯就公開宣佈,廢止前蘇聯關於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諾。在俄《軍事學説》中,關於核威懾戰略有兩點引起廣泛關注的表述:其一是核武使用門檻不再限于應對敵方核襲擊。規定俄聯邦在面臨“其他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進攻時”“在遭遇常規武器侵略、國家處於危亡關頭時”,保留使用核武器還擊的權利。其二是核武使用範圍不僅限于保衛俄聯邦自身。宣佈在“盟友遭遇核武器和其他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進攻時”,同樣“保留使用核武器”的選項。

  普京多次直白地告知西方對手:“俄羅斯是首屈一指的核武器大國,最好別惹我們。”強硬的核政策,凸顯了核力量在維護國家安全中的特殊地位,也反映出常規軍力漸處下風、不得不更為倚重核威懾的無奈。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俄核力量常在大國博弈的敏感時刻以各種形式顯露崢嶸。一是戰略導彈試驗試射。2014年下半年,北約頻繁軍演,並宣佈在俄邊境部署快速反應部隊,俄針鋒相對地連續試射新型導彈。3個月內連續3次由“弗拉基米爾·莫諾馬赫”號、“尤裏·多戈魯基”號和“亞歷山大·涅夫斯基”號新型“北風之神”級核潛艇試射“布拉瓦”洲際導彈。俄國防部發佈消息,專門介紹後兩艘艇是在滿載彈藥、實裝水下潛航中發射成功的,顯然意在強調新型戰略核潛艇已形成可靠戰力。二是載核兵力巡航敏感地區。不久前,作為對美國增兵東歐的回應,俄國防部長紹伊古宣佈,“必須在西大西洋、東太平洋及加勒比海和墨西哥灣保持軍事存在”,俄戰略轟炸機連續10天內16次飛入阿拉斯加附近美防空識別區,2架轟炸機飛至距加利福尼亞海岸僅80公里空域飛行。三是調整核軍力部署以示威。2013年底,美國不顧俄強烈反對,在羅馬尼亞修建反導基地。基地開工第三天,俄即集結重兵舉行陸海空核部隊戰備檢查。北約宣佈在立陶宛部署可攜美制核炸彈的12架戰機,俄隨即提出計劃在克裏米亞部署戰略轟炸機。外長拉伕羅夫稱,“克裏米亞成為一個擁核國家的一部分”“俄羅斯有權根據國家利益和國際法律行事”,強勢表明瞭在克裏米亞部署核武的意向。四是重大軍演展示核武力。2014年4月底,美在俄周邊舉行“波羅的海行動”“軍刀攻擊”等演習,北約多國宣佈派戰機進駐波羅的海國家。面對西方兵臨城下,俄羅斯于5月上旬組織了核應對演習,普京與白俄羅斯、亞美尼亞、塔吉克、吉爾吉斯斯坦等國總統親臨指揮所坐鎮,陸基機動式洲際導彈、戰略核潛艇、戰略轟炸機“鐵三角”核力量同時出動,模擬了受到攻擊後如何進行大規模核打擊報復。

  “三位一體”全面升級

  據美國國務院公佈的資訊,目前美、俄分別擁有核武運載工具912件和911件,部署核彈頭1642枚和1643枚。從數量看兩國旗鼓相當,但品質有較大差距。俄不少核武是在蘇聯時期研發生産的,性能落後。為扭轉頹勢,近幾年俄軍加快了戰略核力量升級換代。雖然國內經濟下滑壓力很大,困難重重,但核武開發經費持續上升。據國家杜馬公佈資料,2014年在上年較大投入基礎上增加29.4%,2015年擬增14.9%。而不久前普京更是高調宣佈,“俄戰略核武器更新比例已達55%”。

