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歐亞聯盟並非“重返蘇聯” 將促進全球勢力均衡

  • 發佈時間:2015-01-05 09:4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汪嘉波  責任編輯:羅伯特

  1月1日,歐亞經濟聯盟正式啟動的消息把全球媒體的視線引向莫斯科。志向高遠、雄心勃勃的俄羅斯、白俄羅斯和哈薩克三國,為了在後蘇聯時代的獨聯體政治經濟空間內建立一個類似歐盟的國際政治經濟組織,創立了一個“嶄新的新型國際經濟同盟”。

  歐亞經濟聯盟的前身是俄白哈三國建立的關稅同盟。這決定了俄羅斯、白俄羅斯和哈薩克三國作為歐亞經濟聯盟創始國的地位。據俄羅斯報道,獨聯體成員國亞美尼亞和吉爾吉斯斯坦隨後將成為該聯盟新的成員國。俄羅斯總統普京曾表示,歐亞經濟聯盟對所有鄰國開放,這些國家不僅包括獨聯體國家,還包括俄羅斯在東西方的合作夥伴。

  分析家們認為,地處亞洲的越南、朝鮮等國都表現出對歐洲聯盟的強烈興趣,並“有可能在適當的時候加入這一聯盟”。擁有相當數量的成員國是任何類型國際聯盟生存、發展的前提和根本。因此,對主導這一聯盟的俄羅斯而言,歐亞聯盟擴員是極其必要的。它不僅意味著聯盟市場規模的擴大,投資項目的增多,成員國之間經貿聯繫的鞏固,而且也將進一步確定它在多極化時代的國際舞臺上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歐亞經濟聯盟是國際性組織,成員國在聯盟內擁有完全平等的權利。聯盟計劃將於明年建立統一的藥品市場,之後逐年擴展“統一空間”,建立統一的電力市場和能源市場。根據《歐亞經濟聯盟條約》,歐亞經濟聯盟的目標是在2025年前實現聯盟內部商品、服務、資本和勞動力的自由流動,並實施成員國內部協調一致的經濟政策。按俄白哈三個聯盟創始國的戰略構想,在2025年前,聯盟將實現商品、服務、資本和勞動力的自由流動,終極目標是建立類似于歐盟的經濟聯盟,形成一個擁有1.7億人口的統一市場。

  分析家們認為,歐亞經濟聯盟正式啟動是核心國應對歐盟東擴的新政策、新目標和新選擇,是一種構建獨立經濟、政治和安全空間的新嘗試,對歐亞地區地緣形勢走向和全球戰略穩定都會産生相當大的影響。正因為如此,歐亞聯盟近兩年來一直處於國際輿論關注的焦點,同時也是西方輿論營造出的妖魔化普京總統的背景。

  西方輿論一直把歐亞聯盟視為俄羅斯“重返蘇聯”的“大型工程”,認為在後蘇聯空間內打造一個統一的政治經濟空間的嘗試顯然是在尋找“蘇聯舊夢”。某些俄羅斯分析家指出,已經持續了一年多的烏克蘭危機及西方對俄經濟制裁,其根本原因都是美國和歐盟對歐亞聯盟這一“新興國際政治經濟集團”的過度擔憂。儘管俄總統普京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俄羅斯推動獨聯體經濟一體化絕不是為了“復辟蘇聯或者建立某個帝國”,但西方認為“普京的解釋”根本無法相信。

  歐亞聯盟是否邁出了“重返蘇聯”的腳步?聯盟創始國俄白哈三國多次強調聯盟的經濟屬性,堅決否認其“政治同盟”的前景。事實上,歐亞聯盟幾乎沒有可能“變為一個帝國”,從目前情況看,它在政治和安全領域的合作項目為零,在制定經濟政策和經貿領域的法律法規方面,各國也沒有達成共識。聯盟從未討論過“統一貨幣問題”,甚至不能討論制定聯盟框架內實施統一的外貿政策。

  據報道,俄羅斯和白俄羅斯曾試圖將國際合作、共同國籍、移民政策、簽證、出口監管、邊界安全等內容加入聯盟條約,但哈方卻不願意接受這些“摻雜著政治成分”的內容。哈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強調聯盟關係的協商性、成員國間地位的平等及各成員國的獨立性。

  事實上,歐亞聯盟與“蘇聯帝國”眼下還看不出多少相似性。它並非西方媒體所説的“重建蘇聯”,也並不意味著要與美國和歐盟展開你死我活的爭鬥。然而,在西方敵視俄羅斯的背景下,這個由俄羅斯擔當主角的“國際聯盟性質的組織”,命中註定要在某些領域與西方進行必要的較量和鬥爭。在實現世界經濟多元化、促進世界經貿關係平等化、破除世界經濟模式對美元的過度依賴、削弱美國經濟霸權地位等方面,“歐亞經濟聯盟將不會放棄相應的歷史使命和責任”。(記者 汪嘉波)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