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箭待發:探秘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産業化基地
- 發佈時間:2015-01-04 15:22:11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天津1月4電(記者孫洪磊)近幾十年我國航太事業雖有長足發展,但面對建設永久性空間站、探月、探測火星等系列工程,當前的火箭運載能力還無法滿足發射貨運飛船和載人飛船的實際需要。為攻克這一瓶頸,我國在天津建設了新一代運載火箭産業化基地,過去6年多時間全力研發長征五號和長征七號兩型主力火箭。
如今兩型火箭研製進展如何?記者日前前往基地“一探究竟”。
新一代運載火箭産業化基地位於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西區,2008年6月開工建設,目前已具備以長征五號、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為代表的新一代運載火箭的研製生産能力。基地總佔地面積約3000畝,分為運載火箭研製生産、軍民結合、輔助配套三大功能區。其中,運載火箭研製生産區佔地面積1700畝,總建築面積約50萬平方米,主要用於滿足火箭研製試驗需求。
在基地,記者看到車間從外觀上看非常高大,就連停放在廠房門口的車輛都是平時難得一見的巨型裝載車。來到火箭總裝、總測車間前,記者穿戴鞋套和白帽子,披上白色外套,經過風淋室,才最終進入車間。展現在眼前的是橫臥在架子上的整流罩、助推器等,每一個部件都是長達數米的大塊頭,站在架子下感覺人一下子渺小了很多。
“這是長征五號的整流罩,直徑5.2米,長12.5米,是我國最大的整流罩。”天津航太長征火箭製造有限公司新聞發言人張北軍説,這個整流罩繼承了“天宮”公司的設計理念,而且讓火箭有了更多的載荷空間。
來到基地的圓形視頻會議室內,天津航太長征火箭製造有限公司的主要負責人和工程師介紹了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的具體情況。
天津航太長征火箭製造有限公司總經理陶鋼説,一個國家的火箭運載能力有多強,航太舞臺就有多大。按照中國航太事業發展規劃,2020年左右將建立20噸級的空間站和開展貨運飛船的研製,在空間站建造完成後開始全面運營,包括長期載人飛行任務、軍事和科學應用,需要頻繁發射貨運飛船和載人飛船,今後還有探月、火星探測等系列工程,但我國當前的火箭運載能力無法滿足實際需要,必須有更大動力的火箭來實現。這也正是建設新一代運載火箭産業化基地的主要原因。
長征五號運載火箭是我國目前研製規模最大、技術跨度最高的航太運輸系統工程,火箭芯級直徑5米、總長約57米,是我國首個從總體到系統均採用全新技術的大型液體運載火箭。
長征五號結構總體設計師欒宇説,長征五號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約2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約14噸。火箭完成研製後,我國航太運輸系統地球同步軌道發射能力較現役火箭提高2.5倍左右,能比肩歐盟阿裏安五、美國宇宙神5H等國際先進大型運載火箭,有力支撐我國探月三期、二代導航、載人空間站等重大工程項目的實施。
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是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的基本型,也是主力運載火箭,芯級直徑3.35米,通過增減助推器數量,更換氫氧子級,能夠衍生出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系列。長征七號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約5.5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13.5噸,主要用於滿足未來空間站發射貨運飛船的需要。
“貨運飛船運載貨物達到5噸以上,可以大大減少年發射次數,對載人航太工程的實施非常有利。”長征七號結構總體設計師馬忠輝説,“長征七號載人狀態火箭能夠滿足更大規模載人飛船的發射需求,也為我國未來載人航太提供選擇。”
記者了解到,長征五號和長征七號火箭基本全覆蓋了我國利用的空間軌道,兩型火箭研製成功和逐步成熟後,將成為我國新一代主力火箭,以前的各型火箭將在未來10年內逐步退出市場。由於兩型長征五號和七號都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場升空,落點也都在海上,所以兩型火箭都是無毒、無污染的,消除了污染海洋環境的隱患。此外,火箭採用防雨設計,適應了海南多雨的氣象條件,能夠在中雨的環境中發射。
産業化基地從開工建設至今不過6年多時間,我國的新一代火箭便已整裝待發,尤其是長征七號2016年就將迎來首飛,這離不開科研人員的辛苦努力。
據長征七號結構總體設計師馬忠輝介紹,長征七號在總裝階段的4個多月裏,大家經常幹到淩晨,第二天照常上班。總測階段的半個月裏,只有兩天是零點前回家的,做這份工作,敬業精神和專業素養都要求非常高,否則幾毫米的失誤,可能就是一枚火箭和一艘飛船的失敗。
“我們對宇宙好奇,想把航太員送去看看;我們不服氣發達國家掌握著大量的資源,因為空間是人類的共同財富。”長征五號結構總體設計師欒宇説,我們職業榮譽感很高,因為每當抬頭仰望太陽和星星,我們覺得自己是距離那裏最近的人……