  陸基核武更新,主要圍繞增強突防能力和發展機動平臺兩大重點。因應美國導彈防禦技術發展,俄在原陸基核武主戰裝備“白楊-M”基礎上研發了“亞爾斯”洲際彈道導彈。新版“亞爾斯”射程1.1萬公里,可帶4枚以上分彈頭,在飛行變軌、誘餌釋放、多級推進、複合制導、指揮控制等突防技術上有較大改進。該型彈與“白楊-M”並稱為俄“第5代洲際彈道導彈”,近兩年已裝備5個師。2015年將再列裝24枚“亞爾斯”。此外,俄國家火箭中心正研發第6代重型洲際導彈,代號“薩爾馬特人”,2015年擬投入總體試驗。與過去陸基導彈偏重固定陣地發射不同,近年來俄大量發展機動洲際導彈系統。除卡車平臺外,已重啟鐵路機動戰略導彈建設。計劃中的新型鐵路機動導彈系統每列載彈12枚,外觀類似冷藏車廂,列車時速100公里以上,敵方難以發現,預計2020年前列裝15套。

  海基核武更新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戰略核潛艇隱身於浩渺大洋,是可靠的核反擊力量。蘇聯解體後,由於經費欠缺、技術力量流失,新一代核潛艇研建一度停滯不前。首艘955型(“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1996年開工,歷經17年坎坷,至2013年才正式加入北方艦隊,且艇載武器等眾多問題遲遲未能解決。普京得知該艇困境後,表態“即便把克里姆林宮賣了也要及時造出新一代潛艇來”,並親自主持會議督促解決。目前3艘955型艇均已全系統建成,交付部隊服役,在此基礎上進行技術升級的955A型潛艇“弗拉基米爾大公”號、“奧列格大公”號、“克拉斯諾雅爾斯克”號、“哈巴羅夫斯克”號已開工建造。955A型採用新型聲吶,導航、定位、搜索、預警、通信系統均有較大改進,靜音性能更好。國防部的要求是,在美新一代戰略核潛艇服役前,要確保955A的綜合性能世界領先。除了加快戰略核潛艇更新換代,俄還研製了885型多功能攻擊核潛艇,既能發射超音速反艦導彈打擊航母編隊,又可發射能攜核彈頭的巡航導彈,最大射程達3000公里。該型艇首艘“北德文斯克”號列裝部隊後,已完成巡航導彈試射,計劃在2020年前再建造7艘。

  空基核武主要是對老型號進行現代化改造。俄空基核力量包括60多架圖-95MC、16架圖-160和近百架圖-22M3遠端轟炸機。國防部已宣佈2020年前再採購10架圖-160戰略轟炸機,同時每年對2至3架圖-160、6架圖-95MC進行現代化改造;現役的圖-22M3將逐步升級為圖-22M3M,預計2020年前完成30架升級。升級改造的內容為加裝新的雷達和導航系統,更新指揮資訊和火控系統,全平臺延壽。機載巡航導彈升級為射程可達2000公里的Kh-555和射程3000公里以上的Kh-102。新一代戰略轟炸機PAK-DA也正加緊研發,計劃2019年首飛,2023年服役。

  攻防結合強化威懾

  沒有可靠的防禦體系,即使手握強大的核武庫也難以形成足夠威懾。縱覽後蘇聯時期俄推進核威懾戰略的歷程,始終貫穿著一手抓核武之矛、一手築空天防禦之盾的努力。

  在近幾輪軍隊改革中,俄不斷探索革新空天指揮體制,整合空天作戰力量。1993年頒布《關於建立俄聯邦防空組織》法規,首次提出“空天一體防禦”;2001年1月以軍事航太、空間導彈防禦部隊為基礎組建航太部隊;2006年4月出臺國家《空天防禦構想》,明確了空天防禦指導原則、結構組成、作戰目標、建設路徑;2011年12月又對航太部隊和部分空、海軍防空兵力進行整合,成立了空天防禦部隊。2014年12月1日,俄國家防禦指揮中心正式投入值班,將戰略核力量、戰略預警、空天防禦、救災處突和軍隊日常行動指揮融為一體。近期俄媒盛傳空軍和空天防禦部隊將合併組成新的軍種“空天軍”。這些改革措施能否如期實現、能否達到預定效果尚待觀察,但俄對打造空天防禦體系的高度重視和不懈努力,是毫無疑問的。

  除了革新體制整合力量,俄近年來推進空天防禦建設還有4個鮮明特點:一是加速武器汰舊更新。2014年為4個空天防禦團改裝了新型導彈,計劃2020年前再裝備5個“S-400”團和20套“鎧甲”-S。二是打造複合型空天作戰系統。經多年努力,俄軍高、中、低空和遠、中、近程空天攔截體系逐步定型配套。“鎧甲”彈炮結合防空系統對付近程巡航導彈來襲有較大優勢。“S-400”射程達400公里,對遠、中、近程各類導彈均具較強攔截能力。正在研製的“S-500”系統,軍方根據未來空間作戰需求,不斷提升戰術技術性能指標,要求不但能攔截戰役戰術導彈、洲際彈道導彈,還能毀傷低軌衛星和高超聲速飛行器。依託這些骨幹裝備,正加緊研製類似美國戰區導彈防禦、陸基中段導彈攔截的綜合系統。殲擊機參與近太空武器作戰也在探索之中。俄空軍最近透露,研製中的第五代戰機“T-50”將具備摧毀高超音速武器和彈道導彈的能力。三是織密預警探測網路。國防部長紹伊古提出,要發展監測彈道導彈發射的統一太空系統,儘快將新一代“沃羅涅日”型預警雷達探測範圍覆蓋俄全境。目前已有4座該型雷達站建成投入戰備值班,另有4座在建,計劃2018年前完成。四是加強空天防禦科技和作戰理論研究。2014年3月正式成立了空天防禦中央研究所。

   核武戰略剛中有柔

  俄羅斯的核威懾每每以強硬姿態示人,但深入觀察可以發現,其實是剛中有柔,劍拔弩張而又不失彈性。

  第一,極力避免捲入新一輪軍備競賽。普京關於維護核大國地位的談話雖然咄咄逼人,但每一次強調發展核威懾的同時,都反覆重申“不會參與新的軍備競賽”“俄羅斯希望遠離任何大規模衝突”。分管軍工的副總理羅戈津最近談核武發展戰略,強調“目標不在數量,而在新的高品質”“不能再像蘇聯時期那樣,製造了山一樣多的武器,不知道拿它們幹什麼”。這説明,在國力有限、經濟發展面臨嚴重困難的情況下,未來的俄羅斯將無力、也無意像前蘇聯那樣與西方全面軍備競賽。

  第二,核兵力行動不觸碰國際法和安全控制的底線。針對近來瑞典、英國不時傳出“疑似”俄核潛艇在其近海出沒的消息,俄國防部多次回應説“俄海軍潛艇根據法規在世界各水域執行任務,沒有出現任何計劃外的狀況”。近一時期俄多批戰略轟炸機飛臨波羅的海和大西洋巡航,北約頻頻出動戰機升空監視,但其發言人承認,俄轟炸機飛行全過程中並未侵犯北約領空。在評論俄轟炸機抵近加利福尼亞外海巡航時,美軍發言人也稱俄機“表現得很專業”。

  第三,不放棄核軍備控制的博弈平臺。隨著俄與西方軍事對峙曠日持久,西方媒體頻頻傳出俄有意退出俄美《關於進一步削減和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的條約》(“START-3”),俄國內也有類似呼聲。而俄政府的態度卻並非如此。官方發言人一再重申“START–3條約完全符合俄羅斯國家利益和國家安全”。俄戰略導彈部隊前任參謀長埃辛發表談話強調“START-3條約不是核軍控終篇,談判還可繼續進行”。俄美雙方履行“START–3條約”的活動也並未中止。2014年4月,美軍新聞部門透露,俄羅斯核安全檢查員不顧兩國緊張關係,如期到訪蒙大拿州馬姆斯特羅姆導彈基地,核查人員在現場工作12小時,確認美方完成了協議規定的所有要求。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